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今字现象一直是一个模糊的词,到底是怎样,各家有各家之言。历史的缘故造成了古今字,也形成了一个对其研究的团体。本文通过对古今字的概念,以及古今字与通假字、假借字、同源字的关系,来揭示古今字的一些特点,从而使我们从根底上更清楚地了解古今字。
关键词:古今字;通假字;假借字;同源字
作者简介:董雅玮(1986-),女,河北邯郸人,现为河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H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6--01
什么是古今字,现在学术界大概有这几种说法。一种是古今字是古今人用字不同,是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另一种是把古今字看成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孽乳现象。学者所说的古今字实际上是本原字和区别字。本文通过对古今字的概念,以及古今字与通假字、假借字、同源字的关系,来揭示古今字的一些特点,从而使我们从根底上更清楚地了解古今字。
一、古今字与通假字
清代学者在研究古今字上虽有开拓性进展,但由于他们始终未能摆脱古今字,古今字用字不同表象的约束,故时而清醒,时而模糊,常常把古今字跟通假字、同源字等杂糅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早期字少,常用一個字兼職記錄幾個詞的意義(一字多詞),後世為使用方便避免歧義,就由原字分化出許多新字,這些新字都只承擔原字的許多職務中的一個,而剩余的任務仍有原字承擔。并且為一個字記錄的某一意義創造新字,新造字與原來兼職表意義的字合稱“古今字”。
所謂古今字,是在表達某一意義上先後產生的形體不同的字。(宋學農《古代漢語》)[“不同時代用來表示同一個詞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的字叫古今字。”——龍異騰《基礎漢字學》180頁] 後造的字叫“今字”。原來兼職表意義的字叫“古字”。比如“暮”的古字是“莫”,“返”的古字是“反”。
通假字我们通常上认为是假借的一种现象。一般书上接受的假借字是有两种:一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借助旧的字来表达新的意思,这是“六书”中所表述的范畴,这里不再多做讨论;二是本来有这个字但是不用,用音同或者音近的字来代替原来的字。此外,还有在本字以外后造的新字,叫古今字。出现通假字,原因主要是以前的人写书或者抄书时,查不到本字,或者记不清、而临时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或者是为了省事故意写了笔画比较较少的音同、音近或形似的别字。后来的人对这些“代替字”、“别字”沿用下来,成了通假字。“伸”写成“信”,“剂”写成“齐”,“邀”写成“要”等等。
我们观察同一个字的发展变化状况应该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古字和今字是时间上先后出现的,先造字和后造字之间的关系,属于纵的方面,如“然--燃”,“县--悬”。通假字、被通假字都是同一个时期来出现的,然而通假字就是研究同一时代的汉字,这都是属于横的方面,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倍”通“背”,又如“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史记·滑稽列传》),“趣”通“促”。“倍”和“背”、“趣”和“促”是同时存在的字。
二、古今字与假借字
所谓通假字,就是用音同或者音近的替代字。确切一点,就是说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一种用字现象。
第一,通假字有自身的特点,通假字、被通假字(本字)它们在读音上是相同,然而在意义上之间毫不相干。如“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其中“惠”通“慧”。“惠”、“慧”,在原义上本来之间是不相干的,惠是“贤惠”,慧是“智慧”;又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第二,同音当然指古音,而不是我们现代所说读音,所以学术人文应是“古音通假”。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汉·贾谊《论积贮疏》),“罢”通“疲”,它们在今天来看并不是同音的,但从古代看是同音的,均属并母,歌部。
第三,所谓同音,严格意义上讲,有音同和音近两种类型,音同指的是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完全的相同;音近指通假字和本字之间或者说是声母相同(双声),或者说韵母相同(迭韵)。如“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形”通“行”。
三、古今字与同源字
按照王力的看法,同源字事实上就是同源词。语音上相同或相近,词义上相近并围绕某一中心,凡音近义同,或者音同义近的字叫同源字[1]。即以某一概念为中心,以语音的细微差别(或同音)同时以字形的差别表示相近或相关的几种概念。同源字是以资(词)义为中心的,如草木缺水为“枯”,江河缺水为“凅”,为“渴”,人缺水欲为渴。聚书聚集,凑也是聚的意思,车辐聚与毂为凑,物聚为簇 ,同姓氏聚集的人为族,树木聚生为丛,枯凅竭渴为同源字,聚凑也是同源字,显然同源字比古今字范围大,古今字不仅有字义上的联系,更主要还有字形上的关联。古今字大部分也是同源字,但同源字不一定是古今字,古今字有些是由于假借产生的,而同源字主要是以词义(概念)为中心的,所以有些古今字不是同源字,如舍、捨(现简化为舍)属古今字,舍表房舍和捨弃义,后造捨分担舍的“捨弃义”,但房舍和捨弃没有词义上的联系,所以它们不是同源字,因此可以说古今字与同源字有交叉关系,有些古今字是同源字,有些同源字不属于古今字。古今字与同源字的关系十分密切,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是互有交叉关系,也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总之,古字是指书写某一个意义,在这个时代的字,它会在某一个意义上产生对等的关系,同一个古字的意义范围那么就等于与之相应的今字的意义范围。学术上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古今字”中的“今字”的产生是人们为了使汉字能够满足记录汉语的需要所发明的一种造字的方法。它推动了汉字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汉字数量的不断丰富,它是汉字产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积极的现象。“古今字”则是反映造字过程,是汉字在造字的过程中一种必有的历史现象。我们研究“古今字”的问题,对研究“汉字学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注释:
[1]洪波.立体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第20页.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洪成玉.古今字的概述[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报,1993.
[3]朱俊之.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关系[M].南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4.
[4]徐凤.古今字与同源字[M].内蒙古: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1982.
[5]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 2006年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