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象关联视角谈清平《神秘诗》

2016-05-09 12:44王婉如
青年文学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原子弹首诗乡愁

王婉如

这首诗带给我两个鲜明的意象,一个是原子弹带给好几代人的伤害,另一个则是因为战争所带给人民的痛苦。两者都有了形成清平《神秘诗》中“鱼刺”的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亲身经历这两场事件的人大半墓木已拱。我们得知这两场事件的方法为录像带或者是图书文字所有的感觉已经过“隔阂”,他们直接带给我们的冲击我们已无法亲自感受到。但藉由这首《神秘诗》却又重新呼唤了“沉睡中的记忆”,兹此以下分别从国际事件——原子弹及台湾和大陆的乡愁去体悟这首诗,来阐释诗人的意图与自身阅读之间所带来的感受与关联。

一、国际事件——原子弹

当年爱因斯坦讲解原子弹的原理给罗斯福听,这场专业学者对门外汉的讲解,以简单的话语来说就像老师对小学生的讲解。爱因斯坦将原子核裂变连锁反应繁复的道理用液滴模型叙述表达出来,但发明被拿来用在战争杀戮上。因此广岛和长崎的轰炸成为人类史上最惨的悲剧之一。人都没有真正具有价值判断的能力,所有的判断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进而和这世界产生等价交换,武力威胁在多年后已变成历史教科书上的一个章节,人类的善忘程度使得原子弹投射就此成为一个事件。

第一颗投下的原子弹也没有人记得它叫做Little Boy。所有的东西开始看似云淡风轻在历史上也只获得一个标志。但原子弹也衍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姑且不论宫崎骏拍出的电影——萤火虫之墓所暗含的日本本位主义,影中陈述因为一场战争带来的家庭支离破碎与生活的流离失所扣紧观众的心,除了宫崎骏同样使用这题材所拍成的电影有:《曙光》、《海滩》、《和平制造者》、《游戏的战争》、《恐惧的总和》等等……可以说亲情和爱情是亘古不变的讨论话题,而为了维持两者的状态就成了人们要学习和面对的事。

《人民文学》12期中〈望断南燕飞〉就提到一个走钢索的概念——南雁苦笑说:

她也晓得。但她讲那只是一种承诺,就像在悬崖上牵出钢丝,那头放一箱你最想要的宝藏,你得走过那条钢丝,才能拿到它。可那悬崖下有多少白骨啊![1]就是在表达这个意思,同时它也可以拿来形容在战争上“一将功成万骨枯”。因此所有的成功必须要来自于牺牲,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这样被牺牲。“赢得了江山,输了她”不是作者真正想要的,它真正想要的是夜半无人私语时和闺房中的“画眉之乐”,爱情才是亘古不变永生的力量。而“人”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于这点查尔斯·泰勒曾经提出精辟的解释,他曾说西方现代主体的生成来自启蒙运动后,对“人”之为人的持续思考。这一现代主体呈现三项特色:“个人”被赋予一个具有深度的“自我”;日常生活的肯定;“自然”所体现的内在道德资源。[2] 泰勒认为这三项特点都和浪漫主义息息相关。是浪漫主义运动赋予了个人感性表达的能量,凭此能量,主体才得以建立其伦理位置,并进一步形成一个有情的自我。“浪漫文人给予感情一个中心、正面的位置……通过我们的感情我们才深入道德的精髓,或就是宇宙的真理。”而这体现到这首诗中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内含的爱情。

二、乡愁

二读这首诗带给我的阅读感受让我想到“乡愁”,联想到余光中写的乡愁四韵,而后台湾歌手将之谱成曲,1949年国民党带走大量的各级人员,从此以后两边分开直到可以到大陆“探亲”为止。两边的思念只能用文学的方式悄悄传达,生离死别成了人世间最大的悲剧。但记忆仍潜藏在许多社会的角落,台湾有许多路名和街道名直接用大陆的城市做名字像是:汉口街、衡阳路、开封街、北平西路、南京东路、西宁路等等不胜枚举。并且是东南西北秩序划分将之合并起来一起看俨然就是张小型的大陆地图。

如果以此来看清平《神秘诗》中提到的孤零零的岛屿恰可解释为这些分为东西南北的大陆命名街道,第二句则是解释人们对未知的恐惧。曾经对台湾老一辈的人来说,大陆是近在咫尺却被政治因素隔阂成遥不可及的地方只能藉由地图和宣传文字回想他们所记得的大陆。祖父辈的记忆离青年一代已经很遥远了,但文学家的作品却真实记录了中中有家归不得和不能融入环境的心情。一个陌生的地方带给他们极大的痛苦,赖声川所导的《暗恋桃花源》用两剧交叉进行的方式推展了两个看似没有相关联的故事,一个是讲时代下的悲剧:暗恋;另一个则是讲人们心中所存在的一方净土:桃花源,这两出戏表达了一个相同概念,都是令人难过的悲剧。其中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剧中饰演导演的人不满暗恋的剧组老是呈现不出他要的效果。因此亲自上阵指导演员要演出那个时代的氛围,演员于是生气地说道:“导演!那是你的世界不是我们的世界!”这就是透过戏剧所反映出来的真实,诗人以看似不重要的耳垂部位上拔除的鱼刺来比喻这件事看似越来越不重要,但它却是很多老一辈人“胸口上永远的朱砂痣”。

法国哲人帕斯卡曾说:“人在自然界中到底是个什么呢?对于无穷而言就是虚无,对于虚无而言就是全体,是无和全之间的一个中项。他距离理解这两个极端都是无穷之远,事物的归宿以及它们的起源对他来说,都是无可逾越地隐藏在一个无从渗透的神秘里面;他所由之而出的那种虚无以及他所被吞没于其中的那种无限,这二者都同等的是无法窥测的。”这就是我们人类的真实状态。于是敏感的诗人生出了无穷的感慨因而有了《神秘诗》。而我也有了感慨,因此有了这篇文章。

注释:

[1]《人民文学》12期电子版,页18﹙北京大学当代论坛提供﹚

[2]Charles Taylor, Sources of the Self: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Identit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9), ix-x.

猜你喜欢
原子弹首诗乡愁
《上课没人抢》
永远的乡愁
乡愁
我想写首诗给你
绝密运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运载历程
九月的乡愁
徒手“撕开”原子弹
回头一望是乡愁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