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万生
归去来兮黄龙山
郑万生
黄龙山,一座神奇、迷人、让人充满无限遐想和情感翩翩的山。它位于湘南边陲萌渚岭北麓,是湖南江华千里瑶乡海拔最高的山。坐落在道县、宁远、蓝山、江华四县交界之地叫麻江源,方圆有数十万亩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密不见天日。被称誉为中国南岭地区萌渚岭大瑶山深处最后一块没有被污染和破坏的“净土”。
黄龙山是一座神秘圣山。这里流传着舜帝南巡、救黎民百姓于水患的故事。黄龙山,顾名思义,黄,代表帝王;龙,中华民族的图腾。因此,黄龙山的来历,与舜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或者说与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缘故而得名。
相传在湘江之源——黄龙山出水处有一条恶蛟,当它兴风作浪时,位于下游的黎民百姓饱受洪涝灾害。舜为拯救百姓、根除水患,在出水山洞与恶蛟展开了殊死搏斗。舜虽然用利剑将恶蛟斩除,但自己也身遭重创。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洞口时喷血而亡。舜的血迹染红了黄龙山上的万道云层霞光。
娥皇、女英二妃见湘江之水变得清澈透亮,知道舜已清除水患,但他们事先约定归来的期限早已过去,他们便从洞庭湖溯源而上,经过麻江源的香草坪,来到千山碧翠、万木葱茏的黄龙山,此时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映山红正热烈地开放着。渺渺青山,不见舜的踪影,寻得累了,苦了,二妃不禁放声大哭,带血的泪珠滚落在沿途的苦竹上,竟染上了斑斑点点,人称泪竹、斑竹或湘妃竹。泪滴落下久了的,形成黑湘妃;刚染上不久的,呈新鲜状,叫红湘妃。泪滴落于地上,生出青翠欲滴的香草。二妃与舜帝客死在黄龙山,最后羽化为黄龙山不远处的最高峰—九嶷三分石。舜在中间,二位妃子分别依偎在他身子两旁,永远相亲相爱的厮守在一起,最后形成众山独揽、千峰齐拜的自然罕见景观。
人生无痕,真爱有迹。千年事,万人说悲歌天地和。黄龙山因舜及二妃的爱情故事传唱千古。伟人毛泽东的“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更是把这种人间的至情至爱推崇到了极处。
东汉大司农郑弘奏开了一条峤道,由道州、经萌渚岭与九疑山之间的山谷,抵广东连州。道路走向与舜之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寻夫在江华萌渚岭走过的道路和舜斩蛟除恶崩于苍梧之野——黄龙山的路径相同。唐朝诗人刘禹锡在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经湖南永州赴广东上任连州刺史,当年也经过了萌渚岭的黄龙山,只是没做太多的停留。但他念念不忘黄龙山,不忘这条古时马夫走卒、盐商粮贩、科举考生等行走的通天官道,不忘舜及二妃在此留下爱情绝唱的苍梧之野。他在《潇湘神》咏叹道:“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雾至今愁,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斑竹枝,斑竹枝,点点泪痕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他在《泰娘歌》中也写道:“举目风烟非旧时,梦寻归路多参差。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有唐朝无名氏在《斑竹》一诗中也写道:“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湘娥泪血腥”。刘禹锡在连州任刺史五年,后因丧母才得到朝廷允许离开连州,回家乡洛阳依然走的是黄龙山这条湘源古道。斑竹、香草、湘源古道,构成了黄龙山由来已久、传统文化永远的话题。
黄龙山,海拔1800多米,处在“无山不有岭,无岭不有瑶”的中国南岭地区。方圆百里,没有工业和工厂,只有一望无垠的原始森林。抬头见白云,放眼望青山,这是一个归隐桃源、放牧流水的绝佳去处。从打木寮冲口沿楼梯岭登黄龙山顶,冲漕两边均为原始森林,面积有1.2万亩,林相以壳斗科植物为主,分布着不少珍稀树种:如观光木、钟萼木、水杉、金钱柳、红豆杉、金丝楠、黄杨木、江南油杉、乌干梨等。在黄龙山矮凹周围,还分布着数千亩高为3~5米的苦竹,它们生长在苔藓环境里,极易形成密密麻麻的斑点,即所谓的斑竹。长出的笋子味极苦,而当地瑶民却视之为味道极好的山珍菜肴。
