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分析法视角析当代大学生群体矛盾

2016-05-05 08:03聂爱华
关键词:对立统一矛盾大学生

聂爱华

摘要: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高校中的大学生群体也概莫能外。结合实践教学活动,梳理出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矛盾主要有宿舍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学习与兼职以及参加社团活动的矛盾、恋爱与否以及恋爱中的矛盾等。在此基础上,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上述矛盾分别进行解析,以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并妥善化解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矛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的矛盾,也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矛盾;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1-0005-04

一、问题的提出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世界上的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冲突、困惑,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生理基本成熟、心理由不成熟趋于成熟时期,在这一人生的关键阶段,由于他们刚刚开始走向独立、涉世未深,面对种种矛盾和疑惑,有时并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到人际关系和实践交往,甚者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为高校必修课程之一,其重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大学生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善于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矛盾,而且要帮助大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法正确认识并妥善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矛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大学生群体存在的矛盾及其解析

笔者近几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社会实践环节中,以大学生群体的矛盾与困惑为主题,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调查并撰写实践报告,收到该主题的实践报告一千多份。在对有效报告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矛盾具有范围广、领域多、宏观与微观并存等特点,通过梳理发现以下矛盾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大学生都喜欢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落差。在这里探讨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要是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对现在的学校极不满意。每年高考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很多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跟自己理想的大学擦肩而过,从而对现在的学校多有抱怨,甚至自暴自弃;二是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与现实相差甚远。这种情况又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设想的大学生活是这样的:大学校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大学教室窗明几净、古朴典雅,大学老师博学睿智、风趣幽默,大学男生慷慨激昂、指点江山,大学女生长发及腰、秀外慧中。而来到大学之后发现理想与现实大相径庭,原来大学教学楼可以很破,大学老师可以不苟言笑,大学男生可以很小家子气,大学女生可以是女汉子。真实的大学生活跟自己原来构想的完全不一样,难免会有失落感和压抑感。其二是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和填鸭式教学方式造成学生自主能力和自制能力差,大学适应期比较长。我国的高中基本都是封闭式教学,学生的课业压力很大,高考成为学校教育和决定学生命运的指挥棒,大学在梦寐以求的情况下,往往成为高中生向往的“天堂”。可是到了大学之后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后很难适应大学的生活,对脱离了家长和老师管束的自由生活无所适从,心理充满空虚和无助,进而怀念高中生活,认为高中比大学要充实得多。

矛盾解析: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现实是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一方面,理想与现实是密切联系的。理想源于现实,以现实为基础,是已经实现了的现实,离开了现实,理想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想又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为现实的努力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理想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对大学生来讲,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这并不能成为自己不思进取的理由,人生的路还很长,不能用现实否定理想,可以再次实现理想。只是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做好披荆斩棘的准备,做好忍受孤独寂寞的准备,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二)宿舍矛盾

宿舍是一个小集体,良好的宿舍氛围可以使每个成员身心愉快地投入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但是宿舍也是一个比较容易引发矛盾的场所。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生活习惯的年轻人共同生活在一处不大的空间中,难免会有矛盾和摩擦,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马加爵宿舍杀人案、复旦宿舍投毒案等都是宿舍矛盾引发的极端案例。大学毕业时一句“感谢舍友不杀之恩”,不仅是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对发生在大学宿舍内血腥事件的戏谑之言,更是对大学宿舍内存在的各种矛盾的一种变相发泄。当然,“感谢”并不是一种积极处理宿舍矛盾的态度,大学生应认识到宿舍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人都不应该回避矛盾,而是正视矛盾,主动解决矛盾。

