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卓别林电影《大独裁者》中的人物性格特征

2016-05-09 13:25张璇
青年文学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卓别林

摘 要:卓别林是英国著名喜剧演员,他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大独裁者》是他非常优秀的代表作,卓别林在其中一人扮演两个角色,他也凭借自己超绝的演技刻画了不一样的人物性格。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电影《大独裁者》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影片《大独裁者》中夏尔洛和兴格尔的人物性格特征;第三部分对夏尔洛和兴格尔的性格进行对比;第四部分就针对卓别林扮演的不同人物性格差异所带来的表演方式不同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全文总结。

关键词:卓别林;《大独裁者》;人物性格特征

作者简介:张璇,性别:女,出生年月 :1990年6月,籍贯:江苏省徐州市,单位: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6--02

引言:

《大独裁者》是由著名喜剧演员卓别林自编自导的电影,在二战期间放映,主要是对当时希特勒的纳粹主义进行讽刺,卓别林在电影的末尾公开主张反对法西斯主义,这也是整个电影的高潮。在电影首映时,美国依然和纳粹德国保持着很好地关系,而卓别林以深邃的洞见直接看到纳粹德国的野蛮,这在当时具有非常大的震撼力。卓别林在《大独裁者》中一人扮演两个角色——夏尔洛和兴格尔,兴格尔是模仿希特勒而作,而夏洛克是反对法西斯主义的理发师。《大独裁者》是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也是他票房最好的电影之一。

一、影片《大独裁者》中的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一)卓别林扮演的夏尔洛的人物性格

夏尔洛是卓别林在《大独裁者》中刻画的正面角色,他是一个犹太人,职业为理发师,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征入伍,后来因为受伤而离开了军队。当大独裁者兴格尔上台后,主张用铁血政策来统治整个国家,导致战争频繁,而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害,致使很多人没有基本生活保障。人民面对这种情形非常恼火,而兴格尔利用这一机会来发动人民反对犹太人,这样就导致大批的犹太人面临巨大的灾难,身为犹太人的夏洛克也没有免受遭殃。夏洛克为了躲避这场屠杀而选择了逃跑,但是在逃跑过程中,由于他与大独裁者兴格尔长相酷似,所以被托曼尼亚军队误认为是他们的头领兴格尔,夏洛克面对这一情景,做出了一个维护民主主义、反对法西斯的演讲,这也成为本部影片最为精彩的一部分。

夏洛克在这一影片中经过卓别林巧妙地刻画而性格非常明显。首先夏洛克是幽默的,比如在吃面包决定谁刺杀纳粹元首的晚餐上,因为胆怯而吞吃了所有代表被选中的硬币,以至打喝时也发出叮当声;其次夏洛克是充满诗意的,这主要表现在他最后几分钟的演讲,这一演讲是饱含诗意的,反映了他对法西斯屠杀的憎恶和对民主自由的热爱。在演讲的一开始,夏洛克就说:“对不起,可我不想当皇帝,那不关我的事。我不想统治或压服谁[1]。如果可能的话,我倒想帮助每个人,不管是犹太人、非犹太人、黑人还是白人。”夏洛克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明朗的态度,从一开始就阐明了反对独裁的中心论点,接着层层剖析法西斯对人类社会秩序的破坏和对人性的践踏,把当时人类社会的异化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演讲者号召他们不要绝望,自由永远不会消失,只要全体人民团结起来,为自由而战,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新世界。

(二)卓别林扮演的兴格尔的人物性格

卓别林扮演的兴格尔就是纳粹头子希特勒的原型,卓别林通过刻画这一角色表现了自己对希特勒的嘲讽,也反映了自己对法西斯主义的反感[2]。

兴格尔虽然在外形上和夏尔洛酷似,但是他们的性格通过卓别林扮演的截然不同。首先,兴格尔是狠辣的,这主要表现在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动用公共权力,主张实行独裁政策,同时推行铁血统治,向其他国家发动非法的武力攻击,这样不仅造成被侵略国家的生灵涂炭,而且还造成自己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为了解决这种现象,兴格尔没有发展经济,而是发动人民群众对犹太人产生不满,惨无人道的利用这种民族至上主义,导致民族矛盾加大,社会动乱不断。

