摘 要:斯蒂芬·里柯克是加拿大著名的幽默作家,在世界各国尤其是英语国家享有盛誉。在美国,他被认为是继马克·吐温之后最受人欢迎的幽默作家,其作品幽默、荒诞、悲与喜相互结合。尝试对他的经典作品《阔佬的牧歌式历险》中的节选《普吕托利亚大道》进行翻译是体会里柯克文学创作特点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译者对作品意向、内容、以及翻译难点进行解读。
关键词:斯蒂芬·里柯克;普吕托利亚大街;翻译;赏析
作者简介:赵庆晶(1987.6-),女,汉族,云南省陇川县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汉笔译,英语翻译教学,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3
1.引言
斯蒂芬·巴特勒·里柯克(Stephen Butler Leacock),加拿大著名作家,其作品笔法细腻,讽刺,幽默而又充满人道和善意,作品中融入了作者本身对人类自身和社会的理解,因而超越国界被广大读者熟知,尤其在英语国家备受欢迎,还被美国民众认为是继马克·吐温之后最受欢迎的幽默作家。丰富的生活经历对斯蒂芬·里柯克的创作起到巨大帮助,他一生作品无数,著有短篇小说集、中、长篇小说和文学评论等。1912年,里柯克出版了长篇幽默小说《小镇艳阳录》(Sunshine Sketches of a Little Town),奠定了他在加拿大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其他代表作品还有《阔佬的牧歌式历险》(Arcadian Adventures with the Idle Rich)、《大愚的月光》(Moonbeams from the Larger Lunacy)、《愚行续话)(Further Foolishness)、《狂乱小说集》(Frenzied Fiction)、《幽默的理论与技巧》(Humour:Its Theory and Technique)等均为加拿大文学经典之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加拿大文学在外国文学中并非占据主流,斯蒂芬·里柯克的作品虽然也被汉译,但鲜为中国读者熟知。亦有学者认为,幽默作品往往被视之为枝节末流之物,向来不被评论家和出版界重视,很多读者也视其为调剂品,和严肃文学不能相提并论,而翻译界和出版界更重视一些经典文学的翻译和推介,忽略了幽默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价值(张艳丰,2013)[1]。 所以,译者在翻译《普吕托利亚大道》时也发现,能够参考的其他作者的译文极少,这是一大难点。
为了对斯蒂芬作品有更全面的理解,同时也对文学翻译进行研究,本文作者选取了《阔佬的牧歌式历险》中的第一章开篇四段进行翻译。2010年榕树下“《英语世界》杯”翻译比赛曾选取这四段作为参赛文章,组委员为其所起标题为“Plutoria Avenue”(汉译《普吕托利亚大道》),本文作者就此借用。本文中,笔者试图就自己的翻译心得进行批评分析,并结合曹明伦(2013)[2]先生给出的参考译文简要对比,尝试对作品内涵、主旨、以及翻译难点进行解读。
2. 原文内容简介
《普吕多利亚大道》收录在里柯克1914年的作品《阔佬的牧歌式历险》中,文章主要描述了二十世纪在美国一个顶级都会“陵园俱乐部” 附近一条富人街区所出现的人与物,以此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异、阔佬们的自私虚伪等。“Plutoria Avenue”作者译为“普吕多利亚大道”,堪比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和德国的菩提树下大街。作者用幽默的笔调,轻松但不失犀利的口吻向读者描绘了在普吕多利亚大道来往的人群是这座城里有名的富豪和官员。每天早晨司机把富豪送去办公后,这条大街好不热闹,悠闲散步的都是富豪们的千金小姐和公子少爷。有的小孩尽管还是刚打娘胎里出来,手中就握有几个大企业的实权。有的小孩还在蹒跚学步,就有美国的总检察长开始起诉她的公司。外籍女佣推着价值不菲的婴儿车,小心的看护着这些手握象牙摇铃的孩子们。阳光普照,照到的是这座城市安静祥和的富人区,而就在不远处拥挤不堪的贫民窟几时又被这些富人看在眼里?正如文章所说,只要爬上屋顶,就能够看见远处的贫民区,可是那又何必呢?对于那些在豪宅里惬意吃饭、聊天的富人而言,“贫民窟”遥不可及,或者说是他们有意回避的字眼罢了。贫与富本来就水火不容,而在这样繁华的大都会里,富裕不都是建立在一部分人的贫穷之下吗?
