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新闻”拉开主流媒体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帷幕

2016-05-07 17:05蔡名照
中国记者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华社客户端受众

蔡名照

“现场新闻”理念是新华社客户端3.0版的核心

新华社客户端30版最鲜明的特点,是推出了—个全新的新闻理念——“现场新闻”。

回顾整个新闻的发展史,可以看到,就是新闻不断接近现场的历史。报纸让读者从文字描述中感悟现场的情境,广播让听众听到来自现场的声音,电视让观众看到现场的景像。尽最大可能向受众呈现新闻现场,一直是媒体和媒体人的不懈追求。

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有条件让受众更加接近现场、感受现场。智能终端可以实现便捷的多媒体采集,宽带网络使现场信息能够实时回传,大数据、云计算的运用使新闻现场能够得到全景式、多维度的真实再现。在整合这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对新闻理念和新闻样式进行了创新探索。新华社客户端3.0版就是这个探索的成果。

“现场新闻”理念的五个维度

新华社客户端推出的“现场新闻”,将运用最新的移动网络技术,在新闻现场实时抓取尽可能多的现场新闻要素,通过各种报道样式,把新闻现场实时地全方位、全息化地呈现给受众。

“现场新闻”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围绕同一新闻事件,多路记者在同一时间从不同视角对同一现场展开直播报道,综合运用视频直播、文字直播,图片直播、音频直播等各种形式集成来还原现场,并在同一页面集成展示,使多媒体报道变为全媒体融合报道,多层次、多视角地揭示新闻内涵。

“现场新闻”能够让受众更快捷地看到新闻现场。我们创新集成了视频直播设备——手持云台,记者单兵手持即可进行高清视频直播,一台小设备取代了摄像机、转播车和导播室。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调研时,亲手拿起手持云台进行试拍。我们引入了国内先进的移动端直播流媒体技术,可以不受地点、设备限制,随时进行“零时差”现场直播报道,更有效地抢抓新闻“第一落点”。

“现场新闻”将给受众带来更加丰富的现场体验。我们率先在国内实现“虚拟现实”技术与客户端匹配,首创在无人机上加装VR摄像设备,生产出新颖的体验式、沉浸式报道产品,使受众感官全面接入新闻现场,从单纯地看新闻、听新闻,成为走进现场感受新闻,真正让受众“身临其境”。

“现场新闻”还能够使受众直接参与现场新闻的生产。新版新华社客户端既是展示平台,也是采集终端。通过一台手机,经过认证的用户就能够参与发起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现场直播,并经编辑部加工后形成新闻产品。在新闻生产流程中引入受众参与,将大大拓展新华社的新闻采集网络。

“现场新闻”理念,推动了新华社采编发流程开始从线下向线上转型——记者“在线采集”,编辑“在线加工”,终端“在线展示”。新闻报道的所有环节都可在网晰,由此拉开了主流媒体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帷幕。伴随这个进程,新华社强大的原创内容生产能力,将得到进—步激活和释放。

打造“现场新闻”创新产品,引领媒体融合发展新潮流

为了充分体现“现场新闻”的报道理念,新华社客户端3.0版共进行了176项技术改进和系统性创新。在幕后,更有一个集大数据、云计算、4G传输和智能识别等最新技术的创新平台作为支撑。

在2016年春运报道中,新华社客户端首次将“现场新闻”理念付诸实践。新华社记者坐在返乡农民工的摩托车后座上,骑行1000多公里,随车拍摄,全程直播,讲出了有温度的现场新闻故事。在即将到来的全国两会中,广大受众将通过新华社客户端亲身感受“现场新闻”的魅力。

当前,新华社客户端已成为国内移动互联网最权威的新闻发布平台,全国重大新闻的首发率达到80%以上,下载量突破1.2亿。作为首创的门户客户端,目前省、市、县地方频道签约3109家,是全国最大的党政频道集群。通过打造“现场新闻”创新产品,新华社客户端的内容和技术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可以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快捷、更直观、更丰富的新闻服务。

推出新华社客户端3.0版,是新华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部署的重要举措。通过打造“现场新闻”,抢抓新闻第一落点,新华社将更好把握报道的时度效,更好地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更有效地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更加充分地发挥新华社作为“消息总汇”的作用。

去年6月,也是在这个会议厅,许多朋友与我们共同见证了新华社客户端2.0版上线。九个月来,我们一刻也没有停下创新的步伐。新华社将不断努力适应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积极引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潮流。

猜你喜欢
新华社客户端受众
再创新高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基于Vanconnect的智能家居瘦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