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央视新闻新媒体的工作人员,笔者对其中的“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印象尤为深刻。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由Pc端流向手机端,网络舆论场的主阵地由门户网站、论坛转移至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主的社交媒体平台。这两年,随着国家不断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主流媒体加大引导力度,主流媒体与民间舆论在互动中彼此增进共识,聚集正能量,传播主旋律,互联网舆论氛围发生积极向好的变化。但与此同时,社交媒体的海量信息、高速扩散性和用户的盲从性,都给新闻舆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一条微博、一条朋友圈分享都可能使社会舆论骤起波澜。近年来,部分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制造社会恐慌、颠覆主流价值的谣言传播事件,大多是通过社交媒体生成、扩散、发酵。作为坚守新媒体阵地的新闻舆论工作者,面对复杂的舆论格局和艰巨挑战,更需把“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作为重要的职责所在。这八个字是央视新闻新媒体工作职责和实践方法的纲领性指导,不仅需要谨记在心,更需要深刻敏锐地把握其含义和精髓。
一、“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是对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政治要求,是党性原则在新媒体阵地的重要体现
习总书记曾指出:“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面对错误的舆论,不能沉默不语,不能姑息迁就,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在第一时间发出强有力的主流声音,激浊扬清,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建立起党媒的权威性、公信力,这是新闻工作者的政治责任。
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时常会有这样的质疑声伴随:有了社交媒体、自媒体,传统媒体的价值必将不断弱化,影响力逐渐式微的趋势难以挽回。而笔者坚定地认为,纷繁芜杂的网络空间,可谓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因此更需要负责任、有担当的主流媒体发出正确的声音。人民需要听到权威的声音消解心中疑惑,通过客观负责的报道了解国家发展的真实图景,主流媒体不仅需要有所作为,而且是大有可为。
二、“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是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秉持的职业操守
唯正己方可服人。当下,媒体竞争日趋激烈,有些主流媒体为了提高点击量、阅读量,也常常罔顾事实,盲目转发,有意无意地忽视显而易见的信息瑕疵,妄下结论。更严重者,竟把媒体当做为团体和个人牟利的工具,如此偏离新闻工作的党性和人民性原则,自己陷入谬误和是非不能自拔,又如何能做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三、“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是对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从业者要能敏感地捕捉到与全局息息相关的舆论热点,精准把握舆论的总体走势,不麻木、不糊涂、不懈怠,做到从细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都了然于胸,然后才能廓清迷雾,切中要害。同时,要做到“澄清与明辨”,还需要新闻舆论工作者必备的事实检验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新媒体已进入“拼秒”的竞争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弱化新闻的规范化表达。传播媒介随着技术会不断更迭,但客观真实,永远是媒体权威性、公信力的基础。
四、用科学的方法论来实现“澄清谬误,明辨是非”
“央视新闻”从2012年正式启动新媒体业务,经历了借船出海、自有品牌、持续创新、四次迭代的四个发展阶段。在三年的实践中,我们依托自身优势,以电视与新媒体的良性互动为出发点,做大做强微博、微信、客户端,同时打造出微视频的强势品牌,形成了别有特色的“三微一端”产品矩阵,各平台用户数突破2.3亿,打造出内容丰富、载体多样、传播广泛的新闻舆论新产品。
新媒体业务起步之初,我们就在思考央视新闻的使命与责任。用户增长、广告创收,这些目标固然需要考虑,但更重要的是在新阵地“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既然来了,就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熟悉互联网的传播特性。互联网即时、开放、互动的传播方式,与相对封闭、单向的电视传播大不相同。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主流媒体不再是内容的唯一供给者,新闻供给方式不仅要有常规发布,还要与各种主体、各种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意见交换。一条消息发布,往往不是新闻报道的结束,而是开始。
习总书记提出“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一语中的地揭示了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明晰了新闻舆论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使命,值得深入思考和把握。笔者认为,新媒体传播的环境下,新闻的定义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从“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到“事件发生后,经历意见交换、舆情发酵之后的舆论形成”。越来越多的新闻内容,都不单单来源于专业媒体的设置议程、单向发布。越是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新闻事件,越能体现出多方意见的不断卷入。在此意义上,“新闻”和“舆论”两个概念的交集趋于增大,新闻是在客观信息发布的同时,对事件发酵过程中不断卷入的各种声音进行回应的过程;舆论则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整体认知的其识。新闻是舆论形成的过程,舆论是新闻不断确认信息、引导公众认知所形成的结果。
基于这样的理论认知,笔者提出在央视新闻的实践中,创立“实证性新闻”这一全新的新闻品类。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舆论引导,最关键还是:讲真话、做实事。实证性新闻,是实实在在的“实”,证据证明的“证”!我们用事实比对、用数据分析、用信息源追溯来辟谣,用科学的方法论来实现“澄清谬误,明辨是非”。
在2015年两起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央视新闻通过“实证性新闻”的运行方式,获得良好效果。黑龙江庆安枪击事件,网络舆论一度质疑声不断:“为何不公开全部视频?关键5分钟视频是否被遮蔽和篡改?死者是否是访民?警察是否在截访?”央视新闻连续发稿,以平等理性的态度,逐一回应网友质疑,使事情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引导公众舆论回到对事件本身的关注,避免了舆情“次生灾害”的发生。在“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报道过程中,网络上也有大量质疑:“为何不切割船体?事故原因为何迟迟不能公布?事发当时是否有极端气候发生?”央视新闻与前方记者密切联系,及时发布消息,并邀请相关专家给出阶段性分析,对不断卷入的民情民意给予充分尊重。一些媒体在灾难刚刚发生时为搏眼球,过早感动,过早点赞,打出了诸如《救援一线,中国最帅的男人都在这儿啦!》《感谢你无数次游过那么悲伤的水域》等标题,一度引发负面舆情。央视新闻始终坚持从事实出发,保持理性和克制,成为各大网站、社交媒体的主要信息源,在整个报道中始终掌握舆论主导权,始终占据舆论制高点。
在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这样的规律:越早发布、越透明发布,越能赢得先机、赢得民意民心!追求时效,其实就是在追求传播效果和引导效果的最大化。就是在努力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央视新闻应努力成为互联网上新闻舆论工作的安全大堤。
总书记走到我们身边,对我们这些从事新媒体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来说是极大鼓舞。对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不仅是央视新闻在新媒体舆论场每天的工作,更是时刻用以自省的思想标杆。我们要将导向意识、党性原则融于日常新闻报道,让引导舆论、沟通民意、服务人民的使命感成为我们的潜意识和下意识,真正做到团结稳定鼓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让每一篇报道不失其魂,魂在民心。
央视新闻有着优良的党性基因,有着求实作风和创新传统。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了23亿用户,我们有信心传递好党的声音。有信心善用新技术新媒介,有效地把党的声音推送到用户眼前,传递到用户心里,我们有信心领跑新媒体,成为值得党和人民信任的中流砥柱。(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新媒体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