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阅读感悟中学会表达,逐步形成“言语能力”。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聚焦语言训练点,落实语言训练,形成了具有训练特点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色。“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如何找准训练的切入点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训练的引爆点,有效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找准训练的切入点。
一、在依据课时目标中落实训练
有效的课堂练笔,源于教师对课时目标的准确把握和自觉践行。设计课堂练笔,并通过练笔实现教学目标,整个教学主线清晰,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是具体的,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抓住课时目标“感受漓江水的特点,学习运用对比、排比、比喻写出事物的特点”的要求,做以下练习:我看见过 ,欣赏过 ,却从没见过这样的大树(校园、公路),大树真 ;大树真 ;大树真 !
这样练习学生丰富了对比写法的训练。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文本表达的美妙之处,而且活用了文本。
二、在情感交融处训练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展开与文本的心灵对话。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文本创设教学情境,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时,可引导学生由情动到辞发,享受“我手写我心”的喜悦。
如,在教学《父爱深深》时,先让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别样的爱,再让学生评价父亲的教子方式,然后播放背景音乐,接着我深情表述:“同学们,我们也沐浴在父爱的光辉下,但我们很少对父亲表达我们对他们的那份爱,我们今天学完这篇课文相信一定有所感悟,让我们拿起笔来,捕捉生活中被父爱感动的瞬间吧!”这时,学生的心都被感动了,他们的感受已经不是一种外在的负担,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三、在文章精彩处训练
文章中的精彩含义深刻的句子都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在教学时如能进行细挖,引导学生仿写,活学活用,能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
如,在教学《花钟》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观察图片感受本段的语言特色:写每一种花开放,都是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接着趁热打铁,设计了适当的迁移练习:出示五种花开放的时间,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写一写。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内化了语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在文本拓展处训练
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读写结合,拓展言语的训练。先讨论:作者是怎样将科学家发明雷达的过程写清楚的?引导学生从表达有条理、用词准确、详略得当等方面小结。接着小练笔:我的小发明。先想一想自己从动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能设计出什么样的小发明,再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写。
拓展是文本的延伸,通过练习促使不同学力的学生亲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过程,从而获得语言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因文而异,如果能准确找准训练的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不仅是学生卓有成效地吸收、内化、积累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举一反三能力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训练中获得一种新知识,养成好的习惯,为今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李艳.庖丁解牛,找准切入点[J].读写算:教师版,2012(19):101-10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