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牛记》的爱情主题解读

2016-05-06 19:17李向荣
考试周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悲剧

李向荣

摘 要: 作为文学亘古不变的主题,爱情永远是伟大文学作品中璀璨的明珠。通过文本细读,不难发现在爱尔兰伟大史诗《夺牛记》中,有诺伊修与德祖之间永恒的悲剧式爱情,有麦德伍与阿利尔之间的政治性婚姻,有库丘林和爱娃之间相爱相守的真爱故事,也有尤娥萨奇无怨无悔的大胆爱欲,还有芬娜瓦尔作为战争诱饵的虚情假意。如此丰富的爱情类型与动人情节,不仅赋予了作品浓厚的情感色彩,而且引发了关于女性命运更深刻的共鸣与反思。

关键词: 《夺牛记》 爱情主题 悲剧 女性命运

一、引言

从早期凯尔特文化发展而来的爱尔兰文学,以深远且富有想象力的传统而源远流长,有着经久不衰的吸引力。作为四大类早期爱尔兰叙事文学之一,《夺牛记》连同《厄尔斯特记》、《芬恩记》和《列王记》,因为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五十多个有关古代英雄业绩的传奇故事,成为爱尔兰传奇文学宝贵的源头与史料库。1969年托马斯·金塞拉出版了最忠实地体现《夺牛记》原作的完整英译本,2008年曹波以金塞拉译本为依托,历经艰苦劳作,推出汉译本。作为爱尔兰最切近伟大史诗的传奇故事,《夺牛记》主要讲述了少年英雄库丘林的丰功伟绩及厄尔斯特王国抗击三国联军入侵的传奇故事。通过文本细读,一幅爱尔兰全景图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其朴实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与众不同的民族幽默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无不让人深发联想。

爱尔兰作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因为《夺牛记》中传奇的历史人物更添魅力,也赋予由此延伸的文学作品以更多的张力,尤其是发生在这些传奇人物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古往今来,伟大的史诗中从来不乏爱情的踪迹,“因为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茅于美,175)。在这部伟大的爱尔兰史诗中,除了夺牛大战引发的种种残酷战斗外,围绕着战争,《夺牛记》主要人物之间的爱情以不同的类型、方式和结局让读者在感叹战争残酷的同时,通过人物情感的变化与命运的跌宕起伏,更能加深对《夺牛记》的理解,引发更深刻的情感共鸣,以及对悲剧性冲突和女性命运进一步的反思。

二、矢志不渝的悲剧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远无法避免的问题,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也是诗人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夺牛记》中最纯粹的爱情发生在英俊勇猛的武士诺伊修与出生前便被预言会带来灾难的美丽少女德祖之间。“德祖啊,毁灭会紧随鹊起的声誉和美丽的容貌:端庄的贾里卫德的女儿啊,厄尔斯特会因你受难”(11)①。先知卡斯瓦德的预言无疑给这段悲剧爱情的开端增添了一抹宿命的色彩。预言中的德祖不仅拥有了全爱尔兰无人能比的美貌,而且萌生了追求自我幸福的勇气。“我要的男人要有这三种色彩:头发黑得像渡鸦,面颊红润如牛血,身体洁净似白雪”(13)。她无惧于国王康丘佛的霸凌,从与诺伊修目光相遇的那一瞬,她便占据了爱情的主动性,向诺伊修表达爱意。俊美的诺伊修善于吟唱,歌声美妙悠扬,具有浪漫情怀的他同德祖一样拥有敢于为爱而死的勇气。他与德祖的爱情是悲剧的宿命,更是天作之合,应验了先知的预言。为了逃离康丘佛的追杀与围剿,伊西鲁的儿子们颠沛流离,逃至阿尔巴,最终却还是死在康丘佛的诡计下。德祖被掳,在被康丘佛占有的一年中,悲痛欲绝,从无笑容,“诺伊修啊,坟墓已挖好,正要泪人相伴。最高贵的英雄—当他死去,我就喝下致命的毒药”(17)。最后,德祖不堪康丘佛将她送给杀害诺伊修的芬瓦克国王尤刚的侮辱,为保贞节,撞向巨石,结束了她短暂却绚烂的一生。德祖与诺伊修的不渝爱恋也为这部伟大英雄史诗带来了浪漫的血色。

