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翠娟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主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势在必行。”教师应结合实际,从加强朗读训练,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掌握读书技巧,培养读书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朗读 阅读 技巧 习惯 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19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处于重要地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望本文能对其他教师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加强朗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朗读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可见,朗读是引导学生领悟语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有感情的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1.加强范读,把握阅读的技法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引导,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使朗读与个人情感有机地融为一体,要达到这种效果,离不开教师赋予激情的语言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想象朗读、入境体会
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反复吟读,展开想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展开想象加上通过教师适时引导,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更能提升语言积累运用的梯度。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掌握读书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关键在“读”。阅读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抓关键词语悟语悟情,激发阅读兴趣
如,在教学《鲜花和星星》第一节“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一句时,就抓住关键词“满地”去指导读。教师在读完此句后,没有急于进行繁琐多余的分析串讲,而是因势利导“满地”读重些、拉长些;再读重些,拉长些;试着把漫山遍野、百花盛开的美丽画面读出来,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读,最后在教师的精心点拨下,学生终于把句子读好了。教师又因势利导:“听他读书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畅所欲言:“我好像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花”、“我好像看到了长满鲜花的草地”,师巧妙地说:“很多、无数、数也数不清楚的花点缀在地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花满地。轻轻松松水到渠成。这就是生本之间对话已碰撞出火花有力的证明,此刻那飘香的鲜花,迷人的美景早已牢牢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2.用比较的方法悟语悟情,提高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如《东方之珠》中一句“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和句子“一到夜晚,香港的灯全亮了。”进行比较,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轻装上阵,巩固阅读兴趣
引导和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才是阅读指导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让学生在一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积极地阅读,启发思维,激发情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我们不应忘记,教育的意义还在于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到幸福和快乐。
三、培养读书习惯,终身读书受益
1.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梅兰芳学艺》一课时,在播放梅兰芳演唱片断后,学生对梅兰芳有个初步认识后,进入对课文的阅读。我发现学生初读课文时,没有动笔做读书记号的习惯,于是提出“不懂的地方就划下来,再写上个问号,你喜欢的地方划上波浪线”的具体要求。特级教师黄亢美在评点该课时就认为:“常言道(如果)不动笔墨(就)不读书。”我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动笔习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边读书边动笔点、划、批、注,这是“以读代讲”的第一要求。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会一辈子受用。
2.走进知识的海洋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的时间是狭小的。因此,课内阅读已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阅读需求,必须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跨进浩瀚的书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如,学习完《我叫足球》一课时,感觉到学生喜爱足球这项体育运动,就让学生去查阅2001年10月7日我国足球冲出亚洲,昂首走向世界时,举国一片欢腾的资料,使学生通过阅读真切地感受到足球为我们所带来的欢乐是无限的,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轻松地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愉悦地拿起语文课本读书,我想读书、我会读书、快乐读书,读书是种独特的精神享受成为学生的心声。
(责编 左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