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生代国产电影的美学追求经历了一个自发的嬗变过程,由小规模的、容易的、局部的小成本作品创作及美学表现向中等形式电影过渡,使得国产影片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态,其创作路线和电影价值也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一开始独特、前沿,尝试性即使很强,但也保守、质朴、简单的特点走向繁杂多样、美学价值高端化的过渡时期。本文从这几个层面来把握新生代国产电影美学策略。
[关键词]新生代电影;美学表达;历史嬗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时代影片带给中国电影新鲜的电影特点、别样的电影剧情和多元化的电影形态。其创作路线和电影价值也会随时代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一、对现实与历史的还原
对人生经历的复刻,这在当代早期的影片中是极其常见的,一时间成为电影界确认它们的一种标志。在这些电影中,导演想要复刻他们的青葱岁月、内心体验和生活苦恼。电影剧情主旨中,主要的色彩基调就是青春的忧愁、成长、困顿、精神欲望、窥视欲和生命缺憾等大多数都市艺术层次的意涵。在《冬春的日子》《头发乱了》《周末情人》《长大成人》等作品中,散落着幻境般的碎片,思想化与众不同的角色,嫁接式的电影语言,舞蹈专辑式的快速切换镜头,停不下来的音乐的轰鸣……导演王小帅的《冬春的日子》以独特的镜头感和真实的剧情形式刻画了一对艺术家夫妻的人生境遇、普通生活和私人的沉默,就像日记一样的风格,从角色去展示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内心活动。作为主人公的艺术家对镜子中的自己产生迷茫,觉得是另一个自己,陷入了精神分裂的危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现代影片初期的作品中,对于摇滚乐、高度还原的背景、行为艺术等元素有着很多的体现。例如《北京杂种》《头发乱了》《周末情人》《长大成人》等作品中,还很稚嫩的导演们就利用摇滚乐这一极具感染力的流行艺术形式宣泄着其心中迷茫、多元化的冲动,表达一种存在的落寞、忧虑的生活态度,展示自我的群体。这些电影体现出年轻人的无助、另类的思维方式和固执的追寻,朴素、明晰、坦率,是一种主观、内心和感性化的。这一类电影的第一视角性比较强烈,“自我思维”强,固执的脑海被自我的意识充满。这明显和以往时期的导演不一样,他们“体现出对这一时期长盛不衰的意识形态热诚的疏远,表现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年轻人的坦诚,一种对生存的迎头而上,一种对现实的复刻冲动”。
新时代艺术导演首先用影片来展示他们的反叛精神和艺术需求,作品的主旨不单单在乎年轻反叛与下层斗争。“在一个复杂的社会语言里,第六代导演的生存与艺术就像真实世界中的一些尘埃,在世界弥漫又毫无目的,甚至被人们称作艺术的附带品。他们的作品刻画的也是这些尘埃的人生故事。”这些作品以现在社会大方向所打压的边缘人群和下层人群的生活状态作为研究对象。比如《东宫西宫》讲述的同性恋,《小武》中的扒手,《蓝色爱情》和《极度寒冷》中讲述的先锋艺术家,《非常夏日》中为了生活陪酒的女人,《巫山云雨》中的离异女员工,《押解的故事》中的乡下骗子,《十七岁的单车》中打零工的青年,等等。
电影对这些角色倾注了一种可怜、期望、理解的内在情愫。这和经典传统影片漠视人生经历的复杂性而对其淡化的疏远状态不一样。因此,第五代把目标定在了边缘化的位置,第六代选择了世界里的“尘埃”。要说第四代导演最主要的成就是剧情的叙述,第五代导演创造了象征的手法,那么他们的付出就是一种情态。在这些作品中,其对立性,包括地位性别、环境关系、思想意识等就会变成被怀疑的目标。这些角色,其关系脉络、角色状况,他们正在进行的生命过程中的无法无天,其罪恶的或美丽的意义,和病态的环境、背景密不可分,因此这类作品都有着很强的环境评价性和人性美好的思想。
在展现成长过程的背景下,新时代影片还把镜头聚焦到了社会的边缘人群。在电影史中也有过类似题材的尝试,但这样具体、深度、多方面地展现这样一个背景的边缘形式,是从来都没有过的。新时代导演们的勇气真的令人佩服,他们所创作的很多作品也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像王小帅导演的《十七岁的单车》、张元的《过年回家》、王超的《安阳婴儿》、路学长的《卡拉是条狗》、李杨的《盲井》等。这些电影把下层人生当成是一种主要的剧情方式,在电影流畅性和实时性中刻画了因为没有物质基础而引发的种种不幸和哀愁,对中国现在的意识形态展开了探讨与分析,把人们从幻境中拉回了真实世界,有着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和意大利存在主义影片的明显特点没什么不同。
