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梅花万首诗

2016-05-06 17:22李阳海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首诗诗词诗歌

李阳海

由于材料内容和思维因素的丰富性,提供了多角度分析、命题的客观基础。所以一般而言,一首诗(词)总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推敲、剖析和理解。古诗词阅读理解题目的考查一般包括:理解诗词内容、情感、鉴赏诗词语言、理解表现手法、感悟诗词哲理、迁移拓展等等。只有了解了命题的视角,我们在复习时才能一一来应对,也只有这样,在考场上解答古诗词阅读理解题时才不会留下遗憾。

视角一:从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角度来命题

诗歌内容情感的赏析,在诗词欣赏题中常常涉及。从作者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方面进行归类,有以下常见的类型: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赞美、仰慕、激愤、离别、友情、爱情、爱国、思乡、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等等。

【中考链接】

(2015·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2.“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因什么而“愧”?

解析:“诗言志”,诗词必然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而作,没有任何思想情感的诗词是不存在的。所以阅读鉴赏诗词,一定要在了解作者创作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体会诗词中所蕴藏着的作者的情感。常见的设题形式有:这首诗词(或诗词中的某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在诗词中阐述了什么哲理;这首诗词给人以怎样的启示和思考等。思想内容题的解答,一是要看该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样的题材。我们说,古代诗词每一种题材都有相应的特有的感情。比如,边塞诗有的表达保家卫国,渴望建功立业、奋勇杀敌的壮志豪情;有的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有的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答案:1.C 2.“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而让母亲牵挂担忧。

视角二:从理解诗歌的形象角度来命题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和主观形象,也包含作者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物象(事物形象)和景象(景物形象)。在进行形象分析训练时,教师可指导考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诗词的关键所在。

【中考链接】

一、人物形象

(2012·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解析:从“采莲”可看出勤劳,从“芙蓉向脸两边开”可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可看出活泼。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也可以认为是拟人手法,表现出花也有情,朝向采莲女争相开放,似与人争艳的情景)。

答案:1采莲女勤劳、美丽、活泼;2.以荷花的争相开放衬托出采莲女的美丽。

二、景物形象

(2012·湖北恩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2.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

答案:1.暮色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袅钟声,从寺院飘出,如千里跫(qióng)音,若有若无。2.“独”字写出了作者伫立目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三、事物形象

(2012·江苏宿迁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解析: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作者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作者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答案: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语言生动流畅即可)。

视角三:从表达技巧的角度来命题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分析其他写作技巧等。古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很多,主要涉及的是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等,还要注意常常用到的赋比兴、象征等手法;在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其他写作技巧如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2015·湖北黄冈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闻洮西捷报①

□苏 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

诏赐天池八尺龙③。

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

捷书夜到甘泉宫⑥。

似闻指挥筑上郡⑦,

已觉谈笑无西戎⑧。

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

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题1考查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中,必须弄清各种表现手法和各种辞格在诗词中的作用。通过认真阅读后,我们不难发现此诗的最大特点便是通过想象表情达意。再借助注释理解了诗歌内容后,便可自然分析出作者写作此诗表达的是尽管无法见到皇帝因捷报而展露的笑颜,但“草木回春”带给人的是满心喜悦和无尽的希望啊,所以作者并没有暗自神伤。这里用的是感情移入法,借草木之喜写人之喜。

答案:1.D 2.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

视角四:从语言鉴赏角度来命题

语言鉴赏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2012·浙江台州卷)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

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

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解析:第一题中的“衔”字,它的本义是“咬住”,这里作者把静态的事物松树赋予动态的事物来写。本来是月亮被古松虬枝的疏影遮住,作者却用一个“衔”(咬),使被描写的对象栩栩如生。

答案:1.去雁(仅答“雁”不给分)2.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

猜你喜欢
首诗诗词诗歌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关注诗词
诗歌岛·八面来风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