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的激情注满少年的心

2016-05-06 22:30江丽琴
作文周刊(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骆宾王李商隐诗人

江丽琴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也应该贯穿一个“情”字。诗歌是诗人情感的产物,诗就是诗人情感的写照,所以诗歌教学就更要以情动人。我们要学好一首诗,首先就要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了解他的为人与境遇,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忽略了这些情感,只关注诗歌句意而没有把作者诗中特有的情感传达出来,就不能用诗中的情感去激发学生,唤起他们对诗的兴趣。

笔者一直在揣摩更吸引学生的诗歌教法。一次月考,考了李商隐的《蝉》。那一次,笔者改变了教学方式,不只从题目入手去理解诗,而是先以诗情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让他们体会到诗的真正内核是什么。

这一节课笔者是这样上的:笔者找了两首同题诗——虞世南的《蝉》和骆宾王的《咏蝉》。这三首诗都是唐诗,都是托物言志,都用了借喻、象征等相似的表现手法来写,但表达的感情不同。笔者先将这三首诗用幻灯片展示出来,笔者不作任何评价,要求同学们先说说三位作者的情况。结果显示,同学们对三位诗人知之甚少,很多同学甚至对他们一无所知。

笔者告诉同学们,虞世南是朝中大臣,是唐朝早期的宫廷诗人,隋代时就写过宫廷诗,他的一生过得平静、安稳;骆宾王生活在武则天时代,他做过县丞等小官,因贼罪下狱,最后因参加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后的活动,写了著名的《讨武瞾檄》,事败后被杀;李商隐是一个从小就显露文学才华的人,且很有政治抱负,初受令狐楚的赏识,之后王茂元聘请他作幕僚,并将女儿嫁给他,由于受牛李党争的牵连,李商隐一生也只是做了个幕僚而已,可谓“郁郁不得志”。

简要介绍之后,笔者要求同学们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或寄托的诗句。同学们很快地就将这些句子找出来了,也很好地领会到了这些句子的感情寄托。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其中蕴含着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之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诗句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表达出诗人对人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这是作为一个显贵的朝廷大臣才能表现出来的特有的自信。骆宾王的诗的重心在于“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人用“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恶劣和压力,用“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以“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人亦如此,物我浑然一体,密不可分。这是一个只有下过大狱、经历了种种磨难的人才能表露出来的心迹啊!诗人的这份凄楚、这份无奈之情,需要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设身处地的去想象,才能体会得出!而李商隐的诗又是怎样来表露他的心迹的呢?“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这是一个一生只做了幕僚小官的满腹牢骚的吐露。蝉因饥饿而哀鸣,“我”因“举家清”而呼号,“一树碧无情”的处境谁能忍受呢?这满腹的牢骚和无奈就化作了这样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

三首同一朝代人写的同题诗,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但都真实地表达了他们的心声!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自信之语;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的心声;李商隐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话。这三首同是托蝉以寄意的诗,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遇、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体现出不同的心境,构成了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由于这样的引导和启发,同学们渐渐地进入到诗歌的境界中了,从作者的际遇到诗中的情感,再到诗歌的意象、表现形式等,一一疏通、理解,这是笔者希望看到并乐意看到的。这样教学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诗歌的道理,明白了诗是在怎样的情境中产生的,明白了诗发乎于心的真谛。于是他们意犹未尽,自然地联想到其他诗人的诗作。这时,笔者趁热打铁,进行了知识迁移:让同学们说说其他抒情诗作,有的说到李白的《将进酒》《独坐敬亭山》,有的说到杜甫的《月夜》,有的说到柳永的《望海潮》《雨霖铃》,有的说到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不一而足。

笔者暗自高兴——我终于激发了同学们对诗歌的热情和兴趣。笔者认为诗就要按诗的特点来上课、来复习。诗是情感的产物,那么我们就要用诗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去点燃他们心中的诗情,唤起学生的诗情,让诗歌的激情注满少年的心!

【作者单位:江西省贵溪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骆宾王李商隐诗人
记住了,他叫骆宾王
骆宾王七岁咏鹅
石榴
“诗人”老爸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愤怒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骆宾王的鹅(外一首)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