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莉++励颖++潘家云
摘 要:文章从象征资本的角度来分析在电影《窈窕淑女》中语言对于不同角色的价值作用。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语言本质上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们对语言判断、划分标准的社会性导致了不同形式语言获得不同的社会认可度。语言作为一种象征资本,象征着使用者的人文素养,教养背景及社会地位。Eliza通过学习上层社会的口音实现社会身份的重新构建。但是,语言作为象征资本,在实现“物质化”前,必须获得社会认可。Higgins及其学生的语言才能在通过社会的语言认证之后实现经济价值。
关键词:窈窕淑女;标准语;方言;象征资本;语言认证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7--01
一、引言
电影《窈窕淑女》中,女主角Eliza带着典型的伦敦东部(Cockney)口音,将“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读成“The rine in Spine sties minely in the pline”。对此,身为语言学家的男主角Higgins对Eliza的口音和措辞冷嘲热讽,后在Eliza的请求下,对其开展为期六个月的魔鬼式训练,成功将其改造成风度翩翩、谈吐优雅的“匈牙利公主”。
Eliza起初的口音是地道的伦敦东部(Cockney)口音,代表她所处的整个社会阶层——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人阶级的共同话语习惯;Higgins的则是标准的英式发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表明其中上阶层的社会地位和上流社会的出身背景。事实上,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不论是Eliza的伦敦东部口音,还是Higgins的“标准英式发音”,都属社会方言(Sociolect)的一种。
二、语言的“势利性”
既然同属社会方言,Cockney和RP是否有优劣之分?或者说,方言和标准语有无贵贱之分?无疑,“语言作为一种沟通工具,本身并不具优劣性。”[5]很难说一个变体比另一个变体更好。“无论是“标准”的语言变体还是“非标准”的地域方言,它们都同样具有交际功能。”如粗俗语、俚语、行话和黑话等都属非标准语,但它们也在服务着社会,只是形式异于其他语言罢了。
那么方言这一弱势语体怎样才能摇身一变升格为官话?方言要成为官话,首先要受到主流人群、控制者、政府的官方认可。“约定俗成谓之宜”。以RP的形成过程为例:“16世纪初,英国皇家说话口音基本确定;19世纪,这种英国皇家口音在英格兰、威尔士公学里大行其道,“成为大都市、皇家、教堂、法庭里受过教育的人士讲话的口音” (Alexander J. Ellis,1986:23);20世纪初,RP口音成为政府部门挑选官员的条件之一。”[1]随着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高,RP成为“贵族风范”和“总督风范”的代名词,不仅仅成为了上流社会的标志,也是成为了帮助平民百姓一举越过“龙门”的阶梯。
于是,说官话、打官腔摇身一变,成为一种象征资本,体现个人的身份表征与入行深度。它既是自身社会地位的重要表现,也是评定他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如前所述,语言自下而上单向的流动即语言的“势利性”,很大程度上鼓动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改造言谈举止提高社会地位。一如Eliza接受六个月的语言改造,转变了人们的态度,获得上流社会的认可。她达到了质的突破,由一只居于社会底层的“丑小鸭”荣升为“白天鹅”。这一身份的重新构建,归功于语言这一象征资本。
三、语言资本和物质财富的转换
法国哲学家布迪厄认为“象征资本包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三者之间可相互转化。”他大大推进了马克思关于资本的认识,也让人们认识到,为什么文学、艺术、音乐、绘画这类抽象的符号实质上具有资本的功能,可以在市场中谋得经济独立。这是因为“文化象征体系作为行动者和社会之间的中介,既是行动者实践的产物,同时也塑造和雕刻着行动者的社会身份。”[2]
“判断一个人人文素养高低的最好方法就是听他讲话。”[3]正是通过语言,个人体现出其幽默,文化教养水平及社会背景。不同个体对语言的演绎能力有强弱之分。这不仅受其先天语言能力的影响,也受其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及社会阅历的影响。因此,语言中诸如风趣、风度、优雅、智慧等特质具有其稀缺性。也正是这一稀缺性造就了语言作为象征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的可能。
但为什么有的名嘴能凭借语言资本挣得盆满钵溢,有的语言大师能说会道却依旧穷困潦倒呢?语言作为资本,并非是随时可兑换的硬通货。《窈窕淑女》中,有两个人通过了市场的语言认证,并挣到大钱:Higgins教授和他的学生。两人因为得到的英国王室的认可,他们的语言、服务就具有了市场价值,一课难求;而Eliza由于出身卑微,语言粗鄙,得不到权势阶层的认可,因此虽然信念坚定、态度诚恳,语言幽默,但还是困顿潦倒。
四、结语
总之,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其本质上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但对其判断、划分标准的社会性导致了不同形式语言获得的社会认可度不同。人既是语言的创造者,也是语言的受益者。语言象征着使用者的人文素养,教养背景及社会地位。人皆爱“美”,语言以其非凡的魅力博取社会认可,变身“商品”,获得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平洪.RP的特征与发展[J/OL].外国语,1999(3).
[2]张意.关于“看”的象征资本[J].国外理论动态,2010(6):87-92.
[3]周期.美国的上层阶级[J/OL].美国研究,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