不管怎样,在新时代影片之前,中国影片与都市现实生活和默默无闻的市井小民存在的圣洁之间的距离从未如此贴近,是新时代影片导演首次如此具体地把镜头推向底层社会的现实中。和以往的很多电影常常把背景放到过去的时空中不同,新时代导演把自己独到的价值观念放到了中国目前的意识状态,因此经常被称作新时代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对了解中国目前艺术的形式有着重要意义。
二、从偏执的“表达”到用电影来表达
对新时代作品进行分析,一个重要的情况是,他们的作品一直在变化,主旨在变化,剧情的背景在变化,方式在变化,但最为显著的是,电影的特点在变。新时代作品的特点保持了由冰冷坚硬到温柔婉约的变化。
导演们的作品大多是含有深刻意义和辩证主义的艺术著作,有着深刻的欧洲文化特点。这种西方导演的特点被新时代的导演所学习领悟,深深震撼了这些年轻人的艺术形式。而电影与时代的关联自始至终都是社会环境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有什么样具体的格局环境就有什么样的背景形态。在那样的一个时期,新时代导演独到的意识很快就抓住了大环境的脉搏,而且立刻就把自己的创作带到了舞台之上。
但是新时代导演的作品也是从学习模仿开始的,他们的一些价值观念还不够老到,审美概念还在养成中,因此其电影主要表现出来的特点不得不带有一定的主观主义。就目前的中国电影导演来说,他们的电影是不令人熟识、格格不入的。就像在展现都市下层人命运和生活的对抗中,导演将国外的影片特点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其作品也有了类似的表达形式和内涵。
这一类电影的主人公一般都是在都市中不被人关注的边缘人,他们离群索居,住在闭塞的屋子里,性格孤独冷漠,白天睡觉夜晚行动,几乎没有任何朋友。因为他们生活的社会缺少人文关怀,他们对社会充满了不满和无奈。这样的影片在20世纪50年代变得稀少了,但是在70年代,这种类型的电影再次火热起来。人们会在一系列作品,如《北京杂种》《头发乱了》《冬春的日子》《苏州河》《长大成人》《昨天》等中寻找到其影子。
除了这些类型电影,新时代导演还把国外作品的电影语言和表达形式学习过来,如电影《苏州河》《牵牛花》《寻枪》等对玄幻主题的应用,虽然在技法上还不够纯熟,但是也让观影者们眼前一亮。又比如在剧情类型上,新时代作品翻转了中国以往经典作品的线索剧情形式,把剧情的延续性打破,分割电影的连续性,甚至解剖了音乐和背景,极其有意识地把作品肢解为几个相互联系的片段,把时间成功地排列组合,创造出“碎片化”“段落式”的镜头效果。《谈情说爱》《巫山云雨》等就是这种类型的作品。这种零散型叙事和表象断裂的形式加强了中国影片的剧情特点。
三、回归传统与皈依主流
经过时间的沉淀,在千禧年前后十年的时间节点内,年轻一代的电影创作者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驾驭影片中的人物对白与情感表达,影片的意识形态变得更加丰富、具有层次感,影片分类也更富于变化,创作者对影片题材不再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回归传统和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是更多年轻一代创作者的选择。在电影发展初期,小成本、独立制作的电影并不被当时的导演看好。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立制片逐渐变得更受商业电影的青睐,而且这种与众不同的制片模式有诸多优点,如超低的预算投入、摆脱单一的中心人物和乏味的银幕色彩。下文中笔者将对这种理念与制作上的回归逐条分析。
第一,延续传统表达的部分惯用套路,影片的主旨逐渐偏向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情愫和人内心深处隐藏的复杂多变,从相互敌对转变为求同存异,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理智客观,从波折不断转变为平稳顺畅。影片与前一时期的作品有了很大的不同,前期作品往往纠结于理念的输出,偏激的以自我为中心,个人情感无处宣泄后的爆发,对现实生活中窘境和离奇遭遇的场景再现。而新时期作品大多都回归了正统的主流影片,内容总是充斥着美好乐观、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例如,《回家过年》着意渲染家庭伦理和人与人之间的默契温情,《洗澡》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美德。这些温馨美好的主题在坎坷波折的故事陈述中被渲染得格外打动人心。电影作品中的一众人物虽然历经了若干风波与磨难,但是最终天遂人愿,都获得了美好幸福的人生。这些作品弘扬了受众公认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受众灵魂深处对古老文明传染力的深深依恋。