由于气候温暖湿润,为黄龙山“一河六冲”(即麻江河、青水冲、烂木冲、横冲、漕冲、中路冲、猴子冲)的野生动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繁衍场所,寻常可见的有野猪、麂子、锦鸡、雪鸡、田鸟、野鸡、鸽鸡、岩鹰、长尾鸟等。此外,穿山甲、野羊、野山牛、大猊、石娃、山猹、剌兔、白头翁、长翅猫头鹰、野山鸭、啄木鸟也时有出没。蛇类有青蛇、青竹蛇、盾峭乌、山麻蛇、眼镜蛇、五步蛇、乌梢蛇、白蛇、黑蛇、峒蛇、闽蛇等40多种。野生动物中的大猊又称娃娃鱼,长有四足,生活在有水的石岩里。据《山海经》记载:“涣涣之水其中多人鱼,……声如婴儿啼哭。”过去居住在这里的乡野瑶民认为娃娃鱼乃婴儿所变,故一直不敢捕获。当深山冲漕间此起彼伏地响起娃娃鱼的鸣叫声时,更为万籁俱寂的黄龙山之夜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
当你踏进黄龙山,这里是一片由浩瀚的清水冲、雨梁冲、中路冲等冲源汇集而成,特别是黄龙大瀑布在深山峡谷中形成一道宽5米、瀑高近百米的垂直白练。声流激越,雾水飞扬,与两边的青山杂木形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上到黄龙山高处,长势茂盛的五节芒草地及千奇百怪的花岗岩石山突兀其中。这里野生药材资源极为丰富,约有600余种,其中杜仲、厚朴、黄皮、鸡血藤、黄连、红参、八角连、兰草被当地瑶民称为“瑶家药材八宝”。每当春天来临时,这里山花烂漫,花团锦簇。紫罗兰、山茶、石榴、百合、白兰、芙蓉、沙草、山槐、杜鹃等争奇斗艳,色彩缤纷。待到春暮花谢时,黄龙山便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黄龙山的山是绿色的,而土地却是红色的。黄龙山在历史上曾是古道的交通枢纽,这里可以经九嶷直达连州,经十里坪到郴州,经石马桥到道县,还可以穿越板塘到蓝山的荆竹和紫良。由于这里“一脚踏四县,鸡叫数村闻”。特殊绝佳的地理位置,让黄龙山成了中央红军后卫部队34师余部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展红军游击队的首选。
1934年底,担任断后任务的中央红军34师在湘江战役被国民党军队团团围困后,师长陈树湘在往道县过江华古子江时被铲共义勇队打中腹部受伤,在洪都庙养伤时被俘,在担架上他绞断肠子光荣牺牲,其残部300余人在师参谋长王光道的带领下,经道县牛栏洞、插花坪石马桥进入宁远鲁欢洞,最后经黄龙山的八仙棋下到山底村庄麻江源发展红军游击队。在打木寮冲口设立扩红点,凡愿意参加红军的路人和地方村民,每人发一条红袖章,一块银圆。麻江源先后有郑富满、李麻、李光华、李显清等30多位瑶民参加红军。
1935年2月,中央苏区留守分局参谋长龚楚率领七十一团团长周金淦、政委石犹生等1200多人从江西于都突围,西行1000公里,避开国民党军封锁线,沿途寻找在湘江战役担任断后任务的红军三十四师失散人员。他们从朱龙门经黄龙山进入麻江源,龚楚以湘、粤、桂边区红军总指挥的名义,在麻江源郑家院子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在黄龙山的打木寮冲口设立红军革命根据地,成立麻江源苏维埃政权,推选郑富满出任主席,并将麻江源与荆竹寨红军游击队整合好一体,由胡永旺出任大队长。
4月份,麻江源荆竹寨红军游击队以黄龙山为大本营配合红军七十一团奔袭了蓝山大桥小目口反共义勇队,在那里烧毁敌军炮楼一座,缴获步枪7支;4月8日,出击大溪,活捉土豪黄志刚,并打开他的庄屋,将一百多担粮食分给了穷苦群众,在大麻智捉蓝山第三区区董黄光庭和两个土豪; 4月18日在蓝山大麻军屯惩办土豪谢连豪,没收其财物,乘胜袭击浆洞民团;4 月24日进攻蓝山田心铺守敌,毙伤敌10多人,缴械敌人一个排,残敌溃逃蓝山县城。
麻江源革命根据地势力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当地国民党政府的恐慌与不安。湖南第五区保安司令部派出保安二十团、二十一团各一个营,粤军也派出一个营兵力进行增援,由第五区保安司令欧冠坐镇指挥。用重兵对红军七十一团和麻江源红军游击队进行了“围剿”。4月底至5月初,红军七十一团及麻江源红军游击队先后在黄龙山周边的红凉亭、葫芦坳、小米坳、麦下圩、瓦窑垸、工夫岭、黄祖江、两江口等地,与疯狂敌军激战8次。最后,红军弹尽粮绝,人困马乏,加之湘、粤、桂边区红军总指挥龚楚叛变投敌,七十一团团长周金淦等80余人被俘,麻江源苏维埃政权主席郑富满被五花大绑从黄龙山押往江华县城沱江,在百年西佛桥旁的牛市圩场被当众枪杀,妻子邓三秀受尽了磨难和凌辱,最后被迫出走他乡。麻江源红军游击队员并没有白色恐怖所吓倒,突围出去后转移到黄龙山上打游击,在密林深处坚持了近三年、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直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南方红军游击队被收编为新四军王涛支队,开赴全国抗日战场。
