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优先结构是Heritage教授在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会话结构,并由此引申出了对非优先结构的定义。文章运用这一理论,以央视《夜线》节目为例,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在提出负面评价的过程中对非优先结构的执行策略(主要分析形式化同意、弱化、细化、解释理由等四种策略)的应用以及其在会话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会话分析;非优先结构执行策略;形式化同意;弱化;细化;解释理由
作者简介:张超(1989-),男,山西运城人,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用学及会话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2--03
为实现交际目的,交际者在描述或评估中需要运用一些语言策略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为自己的立场辩护、说服别人相信某件事情或接受某一观点等等(于国栋,2008)。非优先结构的执行策略就是言语中人们经常用到的一种交际策略,以实现其交际目的。
一、优先结构与非优先结构
Heritage(1984:267)把那些简单地、不被拖延地执行的行为定义为优先结构,而那些被修饰、被解释、被拖延的行为定义为非优先结构。
在很多情况下,优先结构和非优先结构被用来提出正面的或者负面的评价来表达交际者赞同或者持不同观点。我们可以通过接下来的两个简单的例子来认识这两种结构。
例1 J: Lets feel the water. Oh, it......
R: Its wonderful. Its just right. Its like bathtub water.
在回答J去试水温的建议时,R提供了一系列的源于他/她尝试水温后的评价(“Its wonderful. Its just right. Its like bathtub water.”)。所有的评价都是非常直接地没有时间上拖延地提出的。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在提出正面评价的时候,优先结构往往会成为交际者心仪的首选。
例2 Bee: So you are going to be around this weekend?
Ava: Umm (pause for 0.3 second). Possibly.
在会话第一行,Bee向Ava提出邀请(“So you are going to be around this weekend?”);而在第二行Ava回答之前出现了0.3秒的停顿;最终,Ava给出了模棱两可的回答“Possibly”。事实上,不论是作为会话双方的Bee和Ava还是作为研究者的我们,最终都会明白这里的“Possibly”实际上是“No”的意思。通过这个回答之前短暂的0.3秒停顿,Ava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她的回答将是“非优先结构”的选择。
关于优先结构和非优先结构的理解,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即这些结构与交际者的个人欲望和心理倾向没有关系,它们的出现是社会机构所要求和限制的。另外,从其社会效果来看,优先结构有助于建立和维持交际者之间的和谐和友好,而非优先结构则不然(于国栋,2008)。
Heritage(1984:269)认为优先结构是结盟型的,而非优先结构并非如此。
二、非优先结构的执行策略
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四种特征鲜明的非优先结构的执行策略:形式化同意、弱化、细化及解释理由。
(1)形式化同意(Token Agreement)
形式化同意是指交际者在做出负面评价、即真实表达他/她的观点之前在形式上表达同意,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非优先结构的执行策略。
例3 A: How about friends? Have you friends?
B: I have friends. So called friends. I had friends. Let me put it in that way.
从上面的例子中不难理解到,B针对A“How about friends?Do you have friends?”这个问题做出了否定的回答,但是其措辞、即文字层面却是对A的问题的肯定回答。
(2)弱化(Mitigation)
弱化就是尽量减轻非优先结构使用时话语的力量,从而让交际对象更容易接受自己所提供的非优先结构的话语。
例4 A: You will come down early?
B: Well, I got a lot of things to do before getting cleared up tomorrow. I dont know. I probably wont be too early.
针对A提出的是否会早来的问题,B做出非优先结构的回答,但他选择了弱化自己话语的力量。先是说“I dont know”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继而使用“probably”,并在“early”之前使用了“too”;由此,B有效地减弱了非优先结构话语的力量。
(3)细化(Elaboration)
由于会话中的交际者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给出否定的回答,所以非优先结构自身就意味着扩展(Expansion Implicative)。
例5 Les: Are you thinking of coming to the meeting tonight?
Myr: You know Im terribly sorry. I was going to ring you in a short while Ive had a phone call from Ben, hes down in Devon. And hes not going to get back tonight.
Les: Yes.
……
Myr: Ive just been to fetch Katherine from her piano lesson. I was on the way back. I was thinking now how can I get around this. But I dont think I can, Leslie.
例5是非常典型的“细化”非优先结构执行策略。Myr在回答Les提问是否参加当晚的会议时并未立即回答,而是进行了一系列描述,最终才以“But I dont think I can.” 作出非优先结构的回答。
(4)解释理由(Explanation)
解释理由是指对于非优先结构的回答,其发出者在自己回答的同时对自己的选择提供理由、作出解释。
例6 Ros: If you dont care to come over, I will give you a cup of coffee this morning.
Bea: Thats awfully sweet of you. I dont think I can make it this morning. Im running an ad in the paper and I have to stay near the phone.
例6中,Bea为自己的拒绝作出解释,即他“Im running an ad in the paper and I have to stay near the phone.”