在爱情面前,无论男女,都有权利追求这天赋的人权。作为《夺牛记》中具有神秘色彩的女性人物,德祖同样坚守着自己的这一人权,无惧于暴君,为了爱情至死不渝。此时的德祖已经具备了与男权暴政抗争的意识与行动,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抵挡如此巨大的阻隔与摧残。中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不渝爱恋俯拾皆是。“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蝴蝶成双对,千年万代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第十三场祷墓化蝶)。中国古典故事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然囿于世俗传统,但也产生了追求爱情的勇气。还有莎士比亚伟大爱情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样是两个深爱的年轻人,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奋起与家族抗争。悲剧式的爱情同样反映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时代背景下,年轻女性在面对爱情选择时的能动性。虽然他们年轻坚定的爱情都夭折在外力的阻挠下,作为西方女性,德祖和朱丽叶在追求爱情面前具备了独立人格,表现出极大主动性。在中国传统封建文化深深束缚下的祝英台,虽然具备了为爱抗争的意识,表现得更多的则还是被动地忍受。但无论是诺伊修与德祖之间的爱情,还是梁祝,或者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结局,都能激发人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三、难保平衡的政治婚姻

《夺牛记》以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的爱尔兰社会为背景。当时的爱尔兰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和奴隶社会的初期。母权制社会正逐步让位于父权制社会,女性的地位每况愈下,岌岌可危。很多战争的导火索也许只是一件小事。夺牛大战的发生便源自于康诺特国王阿利尔与麦德伍在枕边夸富的闲聊。夸富的根源仍在于阿利尔有意掩藏但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他之所以来到康诺特当国王,是因为“在爱尔兰全国,除了这个王国,我从未听说有哪个王国是女人统治的,所以我就来这里掌握了王权,继承了我母亲娃塔.谬瑞斯克即马噶齐的女儿的王位”(53)。他之所以娶麦德伍为妻,也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因为“还有谁比你—尊贵的爱尔兰国王的公主—更适合当我的王后呢?”(54)而麦德伍面对婚姻,则更具有自己的想法与选择。因为尊贵的身份,她在挑选爱人时是骄傲的,也是冷静的。她想要的人是“不贪婪,不嫉妒,不呆滞”的。她需要的是一个般配于她,并且同等富有、同等慷慨、同等勇敢的丈夫。在众多位高权重的追求者中,阿利尔符合了她这个择偶标准,她便带着丰厚的嫁妆下嫁于他。在麦德伍的思想意识里,作为女性,她坚持和阿利尔在婚姻中的平等地位,尤其是经济上的平等,所以她不能容忍丈夫的财产多于自己,更为了维持夫妻间的这种平衡不惜发动战争。

为了维护与麦德伍之间这种特殊的婚姻关系,也为了稳固自己康诺特国王的政治地位,阿利尔扮演着圆滑妥协的丈夫角色。他无条件地支持麦德伍主导的夺牛大战,协助妻子,甘心做她最坚实的后盾。在发现麦德伍与弗格斯不轨之后,他克制住怒火,一面劝解自己麦德伍是为了夺牛大计才出此下策,另一面又为了维护自己作为丈夫的尊严,给予弗格斯适当的警告,但他更多的是惧怕弗格斯取悦麦德伍后夺走自己的王位。在阿利尔与弗格斯的对弈中,他明确表示:“你同掌握棋局的国王与王后下起菲德切尔和板瓦齐棋,他们急切的大军分成众多铁骑守护在四周,即使你胜了也夺不走我的王位王后和女人,我了如指掌”(103),这无疑是在向弗格斯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样是在宣誓主权。但在得到麦德伍的允诺后,阿利尔还是屈服于她咄咄逼人的道理,“暂且闭嘴留着那些疯话别忘了那高贵的武童尚未出战一切皆有变数英明的领袖,毫无嫉恨之心”(105),最终通过委曲求全得到了弗格斯对夺牛大军的忠诚许诺。

在政治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为了某一方或某一方所属的集团的政治利益而结婚,多指没有爱情基础,因单方或双方利益驱使下结成的婚姻,也就是相互牺牲自己的幸福而满足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麦德伍与阿利尔之间的政治婚姻自然而然也催生出扭曲的家庭关系。他们的孩子并不是爱情的结晶,所以当面临关乎政治利益与地位威胁的时刻,自然就成为政治家庭的牺牲品。为了赢得夺牛大战的胜利,他们达成一致不惜将女儿芬娜瓦尔当做诱饵,以便让勇士们同意应战库丘林。这样做不仅没有带来战争的胜利,反而将芬娜瓦尔逼入生命的绝境,让她丧失了女性的尊严与应有地位。从这一点看,麦德伍与阿利尔之间的政治性结合很难在母权制与父权制社会更迭的动荡中保持平衡,他们的婚姻不仅催生了不幸的家庭,而且给爱尔兰带来了灾难。