第二,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年轻导演逐渐下意识地模仿美国好莱坞影片的创作方式,试图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一类影片。美国好莱坞影片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的电影市场上占据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并长盛不衰,自然有它的优点与长处。这些作品的商业价值被发展到最大化,而这一点对于其他国家的特色电影创作而言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国内年轻一代的电影创作者所面临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存在来自许多方面的隐忧。例如,资深导演的压制、投入资金不足、受众范围小,与此同时海外成熟商业电影的大批量引入又为国产电影的市场占有率蒙上了一层阴霾。随着国内大环境的变化,新生代电影创作人逐渐开始主动思索影片的全新创作模式,其中一些作品如《落叶归根》《疯狂的石头》《开往春天的地铁》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业界内外的良好口碑,并在票房上大获成功。
第三,新时代电影中引入了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性元素,这些全新元素的引进使影像画面变得更加现实,故事情节的推进手法也满足了更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更有观赏性和戏剧效果。部分研究人员提出这样的观点:“年轻一代的电影创作人与新生代的影片相比较而言,具有更大程度的改变。这些在20世纪末才粉墨登场的创作人并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背负着沉痛历史给他们带来的烙印,所以相对减弱了许多自省的情感,亦与他们的祖辈不同,怀着深重的历史使命感和有些偏激的固执。这些新生代导演更没有负担地踏上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在电影向商业化转型的大环境下如鱼得水。”这些年轻导演的电影侧重于情节的叙述、推进和整体结构的精巧细致,用美好完整的终篇来完成其作品本身作为娱乐电影的根本目的。其中有一些电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如《网络时代的爱情》《美丽新世界》和上文中提到的《开往春天的地铁》等,这些作品侧重于向观众展示随社会环境发生改变的现代爱情观。这些电影整体展现出积极、绚丽的情绪基调,其中再以当下流行的当红影星作为宣传噱头,这些因素的综合使得作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四、结语
中国年轻一代的电影创作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创作人的身上都有其个性鲜明的气质和特点。这些超越传统意义的特质给国产电影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王小帅、贾樟柯、陆川到最近出现的赵薇、徐皓峰、李蔚然……中国新时代导演以及其作品将仍然为推进现代电影发展提供正面价值。不同的电影制作、文化可以实现共存、交流与互鉴,电影的世界也因为年轻一代的不断加入而色彩斑斓。
[参考文献]
[1] 罗显勇.论当下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美学特质及缺憾[J].当代电影,2011(09).
[2] 沈维琼.审美交融中的国产魔幻电影——以近期魔幻作品看内地与香港的合拍美学[J].当代电影,2012(01).
[3] 骆志伟.平衡、博弈与延伸:当下国产电影的美学取向探析[J].电影评介,2012(12).
[4] 张栋栋.传唱的青春——国产青春电影中流行音乐的美学意义[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01).
[5] 吴昊,詹秦川.国产“高概念”电影的美学特征[J].电影评介,2009(04).
[作者简介] 时溪蔓(1982—),女,河南新乡人,硕士,新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