3.原文语言分析
《普吕多利亚大道》十分短小,一共有五百二十多字,分为四段。文章语言诙谐,作者用词简洁,原文寓意讽刺“陵园俱乐部”周遭富人的生活,与城市里贫民的生活是天壤之别。但是纵观全文,里柯克并未用华丽的语言描述富豪的生活,而是通过对活跃在富豪身边的人和物的描写给读者创造具体的感受,用平淡的词汇营造贫富的巨大落差。
文章第一段:The Mausoleum Club stands on the quietest corner of the best residential street in the city. It is a Grecian building of white stone. Above it are great elm-trees with birds—the most expensive kind of birds—singing in the branches. 这一段给出了富人区的位置是在“城里顶级住宅区最为安静的街角”。试想,在大城市里,什么地方混乱,或者说嘈杂?答案是市中心,而最混乱嘈杂的又是何地?是贫民窟。里柯克开篇就给读者暗示:这里是全城最为宁静的街区,安全自然不在话下,与脏乱危险的贫民窟形成对比。这与第四段提到的贫民窟的位置遥相呼应。另外还描写到高大的榆树(great elm trees)遮天蔽日,枝头还有鸟儿婉转唱歌,最末一句里柯克故意做了补充:the most expensive kind of birds, 言外之意:连枝头唱歌的鸟儿都是稀罕的品种,暗示着富人生活的精致、奢华。此外,慵懒的私家车司机、收入不菲的外籍保姆、精致的婴儿车、咿呀学语的孩童都是里柯克描写的重点。
第二段作者写道:Some of the children are worth millions and millions,译为“这当中的孩子,有的身价都值上百亿”。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孩子的父辈都是富豪,资金雄厚,以至于孩子一出生,其名下就有五十多家酿酒厂;有的孩子还在蹒跚学步,就有美国的总监察长起诉她名下的大公司,但也是白费事。总之这些孩子虽然少不知事,但等他们长大了还是会和父母一样过富足的日子。文章的第二段中还出现这样一句话:“In Europe, no doubt, you may see in the Unter den Linden Avenue or the Champs Elysées a little prince or princesses go past with a military guard to do honour. But that is nothing”。此句中里柯克拿欧洲的菩提树下大街和香榭丽大道来与普吕托利亚大道作比较,但都算不得什么,因为往来经过普吕托利亚大道的一切远比菩提树下大街和香榭丽舍大道要壮观得多。而在常人的眼中,这两条享誉全球的大街可不是浪得虚名,却都还比不过普吕托利亚大道的风光,足见这个富人区的不一般。
第三段逐渐过渡到陵园俱乐部以外的、普吕托利亚大道下方的外部世界,那里有繁华的市中心和低洼的贫民窟。 “Just below Plutoria Avenue, and parallel with it, the trees die out and the brick and stone of the city begins in earnest”, 此句的重点是对树木和砖墙的描写用词组 in earnest修饰,颇为费解。In earnest意思是“坚定的、认真的、诚挚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值得指出的是,里柯克对位于普吕托利亚大道相反的市中心的热闹两句话带过,而对贫民窟的描写更是惜字如金,试看:“And beyond that again the city sinks lower, and is choked and crowded with the tangled streets and little houses of the slums”,其中几个词值得注意lower、choked、crowded、tangled和little,这几个形容词用的实在精妙,简短一句就把贫民窟的标志特点展示出来:低洼、令人窒息、拥挤、杂乱而狭窄,恰恰和上方不远处“陵园俱乐部”富人区的闲适生活形成强烈反差,而这正是里柯克的用意所在。他要用鲜明的对比来强调人与人的不平等,厚道的批判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社会风气,以此来向人们警示:如果对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不加以遏制,加拿大的明天就葬送在普吕多利亚的陵园了。
4. 翻译难点评述
本文短小精悍,但是寓意十分深刻,里柯克用词简单,寥寥几笔即生动勾勒出上流社会与下等人的贫富差距。因为原文是幽默小说的节选,保留了里柯克特有的写作手法,越是精简的语句,越需要译者推敲出恰当的译文,以更好的传达幽默。如何即简单又精确的翻译是个不小的难题,个别词语的翻译颇考验译者的功力。下面本文作者谨就几处翻译难点进行阐述:
例(1)Above it are great elm-trees with birds—the most expensive kind of birds—singing in the branches.
译文:几株高大的榆树覆盖其上,枝头还有鸟儿婉转啁啾,还都是最稀罕的鸟儿。
这是文章第一段末尾一句话。其中expensive一词在作者看来是个很难准确把握的词语,expensive修饰的是birds,想表达的是鸟儿很贵,但如果就作“昂贵的、价格高的”来直译,会显得死板。再通读全句我们可以发现,因为这里是富人区,相应的花草树木,环境设施都应当体现的是富人的品味,才能映衬富豪的档次,expensive用来形容枝头的鸟儿,再三思量,将其译作“最稀罕的鸟儿”较为恰当,而曹明伦先生将其译为“最珍贵的那类雀鸟”更偏向书面化。
例(2)The street in the softer hours of the morning has an almost reverential quiet.