其次,兴格尔是无趣的,这是相对于夏尔洛性格的另一个特点[3]。兴格尔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暴力,而不会使用其他办法,这不仅是惨无人道的表现,更是缺乏人文关怀的写照。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这也是一个人能向脱离低级趣味发展的基础,而兴格尔却没有任何感情,甚至等同于野兽,卓别林通过滑稽的表演,非常精致地刻画了兴格尔的无趣,这似乎是在嘲讽希特勒在利用反人类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夏尔洛与兴格尔性格对比

夏尔洛和兴格尔虽然在长相方面酷似,并且由卓别林一个人扮演,但是卓别林依靠其精湛的演技,刻画了性格迥然不同的两个角色,让观众赞叹不绝。

(一)夏尔洛的幽默与兴格尔的狠辣

滑稽是卓别林喜剧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他在人类电影史上最为著名的注脚,而卓别林通过不同形式的滑稽刻画了夏尔洛和兴格尔两个人,表现了夏尔洛幽默风趣的性格特征和兴格尔狠辣无人性的特点[4]。

卓别林表演夏尔洛的滑稽不仅不同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同时也借助于自己充满幽默细胞的语言,比如在吃了硬币之后的打嗝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点,让人们对这一角色充满了喜爱,也奠定了夏尔洛身上充满小人物的特点。但是夏尔洛的幽默远远不止于此,比如在最后的演讲中,夏尔洛以另类的幽默表达了自己虽然身为小人物,但是心系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的个性,所以夏尔洛经过卓别林的演绎是不平凡的,可以说是“了不起的流浪汉”。

卓别林表演兴格尔的滑稽就是为了嘲讽希特勒,进而反映自己反对法西斯主义的主张。比如卓别林在模仿兴格尔演讲、说话时使用比较蹩脚的英语,这就是对兴格尔的嘲讽,人们看到这一形象、听到这一声音之后,没有像同情夏尔洛那样同情兴格尔,而是对兴格尔的无情充满了憎恶,对兴格尔的滑稽也包含了怨恨[5]。

(二)夏尔洛的诗意与兴格尔的无趣

夏尔洛的诗意是与兴格尔的无情性格相对的一点,也是卓别林重点演绎的一点。卓别林对夏尔洛的描述还是通过最后几分钟的演讲展开的,这也是这部电影感情升华的重点,人们通过这一桥段发现夏尔洛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流浪汉,而是一个充满国家关怀、民族情怀的热血青年,他是诗意的,没有被动乱的世界大战所打破自己的诗意人生,这反映了夏尔洛对结束这场战争是充满自信的,对目前存在的纳粹恶性是饱含鄙视的[6]。

兴格尔的无情是他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也是观众对这一角色充满憎恶的主要原因。兴格尔的上台就是一种阴谋手段,是他无情的表现;上台后推行穷兵黩武政策更是他无情的升华;而为了压制人民的抱怨,把人们的感情转移到对犹太人的憎恶中是兴格尔无情最深刻的解读。兴格尔这种无情是反人类的,也是人类劣根性中最深处的一部分,应该得到剔除。卓别林通过自己滑稽的表演刻画了兴格尔的无情,这是对兴格尔的一种嘲讽,也是从反面对夏尔洛诗意的赞扬,观众从一褒一贬中看出这部电影的真正内涵。

三、夏尔洛与兴格尔性格特征带来的表演方式上的不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夏尔洛和兴格尔虽然是卓别林一人扮演的,但是他们的性格迥然不同,这样就给卓别林在表演方式上提出了比较大的难度,因为他必须在表演方式上显示出不同,才能刻画两人性格的差异。换而言之,通过分析夏尔洛和兴格尔性格的不同也就可以进一步分析卓别林在演绎二人时的表演方式的不同。