四、相爱相守的真爱故事

爱娃,作为库丘林的妻子,在《夺牛记》中虽然着墨不多,却是塑造得非常完美饱满的人物形象。作为女孩,她聪颖伶俐,心灵手巧;成为女人,她端庄大方,仁慈宽容。为了试探爱人的真心,她让库丘林许下承诺,完成考验;与库丘林分别后,为了保全名声,在被迫接受父亲安排的婚事后,她略施巧计,免受玷污;在与库丘林成婚后,她大度贤惠,睿智仁慈,劝诫库丘林不要杀害他与伊芙的独子——康拉。作为爱尔兰传统女性形象,爱娃所具备的美德与节操让她成为名副其实的贤妻。

即使康丘佛为库丘林在爱尔兰每个王国都派出使者寻找妻室,库丘林仍然选择勇敢地向爱娃求婚,并完成爱娃的三重考验,许下誓言,缔结婚约。不同于爱娃谨守妻子的天职,库丘林极具英雄情怀与大男子主义,在创造丰功伟绩与遵循人伦之间,建功立业显然是这位英雄的首当之选。在爱娃劝阻他不要应战他与伊芙的独子康拉时,库丘林说:“安静,夫人。眼下我需要的,不是在丰功伟绩和辉煌胜利面前,让女人拽住我的后腿。我自己的事儿,无需女人过问,青史留名的功绩,是男人的追求。”(42)为了达到习武的目的,库丘林也不惜背叛与爱娃的誓言,同尤娥萨奇共枕,以便习得她母亲斯卡萨奇所有的技艺。库丘林身上所具备的是一种在权力与声望的作用下扭曲了的爱情观与女性观。他热爱女性,愿意付出真爱,但又为了战功忘记真爱。也正因为如此强烈的对比,使得爱娃的贤妻形象深入人心,颇受敬仰。

五、无怨无悔的大胆爱欲

《夺牛记》中还有一种爱情,轻描淡写,却也不容忽略,那便是斯卡萨奇之女尤娥萨奇为爱情所做的无畏牺牲。库丘林为习武来拜师斯卡萨奇,尤娥萨奇接待了他,“一见到他,尤娥萨奇就变得沉默不语——小伙子的英俊唤醒了她心中的欲望”(30)。作为女性,尤娥萨奇并未压抑自己内心对爱情的渴望,而是勇敢地追求哪怕只是片刻的欢愉。为了讨好心上人库丘林,尤娥萨奇甚至协助他使用诡计逼迫斯卡萨奇教授他战无不胜的武艺。此时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在尤娥萨奇的身上已经开始展现。她不囿于传统婚姻观的束缚,大胆追求爱与欲的完美结合。哪怕知晓库丘林是为了利用她而与她同居,但她的心愿已经达成。为了爱欲,她可以无条件服务于库丘林,无保留取悦于库丘林,却又不依附于他,纠缠于他。

可见作为独立女性,尤娥萨奇已经不满于做男人的附属品,而是直面自己女性的欲望和对爱情的追求。她也是母亲斯卡萨奇的缩影。斯卡萨奇作为武师与先知,在当时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就连最勇猛的武士库丘林和费迪亚都是她的门徒,这些都是女性崇高身份的象征。女性也可以通过高超的技艺获得来自社会的尊重与爱戴。尤娥萨奇耳濡目染母亲的所作所为,更有勇气打破传统的藩篱,不惧世俗的眼光,用炽烈的爱面对库丘林,以实现自己素有的英雄情怀。