黄龙山,见证了红军革命烈士洒下了的鲜血。随着斗转星移,换了人间,黄龙山所在地——江华被批准为革命老区县,更是唱响了这片红土地的赞歌。红军在麻江源革命根据地撒下的火种,早已深植黄龙山周围的瑶乡民众。绿色的黄龙山、红色的麻江源革命根据地,给人留下了一段经典难忘的岁月记忆。
黄龙山,久藏深闺人不识,一朝得见天下闻。随着江华边界旅游公路的开通,黄龙山神秘的面纱被逐渐揭开。人烟罕至的数万亩原始森林,带给你走进一个神秘的世界。这里的溪水清澈透亮,用双手掬上一把就能直接饮用,绝对的甘甜爽美。河里的石壕鱼、红翅杆、苦头鱼等属源头青山峡谷的纯野生鱼,是山里瑶民寻常的山珍野味。如果运气好的话,在七、八月的炎热夏季,到黄龙山的冲漕峡谷里去洗下低温稀土温泉,捉石蛙、寻金钱龟、野生团鱼,更有一番风味情趣。金色的秋季,走在黄龙山的小径上,突遇路边的一窝芭芒草枯了或一撮青竹黄了,地下准有竹根鼠在活动。在周围找到洞口,如果洞穴有泥土封了,说明竹根鼠在地洞里还没有出去,挖上几锄头,用棍子戳一戳或用柴草烟子熏一熏,竹根鼠就会忍受不住往洞外窜,用事先砍好的木头叉子将其叉住即可。在冰天雪地的冬季,到黄龙山的原始森林里,在自然倒下的枯枝朽木上采摘野生蘑菇、木耳,虽然双手被冰条或冰块冻得通红,但看到银装素裹的沟涧溪流和山林竹野,见到一撮撮枝丫上长出的木耳和像一把把小雨伞样的蘑菇,心情感到无比的惬意。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便是黄龙山的最美季节,绿意蓬勃,山花烂漫,森林里所有的生命都焕发出无比的青春色彩。
黄龙山的风景美不胜收,但只有登上黄龙山峰顶才有更深切的感受。堆积在群山之巅的大块奇石是天外来客么?或许是天上仙人作法弄上去的,还是世间沧海桑田加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这些神秘来石,有的像南极仙翁,有的像脱缰野马,有的像伟人指点江山……最顶端有方石块俨然像个大棋盘,名叫八仙棋,也许天上八仙经常光顾黄龙山,来这里聚会玩乐、休闲下棋?站在黄龙山上环顾四野,金鸡岭、五马归槽、美女梳妆、教子头、风雨石、打木寮等秀美风光,无不尽收眼底。加之黄龙山盛藏珍宝,有水晶、玉石、玛瑙、云母,也有濒临灭绝的黄金植物红豆杉、金钱柳、金丝楠、黄杨木、灵芝菌、灵香草、阿丁枫、云丽杜鹃等。如不亲眼所见,又怎知黄龙山绿色宝库蕴藏的无限魅力。品味黄龙山,始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据说在黄龙山深处一个名叫十里坪的原始森林里,有一个古朴的农舍村庄,住有五、六户人家,过着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生活。开基公公姓名失考,自称古道遗翁,晚清秀才,湘江乡麻江源人氏,为躲避战乱和匪患,举家迁往黄龙山不为外人所知的深山老林里,种苞谷、红薯、小麦、旱禾,养鸡鸭鱼狗猪,子孙后代读书认字由古道遗翁传道授业,过着不知有汉、不论魏晋的耕读隐居生活。古道遗翁一生对黄龙山充满了热爱和依恋,生前写下了大量赞美黄龙山的诗句。其中最出名的要数他作的《游黄龙山》诗:“舜帝南巡古道苍,黄龙碧野侍君王。斑篁翠点湘妃泪,紫树翩垂红豆香。风雨石前勤教子,金鸡声里晓梳妆。芝灵华盖《南风》迹,打马行空鹄鸑翔”。在他作的《题黄龙山》诗中又写道:“不观黄龙岂有诗,八仙棋艺鏖酣时,欲登翡翠晶帘殿,虔渡龙门诵竹枝”。古道遗翁饱读诗书,一生充满了传奇,为后人留下了大量颂扬黄龙山的壮美诗篇。
黄龙山,不仅是一幅画,还像一首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书。俱往矣,归去来兮,从舜之二妃到红军走过的足迹,再到古道遗翁留下的诗篇,细数中国南岭地区的名山大川和人文历史,日夜遥望天空的黄龙山,让人高山仰止、心驰而向往之。
(作者单位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森林公安局)
(责任编辑卢维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