(一)夏尔洛与兴格尔的表演神态不同

表演神态主要体现在喜怒哀乐、动静惊凝等方面,夏尔洛和兴格尔的性格不同也就带来了他们神态的不同。

卓别林在处理夏尔洛的神态时,更多的是体现他小人物的个性,更加偏向于生活化,让人们比较喜欢这一小人物、同情这一小人物。而夏尔洛的人物形象在电影的最后也得到了升华,卓别林在表演神态上也有了一些变化,更多的是表现夏尔洛这一小人物也有心系祖国命运的一方面,让人们感受到这一小人物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流浪汉,而是热爱民主自由的热血青年。

卓别林在演绎兴格尔时,表演神态主要运用了大量夸张的手法,比如兴格尔的每一次发动、每一个动作,卓别林都用极其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卓别林运用夸张手法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嘲讽兴格尔,进而嘲讽希特勒,也至于《大独裁者》在当时德国占领的地区都无法正常上映,从而也反映出卓别林在表演神态方面运用的娴熟和成功。

因此,可以看出卓别林在表演二人时运用了不同的表演神态,这也是他表达自己政治主张的重要表现,体现了自己的爱憎分明。

(二)夏尔洛与兴格尔的表演气质不同

表演气质是一位演员走上职业化道路的关键,而卓别林作为教父级别的演员自然在表演气质把握上运用自如。

对于夏尔洛的气质,卓别林没有刻意去演绎,而是将夏尔洛看作邻家男孩来把握,这也让观众更加喜爱这一邻家男孩。但是,在最后几分钟的演讲中,卓别林为了凸显夏尔洛追求和平自由的精神,运用了大量大人物的气质,让人们能够感受到这个流浪汉的伟大,这也是卓别林自己内心的写照,似乎夏尔洛就是卓别林,卓别林是在本色表演。

在演绎兴格尔时,卓别林运用了丑化的表演气质,兴格尔本人没有领袖应该有的魅力,而是一个连演讲都不通畅的小丑角色。卓别林之所以运用这样表演气质的原因就在于嘲讽兴格尔,嘲讽希特勒,希特勒后来听说卓别林运用这种表演气质刻画自己时,他独自在房间里观看《大独裁者》,并且反复观看,从而可以看出卓别林在表演气质方面的成功。卓别林在刻画兴格尔时,表演气质也有夸张的成分,而这一夸张的目的就在于讽刺兴格尔,进而表达自己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感情,这在当时有着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卓别林在演绎夏尔洛和兴格尔二人时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前者是幽默风趣、充满诗意的,而后者是冷酷无情、心狠手辣的,而他们性格的差异也带来了卓别林在演绎二人时表演方式的不同,具体体现在表演神态、表演气质、表演心理等方面的不同。因此,我们在欣赏、表演具体人物性格时,要深刻把握这个人物的具体情况,从表演神态、表演气质、表演心理等方面入手,从而刻画出更加具有鲜活性的人物。

参考文献:

[1]佟晓梅.演讲修辞中理性与情感的诉诸——卓别林的《大独裁者》演讲词赏析[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149-152.

[2]康·布·栗山,叶周.卓别林的不纯正的喜剧——生存的艺术[J].世界电影,1994,01:43-67.

[3]冯玉芳.卓别林喜剧艺术新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5.

[4]肖模.卓别林与情节喜剧[J]. 世界电影,1996,02:31-47.

[5]鲁成花.管窥卓别林电影的喜剧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5:129-130.

[6]张韬.卓别林的幽默人生[J].名作欣赏,2014,30:168-170.

猜你喜欢
卓别林
卓别林智胜劫匪
当卓别林面对持枪歹徒
卓别林的第二把伞
两把伞
两把伞
尊重的境界
喜剧大师收到的信
我的歌
模仿大赛
卓别林和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