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莹+宋玲枝
摘 要:唐·德里罗的《白噪音》常被称为“美国死亡之书”。小说除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当代人的死亡恐惧感以外,还展现了混乱和动荡不安的当代社会中人类的孤独与异化感,这就为德里罗描写当代人的死亡恐惧感奠定了社会背景基础。
关键词:《白噪音》;死亡恐惧感;孤独与异化感;社会动荡不安
作者简介:高莹(1988-),女,汉族,山东青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宋玲枝(1983-),女,汉族,山东寿光人,助教,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2-0-01
引言
由于对当代人的死亡恐惧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刻画,美国后现代小说《白噪音》常被称作“美国死亡之书”。时至今日,中外学者从生态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个角度对该著作进行了解读,但很少有人探究过小说中折射出的当代人深受死亡恐惧感折磨的社会背景。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借助文本分析,对小说中展现的当代人死亡恐惧感的社会背景基础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
一、《白噪音》中描写的人类孤独感与异化感
首先,《白噪音》真实再现了当代社会中人类日益加深的孤独感和异化感。 小说男人公杰克·格拉迪尼教授,是山上学院由他创建的“希特勒研究系”的系主任。小说中,他与第五次婚姻的第四任妻子芭比特以及他们各自多次婚姻中所生的四个子女——杰克的儿子海因利希和女儿斯泰菲、芭比特的女儿丹妮斯和小儿子怀尔德—起生活在一起。四个一起生活的孩子不是同父异母,便是同母异父。这种美国后现代社会中典型的所谓“后核家庭”无疑挑战并颠覆了家庭为其成员提供安全感的传统地位。杰克的家人之间很少进行交流,更谈不上倾诉心肠了。杰克与芭比特和谐夫妻关系的背后,隐藏的是各自怀揣秘密的真相。杰克终日深受死亡恐惧的折磨,却从不向妻子谈及此事;芭比特则为了获得据称可以医治死亡恐惧的药丸“戴乐儿”,不惜背着丈夫,与该研制项目经理格雷先生长期进行着丑恶的性交易。此外,父母与孩子、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不甚理想。为了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芭比特甚至规定每周五晚上全家必须点中餐、一块看电视。当杰克的现任岳父驱车十四个小时来探望芭比特一家时,杰克家孩子的反应极为冷淡,因为他们“对所有亲戚都心存怀疑”。除了描写疏远的亲情关系带给人们的孤独和异化感以外,德里罗在小说中还影射了当代社会中日渐扭曲的同事关系。以杰克工作的山上学院为例,在那里,杰克的同事们无时无刻不在勾心斗角。在商业主义浪潮的影响下,所谓的“学者”们也被卷入了争夺利益与成功的漩涡之中,他们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惜拉帮结派。杰克的同事默里·杰伊·西斯金德和迪米特里奥斯就曾为了争夺在山上学院的“美国环境系”建立摇滚乐之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研究基地的主动权而闹得不可开交。为了增加默里的胜算,杰克甚至亲自出马在默里的讲座上露面。最后,德里罗还描写了多个社会边缘人物。例如,杰克的德语老师霍华德·邓洛普从不出门,没有家人,没有朋友,也没有社会地位。他所学过的拉丁语、希腊语、航海和气象学知识在当代消费主义社会中根本无法给他带来收入保障和舒适的生活。他似乎已经被其他人和整个社会所遗忘。芭比特认识的一个名叫特雷德怀尔的瞎眼老人,是另外一个典型社会弃儿。他除了一个年迈的姐姐以外,再无其他亲人。在他人眼中,这姐弟俩似乎已经离开人世。因此,一天晚上当芭比特和杰克发现他们从家中失踪时,没有邻居知道他俩的行踪。由于长期与飞速发展的社会隔离,姐弟俩在商场中迷失了四天,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无助。不久,特雷德怀尔的姐姐带着这次事件留下的心理阴影离开了这个世界。
二、《白噪音》中描写的当代社会动荡与不安
此外,《白噪音》真实刻画了当代社会的动荡与不安。“铁匠镇远离大城市。我们不像其他小镇子那样感觉到威胁和悲哀。我们并不首当其冲地处于历史进程及其污染之中。” [1]95这是杰克对他们家人居住的小镇做出的评论,流露出对居住环境的满意之情。然而,事实上,铁匠镇乃至整个美国社会远非平静、安全和安宁之地。在《白噪音》中,暴力、谋杀、人祸等事业每天都在上演。铁匠镇的警察们在一位女巫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两个被大头短棍打死的人,一个塞在冰箱里的叙利亚人和一只装有做过标记的六十万美元的保险箱。当杰克的岳父弗南为杰克提供一把德国制造的手枪却遭其拒绝后,弗南说:“请看我闯进你家后院何其容易。我撬开一扇窗,就进了屋。我可能是职业盗贼、逃跑的罪犯、一个胡子拉碴的流浪者;一个太阳下山之后出来游荡的杀手;一个平时在公司里干活、周末出来滥杀无辜的谋杀者。” 这足以说明当代美国社会的动荡与不安,生活在其中的当代人时常受到死亡恐惧感的折磨也就不足为奇了。
结语
总之,孤独感、异化感及动荡不安的社会带来的不安全感,使当代人在死亡恐惧感面前更加无助,德里罗对此进行了细致地展现,体现了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德里罗. 白噪音[M]. 朱叶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2]DePietro, Thomas. Conversations with Don DeLillo [M]. Jackson: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2005.
[3]Muirhead, Marion. Deft Acceleration: The Occult Geometry of Time in White Noise [J]. Critique 42.4 (2001):4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