以上我们通过例子介绍了四种典型的非优先结构的执行策略,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其中一种或多种策略可能被同时使用,其目的是维护交际的顺利进行,以及建立或维护良好的社会关系。
三、电视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运用非优先结构执行策略提出负面评价
在这里我们以转写自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的大型情感类直播互动节目《夜线》的语料为例分析上文中四种非优先结构执行策略的运用。
(1)形式化同意
例7“下水道中惊心13小时”(2012年4月23日)
Z代表主持人张越,G1、G2分别代表两位嘉宾(下文同)
①Z:这孩子意志力很强,爬出来之后才昏过去的。
②G1,G2:对,对。
③Z:(对G1)哎宗老师,像这种情况,需不需要做一下心理上的那种创伤干预,会不会比如说这孩子以后会怕黑,怕什么动物,怕什么之类的……
④G1:呃,有可能,但是我想,个体差异不一样,所以他对一件事情的判断,归因不一样,你比如说我们看这孩子,没问题……
很明显对话第④段中G1运用了形式化同意来避免对Z第④段所说的话进行直接否定的评价。他先是说“有可能”做表面上的认同,但转折后继而说“但是我想......”并在回答结尾处说“我们看这孩子,没问题......”,即是提出了负面的评价。
(2) 弱化
例8“拾金不昧该不该要钱”(2012年3月2日)
①Z:但是今天我觉得,大部分人都觉得,拿点儿奖励是很应该的。
②G1:嗯,张老师,应该是一小部分,您说的一大部分有可能是您的感受,但是我觉得可能就是一部分人吧,可能是。我有这样不同的看法。
例8中,G1的回答一直在使用“弱化”的策略来减弱对主持人提出观点提出负面评价的力度。“应该是”“有可能”“我觉得可能”“可能是”这些表示不确定性的副词(短语)以及其说话时停顿较多的表达方式,都明确地表明了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嘉宾在此提出否定态度是坚决的,但是他提出这种态度与评价的方式是十分谨慎与柔和的。
(3)细化
例9“拾金不昧该不该要钱”(2012年3月2日)
①Z:嗯,那听这意思,您依然不认为(拾金不昧)该拿奖励是吧?
②G1:对,我觉得这个事情哈,就是拾金不昧是我们传统里边最精髓的部分之一……
③G2:我的看法有点儿不一样,啊,(转向G1)我向您商榷。这其实是物权法条文的一个细化。物权法就规定啊,东西丢了,所有权还是人家失主的,但是你要是归还失主之后呢,这里边你要是付出了心血,比如你打车给人家送去了,或者管理时产生费用了,物权法规定了你(失主)要给人家一定的费用啊。
④G1:(打断G2)哎志勇啊,你实际上是在偷换一个概念……
在这组对话中,G2运用了细化及弱化的策略来向G1的观点提出负面评价。在G2第③段的回答中,他针对所讨论的问题举出了物权法的实例,并且又自己举出一个更加通俗的例子“比如你打车给人家送去了,或者管理时产生费用了,物权法规定了你(失主)要给人家一定的费用啊”来细化其所提出的不同看法。使用细化的非优先结构的执行策略让他提出负面评价的过程变得更自然顺畅。
(4)解释理由
例10“大学能不能玩儿另类?”(2012年2月24日)
①Z:唉,那最后这种考试招的都是嘴特巧的,巧言令色的、狡辩的人啊。
②G1:那也不能这么说。你看这些考试大部分都是一些人文社科的专业,比如那个考医学的他问的都是数学和物理学的问题嘛,所以基本上能问到您觉得特别怪的问题的往往未来他就是要从事比如说传媒业啊社会学研究啊,你确实是要有一些灵活的思辨和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所以我觉得这是提前考查有没有这种能力的,是很好的。
③G2:另外一个啊,话语是思维的体现,你这个话语啊灵活多变反应很快啊说明你思维来得快。别忘了这是提前录取,他并不是面向所有人啊普通人啊的录取……
例10中G1持续地对她的所持的观点进行解释“比如那个考医学的他问的都是数学和物理学的问题嘛,所以基本上能问到您觉得特别怪的问题的往往未来他就是要从事比如说传媒业啊社会学研究啊,你确实是要有一些灵活的思辨和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这种以举例的方法详细的解释说明让她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也很好地解释了她在第②段回答的一开始做出的“那也不能这么说”的负面评价的原因。
(5)其它无策略使用情况
在转写和收集语料的过程中得出,有一类情况下,主持人和嘉宾在提出负面评价的过程中不使用任何非优先结构的执行策略,这类情况往往发生在对于比较敏感、重要话题的探讨时,过程往往是比较激烈和不易调和的。这种特定情形下的“无策略”运用使得会话中的各方更直接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使得谈话的进程加速,交流的结果更加高效;但与此同时,会对参与会话各方的“面子”造成威胁;这样的消极效果在不断更新形式更加开放化的电视访谈节目中是可以提倡使用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建议优先或者频繁使用。
四、结论
综上,交际当中,人们往往把优先结构作为给出回答的首选方式;当不能避免的时候(比如提出负面评价)会尽量使用非优先结构的执行策略;如果遇到非常必要的情形,所有的策略都可以不被使用而以最直接的方式提出观点、表明态度。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是为了让会话更具有客观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会话的目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于国栋.《会话分析》[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Atkinson,J.M.&Heritage,J.(eds.) Structures of Social Action:Studies in Conversation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3]Heritage,J.Garfinkel and Ethnomethodology. Cambridge:Polity Press:245-264.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