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嫁接牛顿苹果”导写

2016-05-07 21:43于克彦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时评牛顿苹果树

于克彦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15年3月,五根曾砸过牛顿的苹果树的枝条远渡重洋来到上海,目前已经嫁接成功。嫁接后的牛顿苹果树正处于培育期,长势良好。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有关万有引力的灵感,是科学史上的一个传奇故事。有学者认为,把闻名世界的牛顿苹果树引种到上海科学会堂,传递科学创新精神。同年10月21日,牛顿基金颁证暨“牛顿苹果树”揭幕仪式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旨在提高上海本地科研人员国际化能力和水平的牛顿基金(上海)培训项目也落地上海。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是一则单一事件类时评材料,就事论事而言,见仁见智,主要有赞美、贬抑两种观点。

褒扬角度,可谈凡事都要借助一定的形式,嫁接牛顿苹果树枝条,传递科学创新精神,藉此唤醒国人更为强烈的科技意识,对科技兴国大有裨益。

贬抑角度,凡事贵在务实,不应流于形式。嫁接牛顿苹果树,经济上花费巨大,实际作用不大。只重形式不重效果,只会使科学研究误入歧路。

时评类作文,“就事论事”是基础,挖掘联接是关键。特别就议论文而言,在对事件简单评述之后,最好深入挖掘其根源,探究其本质,联接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厚重,角度新颖。另外,时评类作文,本身选取的是时鲜材料,作文时尤其要紧扣时代脉搏,突显厚重的社会责任感。

例文

莫做捡到兔子的农夫

□佚名

巍巍中华,泱泱华夏,守株待兔的故事可谓人尽皆知,但守株待兔式的悲剧却未必绝迹。有些时候,我们何尝不是捡到兔子的那个宋国农夫?

三百多年前,物理学家牛顿被坠落的苹果砸了一下,受此启发,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2015年3月,曾经砸过牛顿的那棵苹果树的枝条,乘坐飞机,飘洋过海,被嫁接到上海科技馆的一棵苹果树上。美其名曰,以此激励科技创新。

诚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前行的路上,靠榜样导航,用榜样激励,无可厚非。但是,榜样作用重在精神,而非形式。国学大师钱钟书享誉世界,对于要见其一面的读者,钱老婉拒道:“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仰慕牛顿,追求创新,贵在发扬牛顿勤于思考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并非一定要花费巨资嫁接苹果树枝条来启迪智慧。青蒿素的发明者屠呦呦可曾到过李时珍采集草药的地方参观访问?桥梁专家茅以升可曾到启迪鲁班发明锯条的那株茅草前顶礼膜拜?超级水稻之父袁隆平可曾把神农氏神龛供奉在案头?缺乏牛顿的智慧,不学牛顿那样钻研,即使被砸过牛顿的那个苹果砸无数次也一无所获。古今中外,被果子砸过脑袋的大有人在,有几个有牛顿的灵感,科学的发现?

习李治国,清风徐来,然浮夸之风、形式主义并未销声匿迹彻底改观。不少事情,仍是挂一些标语喊一些口号来敷衍。中国经济总量虽傲居世界第二,但人均下来极不乐观。科技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与世界一流水平仍差距明显。我们国家是一个正在爬坡的庞然大物,其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只能是沉重的喘息和高亢的号子。国家中兴,科技先行,科技工作者如若缺乏务实精神、求是态度,不能扑下身子,干出样子,而是做捡到兔子的宋国农夫,只能一无所获,留下笑柄。

中国是四大发明的故乡,愿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多一些实干,少一些形式,拿出四十、四百、四千,乃至无数个世界级的创造发明,迎来伟大祖国云蒸霞蔚的明天!

评点

文章围绕着嫁接牛顿苹果这个话题,联系“守株待兔”的故事,论述了求实求是的重要,角度新颖,主旨深刻。点出角度,分析材料,展开论证,发出号召,层次分明。钱钟书的幽默话语,借助屠呦呦、茅以升、袁隆平构成的排比句式,使文章语言中肯,文采显现。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时评牛顿苹果树
时评的一般思路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牛顿忘食
风中的牛顿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