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齿》是郑渊洁童话作品风格转型之后较为成功的一部作品,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本文从非儿童文学的范畴,以一种更为宽广的成人化角度来解读其作品的叙事视角、写作风格、社会批判性以及陌生化特征,以此探寻其此类作品区别于儿童文学之外的思想意蕴与美学价值。
关键词:《智齿》;视角;写实;批判性;陌生化
作者简介:徐王胤(1994.4-),男,辽宁丹东人,大学本科,单位: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02
引言:
《智齿》创作于2001年,是郑渊洁作品风格转型后第四部长篇小说。代表着郑渊洁在作品风格转型后的上升期作品。本文从叙述视角、创作手法、社会批判性以及语言陌生化四个方面来解析郑渊洁《智齿》的文本特点。
一、内外聚焦叙述视角的相互转化
与以往其作品不同,《智齿》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开头——第三人称视角叙述——第一人称视角结尾的“收—放—收”叙述模式,即以第三人称视角为主导,第一人称视角作为辅助。这两种叙述方式的综合运用可以较为立体与直观地叙述人物与事件,避免了重复与单一,既有利于塑造人物与表述事件,也有利于集中突出作品主题。
作品开头与结尾分别用一整章的篇幅以一颗智齿(即“我”)的视角进行叙述,智齿不仅作为文中的叙述者,同时也是一个角色。这种叙述角度有两个特点:首先叙述者兼角色既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与评价,这双重身份使这个角色不同于作品中其他角色,比其他角色更“透明”、更易于理解。其次,作为叙述者的视角受到了双重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角色所不知的内容,这种限制造成了叙述的主观性,从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逼真感。[1]如“我”的出场介绍:
“自从梁功辰换了那把硬度偏高的牙刷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有夸张的嫌疑,毕竟梁功辰一天只刷两次牙。但他每次刷牙时,我都极力闪躲,那牙刷分明是砂纸,每当那再硬一点儿就完全有资格被称之为‘针的刷毛接触我时,我都比较痛苦,像受刑”。
文中的叙述者“我”(即智齿)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悟所感以一种讲故事的对话方式将信息传达给读者,以一种叙述者与接受者的相互关系来阐明“我”作为叙述者的合理性。“我”既是叙述者,也是角色。这也是文中情节得以继续的原因,作品的主线情节得以以“失去——寻找——复得”为模式进行延续。
除掉开头与结尾之外,在作品的中间部分,创作主体采用的就是第三人称视角的外聚焦叙述。外聚焦叙述仅仅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但不进入任何人物的意识,也根本不想对他的所见所闻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他自己一无所知,甚至表现的似乎什么也不想知道。即不参与故事,只是观察和讲述故事。[2]
如梁功辰因拔掉智齿后导致写作能力丧失之后的反应:
“‘你不知道,我坐在这的感觉和原先不大一样。梁功辰需要倾诉,‘原先我往这儿一坐,思如泉涌,身不由己地写,就像被马拖着走。今天我坐在这儿,就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动不了呀!拖我的马去哪儿了?”
这其中并没有作者的主观态度,只是在叙述人物的对话,但读者却能从中体会到更深一层的含义以及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
总而言之,内外聚焦叙述模式的穿插体现了作品独特的写作风格与叙述技巧,有力地表达了小说的主题,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
二、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与批判性
在这里对《智齿》的故事情节做一概要介绍:天才之所以是天才不是因为他们出众的大脑,而是嘴里的智齿。智齿通过指挥大脑进而间接地指挥人类,天才由此而诞生。所以智齿一旦被拔或脱落,天才就会沦为平庸者。男主人公梁功辰本是普通人,因其长了一颗文学类智齿,从而变为一流作家,作品经久不衰,他也因此名利双收。但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梁功辰拔掉了自己的智齿。由此,天才沦为普通人。梁功辰在一番波折后终于弄清楚智齿的重要意义,于是踏上了安牙之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有关人性丑恶的故事——恶意陷害、行业内斗、见利忘义、恶性竞争、偷梁换柱、过失杀人、谋权夺利、滥用权职……这一切只围绕着一颗牙齿——一个本身无错但与人性相关便充斥利益与欲望的象征。作品中虽有想象性的产物——可以让人变为人中之杰的“智齿”外便再无其他不真实的幻想成分,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小说,其创作手法事无巨细,却颇具幽默、风趣与讽刺效果。
小说令人印象颇为深刻的是作者的价值观导向。作品中对于“中国特色”的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现象可谓描绘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马丽媛的婚礼很是风光。由于身为公公的副省长当时是接替省长的最佳人选,而省长离退休年龄只有区区9个半月,故巴结副省长的人趋之若鹜。当权者儿女的婚事是行贿者送礼的绝佳时机。马丽媛和陶文赣的婚礼规模之大气派之宏伟特别是收受的礼金之巨额,令马丽媛全家心旷神怡。在婚礼上,春风满面的马父马母以及马抗为能和副省长同桌共盘而得意洋洋。看到频频在电视上露面被老百姓称之为电视新闻好莱坞演员的各级官员争先恐后向他敬酒,成就感顿时笼罩马父全身。
