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知识学习应根植于“经验”之中
——俞正强《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解读

2016-05-08 07:40潘红娟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分数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月饼

潘红娟

【片断一】分数是用来表示数量多少的数

问题:老师拿来几个饼?

师:这是几个月饼?你是什么时候学的?

生:2个月饼,幼儿园中班学的。

师:现在有几个饼?原来有几个?增加了几个?

生:现在有3个饼,原来有2个,增加了1个。

师:现在是几个呢?什么时候知道的?

生:半个,幼儿园小班就知道了。

师:问题来了,这样又是几个饼呢?

生(指名多人回答):半个;小半个;小小块;一半的一半。

师:到底几个呢?数学上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2个、1个……(全场笑)

师:半个是用哪个数来表示的?

生:0.5。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数,这样的半个、小半个,以至于更小的饼,用哪个数表示。

【片断解读:俞老师不断让学生用一个“数”来表示月饼个数,从“2个月饼”、“3个月饼”,到“半个月饼”、“小半个月饼”、“小小半个月饼”,引领学生经历“用数表示物体数量”的过程,从计数单位“1”的累到“1”的分,笔者认为应该有两层意义:(1)唤醒用“数”表达的经验,感受用分数表达的必要性。不能用自然数1、2、3表示了,要用一个新的数,分数学习的必要性随即产生。(2)将分数纳入概念系统。“分数也是一个数,分数也像以前学习的自然数 1、2、3 一样,是一个表示物体的‘多’和‘少’的数”。在不断用“数”表示的过程中,自然将“分数”纳入到“数”的知识体系之中,为学生形成概念系统作了很好的铺垫。】

【片断二】“分的过程”与“意义理解”建立联系

问题一:这半个饼是怎样来的?

师:这半个饼是怎样来的?

生:把一个饼切成两块。

生:把一个饼切成两半。

师:为什么不说把一个饼切成两块,而要说切成两半?

生:两块有可能是不一样大小的,两半就是说“两块一样大”。

师:两半就是两边一样大,这样的分法我们以前叫什么?

生: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师:这半个是怎么得到的?

生:把一个饼切成两半,拿其中的一块就得到了半个。

师:这半个容易得到吗?(不容易)为什么不容易?

生:一不小心就会分得不一样。

师:是的,一定要平均分。把分的过程轻轻说一遍。

生: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块就得到了半个。

【片断解读:“善用童言童智”是儿童教学观的重要标志。此片断中,从“两块”到“两半”,衔接的是“经验”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俞老师正是捕捉了最为原生态的儿童语言,进行点拨、整理、提升,将经验生长为概念的理解,很好强化了分数概念中的“平均分”要点。】

问题二:这个过程如果用一个数可以怎样记录?

师:这么长的话,用数学的话怎样把它记录下来呢?平均分,用一条线表示;两块用“2”表示,拿走其中一块,用“1”表示,连起来用“”表示。

师:你喜欢用哪一种方式记录?

生:数学的方式,因为很方便,很简单。

师:这个数怎么读?

生:二分之一。

问题三:小半个饼是怎么得来的?用哪个数来表示?

师:(出示小半个饼图)它是怎么得来的?

生:就是把一个饼平均分成3份,拿其中的一份。

(板书:把一个饼平均分成3份,拿其中的一份)

师:你能用数的方式记录吗?

师:哪一个比较好?

师:这些数就是我们新学的数。这些数是怎么来的?(分出来的)

师:是的,这些数是分出来的,我们把这些数统统称作“分数”。

师:分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板书:

【片断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支撑分数概念理解的,不是分月饼的情境,而是由这一情境激发而起的经验。“这半个是怎么来的?”“把一个饼切成两半,拿其中的一块,就得到了半个”,“这么长的话,用数学记录下来:平均分——用“—”表示,两块——用“2”表示,其中一块——用“1”表示,连起来,用“”表示。“”的学习过程有“”的展开为基础,顺势迁移,水到渠成。这一过程,将学生已有的“分饼经验”,与“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表征”,以及“分母、分子、分数线的含义”,建立紧密联系。意义有了分的经验作支撑、分的过程作表象,学生的理解将会十分透彻、深刻。】

【整体解读】

1.选择新知的最佳“经验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次完整的课堂学习可以描述为学生从他的认知起点,到课堂学习目标之间的认知发展过程。就这一过程而言,在学习目标既定的情况下,起点的选择决定着这一过程的距离长短。因此,在教师选择认知起点的时候,学生课堂学习的距离空间便被设置了。

“这是几个饼”?——“半个”、“小半个”、“小小半个”,这是学生的生活经验。

“半个是怎么来的”——“把一个饼切成两半”、“两半是两块一样多”、“把一个饼切成两半,拿其中的一块,就得到了半个。”这是学生的生活经验。

俞老师正是找到了“分数”概念与学生“经验”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大大缩短了起点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于是,“数学”与“经验”无缝对接,课堂教学自然生长,水到渠成。

2.寻找“不同”中的“相同”。

“分数初步认识”是概念教学,而概念是事物本质的反映,是对一类事物的概括和表征。什么时候抽象概括?事实上,我们看到,俞老师并不急于进行概念揭示,而是不断引导学生经历“怎么分”与“怎么表达”的过程,“半个,你是怎么得来的”、“小半个是怎么得来的?”、“小小半个你能用几分之几表示”,在大量同类材料的感知之后,才引导概括:“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都是分成几块,分母就是几,拿几块,分子就是几”、“都要平均分”、“都是……”。通过同类材料的多次感知,学生经历比较、归纳、概括,此时,标志着分数的概念(包括分母、分子的含义)已然建立。这一过程中,俞老师所运用的概念教学基本策略与途径是:“多材料感知”——“比较、抽象、概括”——“揭示概念”。

猜你喜欢
分数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月饼
中秋节里吃月饼
月饼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一起来做月饼吧!
平均分一半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思考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例谈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两种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