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观照下的萧红小说写作

2016-05-09 14:40唐思敏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7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萧红

唐思敏

摘 要:萧红在三十年代中后期至其辞世前的小说写作,基本摆脱了她在初期创作中阶级烙印的瓶颈,开始有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思想路数,她的作品慢慢地贴近人文主义。本文着重从萧红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吟诵故园情以及照见人的孤独三方面来探析其人文主义写作。

关键词:萧红;人文主义;小说写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7--01

一、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萧红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可分缕成“强女弱男”形象的塑造和“女人等待”的主题书写。

萧红在这个时期塑造了不少“强女弱男”形象。如《桥》里的男人不做事,整天带孩子,而女人黄良子却辛苦地给桥西那家子当佣人。孩子哭了,黄良就会从桥东呼唤黄良子回来。《红的果园》中女人当兵去了,而男人却留在学校当教员,并且作者在字里行间还流露出对男人懦弱、猥琐的鄙视,“他想去问问那看园子的人,果子究竟要红到什么时候。但他一走上那去果园的小路,他就心跳,好像园子在眼前也要颤抖起来”。《亚丽》中的“我”虽然身份不明,但是可以从文中得知他跟亚丽是相爱的,作品中展现出了亚丽的勇敢与坚强,勇敢地表达爱,坚强地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我极纯洁地爱着你……我以灵魂保护着你,爱护着你,我要去了!”。相反,小说中的男人确实是懦弱的,不敢表达爱意,更不敢主动挣脱阻隔他们的牢笼,只是陷入每天的等待和焦虑中,“虽然我已经找人暗暗地将我的新住址通知了亚丽,然而她已有一月未曾到我这里来。每天的黄昏,我痛苦地等待着:焦灼,烦闷,恐惧,怀念,照例地来将我残酷的袭击……”。

还有一类作品是“女人等待”的主题,如《朦胧的期待》中“和几年前的事情一样,那就是九江的家乡,她送一个年轻的当红军的走了,他说他当完了红军回来娶她,他说那时一切都好了。现在她又送走了这个特务连的兵士走了,他说抗战胜利了回来娶她,他说那时一切就都好了”,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个无尽的循环、渺茫的期望,女性的悲剧命运的反复上演。《牛车上》中五云嫂等待着当兵的五云哥的归来,结果五云哥由于当逃兵被枪毙了。《汾河的圆月》中小玉的祖母等待自己当兵的儿子的回来,反复追问“你爸今天还不回来吗?”、“你爹今天还不回来吗?”、“你爹,你爹,还不回来吗?”,而小玉的父亲在军中病死了。

作为一名女性,萧红是悲剧性的,因为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和感情的纠缠离合消耗了她年轻的生命。但这过程中的艰辛又成就了作家萧红,使得她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尤为深刻。

二、“悄吟”故园情

“悄吟”是张迺莹除“萧红”之外的又一笔名,意思是“悄悄地吟诵”,她的故园情像这个笔名一般是悄悄吟诵的。萧红以多愁善感、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着家乡土地上的芸芸众生的命运。

家园之梦破碎了,但重建家园的希望却在一个人物身上体现出来——冯歪嘴子。与作者之前塑造的“强女弱男”形象的不同,冯歪嘴子是一个敢爱、敢承担的男人。他与王大姑娘生了小孩,就找祖父要一间房子住。王大姑娘死后,留下两个幼儿,当周围的邻居都认为冯歪嘴子这下非完不可的时候,冯歪嘴子依旧是乐观的。他不认命,不向世俗低头,更不绝望,他活得有信心。当他看见两个孩子,就镇定下来,觉得他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生根,要长得牢牢的。萧红不再反复追问生存和质疑男人,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家园。

她虽说自己“没有家,连家乡都没有”,但她何尝不是用一颗早已千疮百孔的心在热爱着自己的家乡。这种悲悯和热爱深隐于黄大仙的预言中,隐于大树被剥皮砍倒的平淡叙事中,隐于爷爷给小豆穿日式服装的忙乱中,也隐于她对有二伯奇怪行为的费解中。

三、照见人的孤独

热闹是一时的,而人类的孤独却是永恒的。繁华落尽见真淳,萧红开始关注人情冷暖,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事实上,这个力量更透纸背。基于孤独的写作,《马房之夜》可谓是最直接地说了一个有关孤独的故事。小说中,冯山和五东家可以说是患难之交,“若不是五东家,就可真干了,年轻的那一伙人,到现在怕只有五东家和我了”。战争平息之后,冯山常挂着五东家,念叨着与五东家见面。终于见面了,冯山本以为可以与五东家促膝长谈。他苦苦地盼来了五东家后,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聊聊过往,五东家便匆匆离开。冯山看到五东家有个大家族,其乐融融,而自己还是独身一人。再加上自己引以为自豪、喜爱的打猎事业不能做了,更加觉得百无聊赖,身无所托,心中只有无尽的孤独缠绕。“他(冯山)送他(五东家)过了太平沟的时候,它才看到站在桥上的都是五东家的家族……他后悔自己没有一个家族”,“等他端起酒杯来,他又不想喝了,从那深陷下去的眼巢里,却安详地溢出两条寂寞的泪流”。

萧红这时期的其他作品亦是被孤独笼罩着,《小城三月》的孤独是“翠姨”的去世,是“堂哥”懦弱的不作为;《马伯乐》的孤独在逃难中;《呼兰河传》中作者对呼兰河的人事追忆更是处处皆孤独……

四、结语

萧红对人文主义写作的坚持,是值得肯定的。不仅如此,笔者认为,萧红小说创作的精品和成就大部分集中在这个时期。尝尽人情冷暖、世事沧桑之后的萧红已经沉淀下来了,才能如此冷静地观照女性、观照家园、观照人的内心。

参考文献:

[1]王妹.论萧红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J].南京师范大学,2002.

[2]萧军.为了爱的缘故: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3]萧红.萧红全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萧红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历史概念教学探究*——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为例
萧红亮 作品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如何重构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