译文:清晨,整条街道沉静在几近虔诚的肃静之中。
此句中翻译难点为词组“in the softer hours of the morning”, 其中的softer 如何理解,里柯克为何要用soft的比较级一直困扰着译者。本文作者最初译为“晨曦微至”,但总觉得不够准确。后译者又查证soft 可用来形容色彩、光线的柔和与不耀眼,而清晨人烟稀少,阳光还很温和,恰巧有这样的特点,由此弄清楚原句为何要用soft 来修饰morning。曹明伦先生译为:在上午较清闲的时段,或者直接译作“清晨”都是不错的选择。
例(3)Great motors move drowsily along it, with solitary chauffeurs returning at 10.30 after conveying the earlier of the millionaires to their down-town offices.
译文:私家车司机把年纪轻轻的百万大亨们送抵他们市中心的办公室后,又在十点半时独自驾着豪车慵懒的返回。
此例句中“earlier of the millionaires” 如何理解?earlier是说这些百万富翁刚刚发迹,还是说起床起的早?最后作者译为“这些年纪轻轻的百万富翁” 相信是一个相对妥当的译法。曹明伦先生译文为:10点半光景,一辆辆高级轿车沿街慢吞吞地移动,车上都只有把早起的富豪们送抵市中心办公室后独自折返的司机,译成“早起的富豪”亦可采纳。
例(4)Even from the avenue you see the tops of the sky-scraping buildings in the big commercial streets and can hear or almost hear the roar of the elevated railway, earning dividends.
译文:从这条大道,你甚至都能看见矗立在商业大街的摩天大楼的楼顶,也能听见或者几近听见高架列车呼啸而过的声音,那列车正大赚红利呢。
这句话中译者十分不能理解句末两个词语earning dividends的意思,dividend有“股息、红利”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earning dividends是做elevated railway的伴随状语,译者理解为高架铁路的修建赚取了大笔红利,因此将其译为“那列车正大赚红利呢”,运用了増译的手法,至少在句子外形方面贴近原文。曹明伦译:甚至从这条大道,你也能望见耸立于那些主要商业街的摩天大楼的楼顶,也能听见或几乎能听见正在盈利的高架列车的轰鸣,相对而言很通顺,句意也表达正确,值得借鉴。
例(5)Just below Plutoria Avenue, and parallel with it, the trees die out and the brick and stone of the city begins in earnest.
译文:而就在普吕托利亚大道的下面,另一条街道与其平行,树木渐渐消失,城市的砖石墙开始坚定的蔓延。
此句的难点在词组in earnest的翻译,原意为“认真的、诚挚的”,修饰的是brick and stone of the city (城市的砖墙),但砖墙如何能“认真而诚挚”,拟人手法在这里如何体现?本文将其译作“城市的砖石墙开始坚定的蔓延”,试图译出城市冰冷的一面,人与人之间有差异,城市也有隔膜,这个隔膜就如同一堵墙,坚定的分割着富豪与贫民的生活轨迹;曹明伦译:而就在普路托利大道下方与之平行的地段,树木逐渐消失,城市的砖墙石壁开始醒然入目,也准确传达了这种差距。
其他翻译难点在此就不一一赘述。总体而言,翻译文学作品的最大难点来源于对作品精神、价值,作品体裁,语用特点等内容的正确理解。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译文的用词要尽量贴合原文措辞,力求忠实。在译《普吕托利亚大道》时,译者意识到里柯克的幽默不同于其他作家,他少有愤世嫉俗的辛辣讽刺,更多的是用轻松的语气调侃,平淡却又一针见血。根据杨俊峰(1996)[3]的观点,是加拿大的民族特性塑造了幽默作家里里柯克,而这一民族特性反过来又重现于里柯克的作品之中。
5. 结语
《普吕托利亚大道》的翻译对作者而言存在不少难点。斯蒂芬·里柯克惯于细微处见精神,即便是一个小词,在他笔下都富有深刻寓意,所以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的考虑,译者都需谨记原作的创作意图。译文也应当力求有幽默讽刺的效果,结合里柯克的特点,婉转的表达犀利,这样才能展示出里柯克的写作手笔。而对于译文的分析批评实际上是译者对里柯克作品翻译过程的反思,能引导译者总结归纳不同的翻译方法;在众多翻译类型中,文学作品的译介往往比非文学作品要棘手,因为文学作品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词”可译,“情”却难写,这也是翻译工作者必须长久攻克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张艳丰. 里柯克幽默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及其启示[J]. 出版发行研究, 2013(7).
[2]曹明伦. 英汉翻译二十讲[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杨俊峰. 重新审视加拿大幽默作家李科克[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