六、虚情假意的战争诱饵

显而易见,《夺牛记》是由一根战争的长线连接而成的。这是一部关于库丘林的英雄史诗,更是一部残酷的战争史诗。在这场杀戮无数、死伤惨重的夺牛大战中,麦德伍与阿利尔的女儿芬娜瓦尔在《夺牛记》中作为战争诱饵反复出现,与战死的勇士们命运紧紧相连。自古英雄爱美女,勇士纳克冉忒尔在接到军令状后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我不会出战,除非他们把公主芬娜瓦尔送给我”(120)。还有之后与库丘林同拜斯卡萨奇的费瓦斯,侥幸逃过一命的拉仁尼,甚至连骁勇善战、英俊潇洒的费迪亚,也没能免于芬娜瓦尔献身的诱惑,以致尊严扫地,丧失性命。在知晓麦德伍与阿利尔的诡计后,库丘林识破芬娜瓦尔的真面目,“一个公主许诺五十个男人,那确实都是虚情假意。我引导他们走向坟墓时,他们得到的酬劳只有长矛”(184)。

作为《夺牛记》中最具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她的悲哀不仅在于最后的凄惨结局,更在于芬娜瓦尔自始至终都没能把握自己的人生,而是在父母的操控下,成为战争时代不幸的牺牲品。在作为诱饵勾引勇士应战库丘林时,她丧失了作为女性宝贵的尊严与节操。她的美貌“总是空口无凭的许配,一根捆住沙子的线头”,经不起推敲。她对爱情的态度一开始是模棱两可的,她受命于霸权的父母,在勇士面前卖弄风情,“她还拿一些香甜的苹果放在裙子颈部的开口处呈给他,说费迪亚就是她的心肝,是她从普天之下选中的爱人”(167)。此时的她没有力量抑或没有勇气反抗父母强压在她身上屈辱的命运,只能默默承受,随波逐流。而在遇见“当时厄尔斯特最英俊的英雄”罗洽德时,她内心深埋的对真爱的渴望又悄悄萌芽,这一次她勇敢地对母亲麦德伍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我很早前就爱上了这位勇士,他是第一个我自己选中的恋人”(212)。然而,就算最终鼓起勇气向心上人罗洽德表白,此时的她却像是被害虫蛀空了的娇艳玫瑰,再美也不过转瞬枯萎,挨不过命运的漫漫长夜。

芬娜瓦尔所代表的是开始有意识抗争但又默默忍受的女性形象。她的独立意识开始萌芽,却被麦德伍与阿利尔的专制扼杀在摇篮中。虽然芬娜瓦尔在战争年代向武士们表达的都是虚情假意,“麦德伍的女儿芬娜瓦尔—无论怎样的美貌—绝非为爱情许配于你,而是挑拨你诉诸武力”(189)。但她最后所表现出的为爱与权威抗争的勇气不能被否定,从芬娜瓦尔身上折射出来的正是那个时代女性普遍的悲剧命运。

七、结语

《夺牛记》中丰富多样的爱情主题体现了不同女性在追求爱情与婚姻时所具有的不同女性意识及面对女性命运不同的观点与选择。但无论最终命运如何,在这些女性人物身上都有着多多少少女性独立意识的显现。通过对《夺牛记》中爱情主题的解读,从侧面也揭示了文化背景与时代背景对女性命运的影响。德祖抗争不公的预言宿命,麦德伍力保与丈夫平等的经济地位,爱娃追求勇士的婚姻,尤娥萨奇为爱欲无悔牺牲,还有战争诱饵芬娜瓦尔最终的反思与悔意,这些都能给予我们启示,更展现出当时爱尔兰社会女性身份地位与思想意识的嬗变。《夺牛记》凭借深厚的传奇色彩,成为任何《爱尔兰文学史》都不能略而不谈的盖尔语经典作品,也成为爱尔兰文学传统向国外推介的第一部要著。它的魅力、神奇和底蕴,都值得不断深入挖掘和研究。

注释:

①本文所有原文引用均出自《夺牛记》(英译者:托马斯·金塞拉,汉译者:曹波)原文均只注明页码.

参考文献:

[1]Kinsella,Thomas.Trans.TheTáin:From the Irish Epic Tain Bo Cualing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2]曹波.爱尔兰早期文学英译的策略及转向——评爱尔兰《夺牛记》的英译[J].译林,2009(4):212-214.

[3]陈爱敏.文化视野下的中西方爱情悲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6):100-104.

[4]陈恕.爱尔兰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梁巧娜.性别意识与女性形象[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6]茅于美.中西诗歌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7]托马斯.金塞拉.曹波,译.夺牛记[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系2013级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悲剧
伟大的悲剧
第23章连环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画家的悲剧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卢卡奇论悲剧的形而上学
一曲悲剧英雄的赞歌——《伟大的悲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