大学生宿舍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日常琐事引发的小摩擦。比如,有些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不注重个人卫生,而且会影响到宿舍的整体环境;有些同学比较懒惰,自己不去打水,经常使用其他同学的开水,还时常让其他人帮其买饭、买菜等,时间一长,让人心生厌烦;有些同学经常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长时间打电话或上网玩游戏、聊天、看电影,影响其他同学休息等;二是性格差异造成的不合。每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有人喜静,有人喜动,有人大大咧咧,有人心思细腻,有人直言不讳,有人藏事于心。同宿舍不同性格的同学之间很容易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产生分歧,若不及时交流沟通,矛盾就会积累起来,那么一件小事就可能成为导火索,引发更大的冲突;三是对学习好或能力强同学的嫉妒。有些大学生的妒忌心比较强,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优秀,不是想靠自己的努力争取赶上,而是通过一些不恰当的手段对其进行打击,或者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主义进行分化、孤立;四是利益冲突。在涉及评优、评先、评选奖学金、入党、保研等涉及个人利益时,同宿舍的同学之间可能心理失衡,暗暗较劲,激发矛盾。

矛盾解析: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宿舍矛盾,首先应看到宿舍矛盾具有普遍性。遭遇宿舍矛盾不必苦恼,因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此类矛盾,而在于对待此矛盾的态度是否正确。其次,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具有斗争性又具有同一性,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产生矛盾的各方不能只看到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应该善于用欣赏的眼光捕捉对方的优点,学人所长补己所短。每个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应保持宽容之心,有容人雅量。同时,应摒弃自私自利的想法和做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他人的感受。再次,每个同学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和作息习惯。加强与室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如果都能够做到真诚地对待彼此,一些摩擦和矛盾都可以及时化解。同时,在涉及大学生个人利益问题时,学校、院系和班级应确立竞争规则和评判原则,保障公开、公平、公正。最后,营造和谐的宿舍氛围。和谐不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而是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展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家境贫寒的同学不必自卑,可以靠自己的奋斗展现自己出彩的一面,家境富裕的同学也不必有意无意显示自己的优越性,在其他方面可能还欠缺很多;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带动舍友们一起努力,社交能力强的同学也可以为大家多创造一些增长见识的机会。另外,同宿舍同学可以经常在周末组织集体活动,开展宿舍文化创建活动,营造团结向上、和谐温馨的宿舍环境和生活氛围。

(三)学习与兼职和参加社团活动的矛盾

绝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都有过参加社团和兼职的经历,其中的是非得失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深刻体会,共同点是很多学生纠结于这些活动与学习的冲突。

首先,有些大学生或出于兴趣或出于自己某方面的特长或出于扩大人脉的原因加入一个甚至几个社团,本身又想在社团中干出一番成绩,结果频繁的社团活动占据了大量的时间,甚至占用了正常的上课时间,以此导致很多课程学习起来倍感吃力,想要中途退出又觉得这样半途而废十分可惜,从而左右为难。

其次,很多大学生选择兼职一方面是想靠自己挣点学费和生活费,另一方面是想早点踏入社会,积累实践经验为将来毕业打基础。还有少部分大学生认为书本知识根本不重要,社会经验才是第一位的,是自己将来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兼职一般在晚上和周末进行,虽然较少占用上课时间,但很难抽出时间复习和做作业,有些大学生抄一下同学的作业草率了事。另外,兼职的劳累使一些大学生在上课时疲惫困顿、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个别学生因忙于兼职,学期考试多门课程不及格,造成兼职严重影响学业的局面。

矛盾解析:任何一个矛盾统一体都有构成矛盾的双方,即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两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坚持两点论,既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同时又要坚持重点论,即矛盾的两面不能平衡用力,应突出重点,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大学生不能每天只埋头于书本知识中,确应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不管是参加社团活动还是兼职,都有利有弊,要正确处理这些活动与学习的关系。首先,在社团的选择上,应该做到少而精,选择适合发展自己能力的,这样既能增强自信心,又能增添一些生活的乐趣,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参加社团切勿贪多,避免精力分散。否则,不但耽误了学习,也不会有多少收获。其次,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兼职确实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处事能力,但还是应以学习为重,不可弃本逐末。未来社会需要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知识是成才的基础,社会上唯社会经验论、贬低书本知识、轻视教育工作的思想是片面和错误的,一个荒废学业,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大学生不可能成为人才。在大学阶段是否兼职问题上,个人应考虑利弊,分清主次,综合权衡,量力而行。

