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标
物理计算题是中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题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而且是综合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恰当地引导学生对各类计算题进行分析。
一、计算题的命题范围及知识点
计算题命题原则一般是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按课程目标所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的各层次要求,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达到的程度。
《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3个一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等14个二级主题;还有68个三级主题。其中有明确指出进行计算要求的三级主题有4个,分别是:
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按《物理课程标准解读》要求,属于“理解”水平层次。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会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物理量中,由两个求出第三个。
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按《物理课程标准解读》要求,属于“理解”水平层次。指的是如果知道压力、受力面积、压强这三个量中的两个,就能够通过概念的理解或公式的变形计算出第三个,不要求与其他公式综合进行计算。
3.“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按《物理课程标准解读》要求,属“理解”水平层次。能应用欧姆定律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属于“理解”水平。学会读家用电能表,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
通过《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涉及计算方面的三级主题还有8个,分别是:
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属“理解”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利用密度知识进行质量、体积、密度的计算,能解释简单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2.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阿基米德的原理。属于“了解”的层次。不要求进行复杂的、综合性的浮力计算。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属于“了解”水平层次。可根据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4.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属于“理解”水平层次。理解功率这一物理量的定义、公式、物理意义、单位等。功率的概念应该能够理解并进行简单计算。
5.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属于“了解”的层次。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要素,知道机械功,机械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及单位。
6.理解机械效率。属于“理解”水平层次。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
7.了解热量的概念。属于“了解”水平。了解热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能做简单的计算。
8.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属于“认识”水平。要求能通过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实例,分析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出现损耗,从而在更广义的范围认识效率的概念。
计算部分知识涉及的考点有:
1.力学:速度、密度、重力、压强、浮力、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
2.热学:比热容、燃料热值、热机的效率。
3.电学: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
以上考点常以基础知识为主,通过计算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中考中常见的有电、热综合题,力、电综合题和力、热综合题。
二、近年来中考试卷中计算题的主要类型
1.计算题的第1题以八年级中的力学知识为蓝本。
(1)综合有关重力、压强的计算
(2)综合有关重力、机械功、功率的计算
2.计算题的第2题以九年级中的电学知识为蓝本。
(1)综合有关热量、电能、电热效率、电功率的计算
(2)综合有关串并联的电路特点、额定电功率、实际电功率的计算
3.计算题的第3题,也是压轴题,一般是电学知识综合应用计算。
近年来,试题中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贴近生活的题目增多。这些试题中物理情境的取材范围广泛、立意新颖、构思独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要密切联系生活,加强情境题的训练。
要顺利解答这类问题,我们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切实领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含义,抓住概念和规律的实质。其次要注意观察生活,关注当前的科技动态、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多收集整理与物理相关的素材,加强对此类题的分析训练,定会收到成效。
三、计算题的复习备考策略
1.审题指导。
解题时审题是关键,所以审题教学是解计算题的第一步。可以用画竖线的方法,把一道计算题的过程分清,一句话结束基本上就是一个物理过程,物理过程之间会有一个物理量相联系,通过解出相关的中间量,就可以顺利解出本题。教学审题时需教会学生注意以下几点:①理解关键词语,②挖掘隐含条件,③排除干扰因素,④对应相关原理。
2.计算题的训练思路。
①先从一个公式解决一道计算题练起,一个公式用一次就能解完本题。
②再练习两个公式结合,用两步才能求解的计算题。
③试着做一做用两三个公式列出两至三个等式,通过解方程组才能求解的计算题(这样的题不用练太多,力、热、电或它们的综合题,练几个经典题就够了)。
3.课堂教学过程中计算题书面表达。
教师在指导计算题写法时会说得很细,学生一下子无法全部接受,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你理解:想象成别的学生问你怎么解这道题,给同学讲解时,会把过程说得很全面,否则同学可能听不懂,如果把你讲的理顺后写下来,就是完整的解题过程,其内容包括:
①每解一步时先要写清你想要求什么?能画图的可以作图辅佐解题。
②每一步都要有公式,带上单位,注意单位的统一性(一般用国际单位)。
③表示物理量的符号要准确,并带上必要的角标。注意物理量的同体性、同时性。
总之,物理计算题教学,要重视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前提,老师的正确引导与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反复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只要我们按照新课标的总体要求,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