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妈
我轻轻对毛豆说:“我不怕你浪费这些,否则你那“貌似正确”的人生,会浪费得更多。”
毛豆八九个月时,向我们发出信号:“听旨!朕想自己吃辅食!”
只见他用御手抓住勺子,把饭粒往嘴里送,但有时动作不准,把米粒掀在御脸和御头上,让人忍俊不禁。
那时候,地上都是饭粒、菜渣、酱汁,以及他的哈喇子。这时,奶奶出动了, 很不高兴地念叨着:“孩子那么小,哪会自己吃!你们这是在浪费粮食……”边说边舀起一勺饭往毛豆嘴里送,但这种打着“浪费可耻”旗号的做法,并不是很受娃的青睐。
毛豆两岁多时,极其迷恋玩水。水龙头下,伸出小手指堵住水管,看水花急遽四迸,就乐不可支。
这种行径,也被姥姥以“浪费”为名严厉拒绝了。于是乎,我采取个折衷的办法——每晚洗澡前,给毛豆备上:雨鞋一双、塑料雨衣一件、水一盆,关上卫生间门,让他随意搅和。卫生间传来毛豆咯咯咯的笑声,以及姥姥苦口婆心的劝慰:“这都是好水,你妈真是浪费!”
其实奶奶或姥姥这些想法,在现实中十分常见。
孩子还小的时候,长辈觉得自己吃饭,是浪费粮食;喜欢玩水,是浪费资源;在泥巴里打滚,是浪费衣服;不按照模板画画,就是浪费颜料。
等孩子长大了,玩耍就是虚度光阴,发呆就是浪费时间。甚至于,等我们结婚,女性全职带孩子,又成了浪费学历、浪费生命。
从短缺经济时代过来的长辈,常常把“物质”看得比情感重要,把“结果”看得比过程重要,把“正确”看得比乐趣重要。
但是,真的是这样么?
我上高中的时候,曾经暗恋过一个男生,体验了一段青春的小小悸动。若干年后的一天,我又看到了自己曾给他写的诗,想起了那段少女心岁月。我早已忘记三棱锥的体积怎么求解,却记得那种怦然心动。我的青春岁月,不会再来第二次了。难道这也叫浪费吗?
在我们长大时,父母把我们的人生表格,设置成了一张填满了各种以年龄为期限的check list:
22岁恋爱,done,
23岁毕业,done;
27岁结婚,done;
29岁生孩子,done
……
每完成一个任务,就松口气似的打勾,最后一个打勾的,叫死亡。凡是做了和这张表格无关的事情,就叫做浪费。
但其实生命本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而且,时过境迁,我们也不应该拿着旧时父母养育我们的方式去对待我们的孩子,更不需要让孩子去复制我们的人生。活在当下,应该珍惜这个时代的特色。因此,换一个角度看,所谓的浪费也会显得弥足珍贵:
让孩子吃饭,表面上看浪费了粮食,但锻炼了孩子的自主进食;
让孩子自由玩耍,表面上看没学到东西,却顺从了孩子天性的丰富恣意;
全职妈妈自愿在家带孩子,表面上看浪费学历,却给予孩子源源不断的爱、丰沛的陪伴。
父母好比孩子的程序员,如果总说“浪费”“糟蹋”,那么父母给孩子童年潜意识输入的就是“匮乏”、“沉重”与“焦虑”,孩子未来怎能丰盛流动?
多年以后,我们会发现,真正对时光的善待,很多时候,原来是像孩童一样,肆无忌惮地浪费。学吃饭的时候浪费些米粒,爱玩的时候浪费些水,太正常了。
我轻轻对毛豆说:“我不怕你浪费这些,否则你那‘貌似正确的人生,会浪费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