(四)恋爱与否和恋爱中的矛盾

这一问题实际上是跟爱情有关的两个方面的矛盾。一个是要不要恋爱的问题,一个是恋爱中的利与弊。每个大学生内心都渴望有一份美好的爱情,但在大学期间是否要开始一段恋情又心存犹豫。毕竟爱情要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爱是责任,是付出,很多大学生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但看到别人成双入对,自己形单影只又不免羡慕。另外,大学中恋爱的情侣也很多,他们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惑,恋爱中的利与弊也各有体会。有些大学生注重恋爱过程,不注重结果,往往毕业季即分手季,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有些大学生会在恋爱支出问题上会产生分歧,毕竟经济上还没有自立;有些大学生因谈恋爱而无暇顾及其他,导致成绩下降;有些大学生因每天处于二人世界中忽视了与其他同学的交往;有些大学生因失恋而厌世从而走上不归路等。

矛盾解析:恋爱并不是大学中的必修课,它因人而异,每个大学生都应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大学生谈恋爱有利有弊,利与弊是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这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大学生应在恋爱中学会爱人和自爱,化弊为利。 “任何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这一网络流行语虽有失偏颇,但也道出了恋爱与婚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男女大学生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就有了奋斗的动力,在学习生活中就会相互关心、相互鼓励,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走向婚姻的殿堂。同时,恋爱中的情侣要有责任心。爱情是一种纯洁的、持久的感情,双方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相处中应相互体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另外,应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恋爱与学习实际并不构成矛盾,只要把二者关系处理好,爱情可以是学习的催化剂,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动力。大学期间是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期,恋爱中的大学生不能天天局限于二人世界而忽视了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处理得当,爱情与友情可以兼得。

三、大学生群体矛盾分析带来的启示

正确认识和客观分析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的矛盾,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能够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1.在教育理念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将“传道”与“解惑”相结合,提升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韩愈在《师说》中将教师的职责归纳为“传道”、“授业”和“解惑”。在大学教育阶段,“授业”是基础,但“传道”、“解惑”比“授业”更能提高学生未来发展的创新力、凝聚力与竞争力。在一定意义上,大学教育“传道”、“解惑”重于“授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塑造健全人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也即“传道”上肩负重要使命、具有独特优势。在教育理念上,教育者应将“教书”与“育人”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正确处理“传道”与“解惑”的关系,将“传道”与“解惑”结合起来,以“惑”引“道”,以“道”释“惑”,以“解惑”促进“传道”。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本原理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对客观现实的抽象和凝结,反映实践的同时也对实践发展起指导和引领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抓住大学生的“惑”,使教学贴近大学生实际情况和内心需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答疑解惑,不仅可以解决马克思主义进大学生头脑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教育方向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每一代都是一个时代”。时代在变,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骄子,其思想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这里的培养既包括用正确理论引导也包括对错误的认识的矫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干部等作用,健全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工作网络,广泛调查、充分了解和全面把握大学生中存在的现实矛盾和心理困惑,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设立“校园调解中心”、建立健全“校园心理辅导站”等途径,加强分类指导,妥善疏导和解决大学生在现实中遇到的矛盾、纠纷和问题,防患于未然。

3.在教学方法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体现创新性和灵活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创新性和灵活性,不断探索新的教学举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思考性教学法,就是将现实性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引发学生思考。任课教师可以在前一次课中就社会热点问题或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困惑提出思考的主题,大学生在课后准备并在下一次课中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二是互动讨论法,就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就难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这一方法不仅能够唤起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而且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形成一种彼此尊重、民主、教学相长的课堂气氛。三是案例教学法,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案例既要源于理论又要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一种深入浅出或浅入深出的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活”起来,加深大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四是将现代的网络技术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任课教师除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建设课程网站和红色网站外,还可以建立QQ群,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发现和解答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5.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

[3]方言.大学教育“传道”“解惑”重于“援业”[N].光明日报,2010-12-29(11).

猜你喜欢
对立统一矛盾大学生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分布式系统中的辩证对立统一概念与方法
垄断与竞争的辩证分析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