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祺
“常外”事件引起全国性的关注,很正常,说起孩子被损害的健康,每个人都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生怕自己的孩子也遭此噩运。
十三五以来,中央多次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绿色发展理念,已经被放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位置。污染治理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不过,与下一代的健康成本相比,哪一个更高呢?
让我们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
经济要环保。任何经济行为都必须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为基本前提,它要求任何经济活动不仅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且要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健康。
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的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将维系生态健康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从绿掘金”。要求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
是指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类社会环境的生存状态,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习近平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是指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优良。习近平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党内如果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政治生态必然会受到污染。”
绿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的,以绿色行为为表象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的总和。绿色文化是绿色发展的灵魂。
绿色是大自然的特征颜色,是生机活力和生命健康的体现,是稳定安宁和平的心理象征,是社会文明的现代标志。绿色蕴涵着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寄予着人类未来的美好愿景。
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环境放首位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5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会议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横贯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市,地域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的长江经济带,人口和经济总量超过全国40%,而高层正在试图在政策上“发力”促进该地区的发展。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此前的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也明确表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