诸如此类,这些无比现实的却又略显微妙的社会图景,经作者淋漓尽致的描绘,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直面现实、关注真实社会与人性的创作风格,极大地提高了小说的真实感、可读性与艺术感染力,读者很容易被吸引与触动并产生同感。由此可见,作品的现实主义批判性精神在于“直面人的生存状态与存在的价值,执着地发出质疑与追询的那种精神,是对现实的关注、介入与积极承诺的态度,是提升和超越现实的一种美学境界。”[3]
三、对社会与人性的深刻批判与反思
《智齿》所描绘的领域十分广泛,文化界、出版界、政治界、牙科医院、甚至还有火葬场、太平间等微妙场景,包罗万象:梁功辰签约的出版社的竞争对手构日出版社,为了阻止梁功辰的写作计划不惜设计陷害梁功辰的女儿、雇佣黑客实施网络攻击、聘请退休特警进行跟踪监视,甚至以卑劣手段勾引梁功辰家中的保姆以潜入其家中进行破坏;马丽媛的副省长公公因受贿罪被判无期徒刑,在位时的叱咤风云八面威风,落马后的遭人唾弃一无是处,让马丽媛和丈夫陶文赣瞬间尝尽人间冷苦;陶文赣因为妻子的歧视与自己的无能而心生贪念,在马丽媛复活梁功辰的智齿后偷梁换柱将智齿安在自己嘴里妄求圆名利双收的作家梦;印刷厂邵厂长在得知智齿易主,梁功辰写作计划无法按时完成之后歹念横生,派手下入室抢劫拔走智齿;梁功辰的岳父,音协秘书长朱冬在得知天才的能力是来自于智齿后心生贪念,以体检的名义动员天才作曲家王必然拔除智齿以图据为己用,在得知王必然出车祸身亡后又丧心病狂地买通火葬场场长马抗让其去太平间拔牙;马抗在拔牙时竟然偶遇来太平间偷死者的寿衣作为老伴的寿衣店货源的场工……这林林总总的面目,生动而形象地构成了一幅幅社会的批判性图景,充斥着恶俗的人性和贪婪的欲望。
这些情节看似荒谬,实际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严肃内容。是文学文本作为作家思想载体的延续,是作家对生活真诚而又严峻的审视,是作家对人性迷失的深刻思索,对人性扭曲的无情鞭挞,对人性纯良的无限企盼。一部成功的小说,不仅要有想象,还要有入木三分的人性刻画与探索共我的思想觉悟。通过于此,作品的思想内蕴与艺术价值上升到了更有“深度”的层次。“何为深度?深度无非是人在面对一种精神境界或观念时,忽然有所觉悟,觉得自己受了这一观念的启示,对人生、对世界有了更新鲜、更透彻的看法,他觉得自己深刻了,厚重了,并且升越到一个新的高度上。”
四、语言文本的陌生化
陌生化概念最早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困难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也就是说,陌生化是通过各种手法(象征、比喻、夸张、讽刺、重复、错位、颠倒等)使人感受到题材、形象、情节、语言的耳目一新,从而唤起人的审美意识,创造出一种对事物的特别的感受和体验。
就作品的语言而言,作者有别于转型前传统童话语言简洁、朴素,口语化的特点,运用复杂的语构,极度的夸张,大胆的比喻,形成一种滑稽性和怪诞性的“狂欢化”语言,即所谓的语言文本的陌生化。巴赫金认为“‘语言狂欢为大众娱乐效力,具有高度的自由和坦诚,在特殊时期可以不见容于古统治地位的语言规范,释放人们压抑已久的隐秘和言语,是一种戏仿体文字,具有充分的反讽性……‘语言狂欢充满了幽默感,具有滑稽性、寓言性、象征性、颠覆性和怪诞性,是一种异质的被平时忽视了的人性语言的复归,具有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在《智齿》中语言的陌生化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简单事物复杂化
本应是一个简单的表达意思,却用繁琐的语言架构进行包装,读者在推敲细节时,会跟着作者复杂的叙述,感受到一种难以言明的喜剧效果。
构日出版社隐瞒作者出书的印数,社长孙晨被拆穿后的反应:“孙晨的脸被那张普通的复印纸弄得变了形,他的鼻子一反常态充血勃起,按比例膨胀的鼻孔呼呼地喷着粗气。他的眼睛迅速萎缩,直到眼珠几乎全被眼皮吞噬。”
(二)夸张的运用
将人物的特征加以扭曲,夸张到反常的程度,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幽默、讽刺的效果。
1.表现人物紧张、焦虑的心理:“朱婉嘉把话筒放回到电话机上,被她焐热了的话筒将电话机烫伤了,气得电话机大骂话筒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巧妙地表现出梁功辰功成名就时,作为拆散两人的全家的悔不当初的惊愕心态:“当梁功辰出现在屏幕上时,马丽媛全家立即停止进食,众人的目光从不同的角度汇集到电视屏幕上。桌上的饭菜愣是被电炉丝般灼热的目光烘烤得越来越热,成为罕见的热源在上方的铁板烧烤。”
(三)俗语的改编
对俗语的改编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达到讽刺的喜剧效果。
1.陶文赣找到私人牙医黄德彪并出高价让其为自己换牙,黄德彪表示难以置信:“‘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已经过时了,现在是“‘有钱能使官推磨”
2.梁功辰完成写作,妻子朱婉嘉提出修改意见:“你用了‘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句话,我觉得已经不适合今天了,应该改成‘贪官难断家务事。”
(四)反讽
在语言表面夸张的语言下有微妙的、意味深长的潜台词。读者通过这种话中有话的语言形式,可以感受到作者言在此而义在彼的目的,达到一种讽刺、幽默的效果。
1.朱冬与女儿朱婉嘉关于成功人士的对话:“‘我见过的成功人士多了。知道我有什么感受吗?成功人士成功后最爱干的事是胡说八道。朱冬深有体会地说,‘人不成功是不能胡说八道的,只有成功后才获得了胡说八道的权利。”
2.私人牙医黄德彪对陶文赣要求拔自己的好牙而安别人的牙感到无法理解:“如果我没判断错,您家里准有牙医。您找我弄牙,绝对是舍近求远。我活了60年,除了反右和文革,这是我遇到的第三奇怪的事。”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8.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8.
[3]张韧.新华文摘[J].2001(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