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湛林
东安举人潘华珊
陈湛林
东安举人潘华珊
潘华珊应试文章以及老师评语
潘华珊(公元1851~1911年),名建忠,字毓华,号玉池,榜名华珊,是沙头镇新村文化崛起的第一人,于清德宗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参加乡试,中壬午科第三十二名举人,此后,他曾于1883年、1889年和1894年三次赴京参加会试未中。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潘华珊的轶闻趣事。
潘华珊在25岁那年,曾到湖南某地当教师,当地的一些豪绅嫉妒他的才学,用出对联的形式向他发难,企图对他嘲弄和羞辱。一天,他们在学校门口贴出一副对联的上联:“丢骨落咸坑,饿死粤西老狗”,指名要潘华珊对下联。潘华珊看完那副来意不善的上联,毫不客气地从容对答:“洗犁上界岗,懈教湖广盲牛”。
潘华珊天生单眼,当地豪绅又出另一上联来羞辱他:“独眼不登龙虎榜”。潘华珊看后不露声色,充满自信地写出下联:“半月依旧乾坤明”。
潘华珊善联在四乡享盛誉。1882年,潘华珊在庆贺自己中举时,曾经在大门口贴出一副充满幽默和讥讽的对联:
想去年四五月间柴米乏绝赊不来借不允虽有亲戚良朋谁肯雪中送炭;
幸今科二三场上文章入彀中高解夺高魁几多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全联道出了学子的无奈与辛酸,却又对那些势利者给予辛辣的讽刺。
潘华珊中举的第二年(公元1 8 8 3 年),赴京参加进士的会试。当时赴京既省钱又舒适的方式是走水路,历时约两个月。潘华珊赴京赶考非常节俭,在船上仅靠一个咸蛋当菜,他在蛋上开了筷子大的—个洞,每当吃饭的时候,他吃几口饭,把一根筷子插入蛋中一下,拔出来入口中含一下算是吃菜了,每次吃完饭又用纸屑把蛋口封上。那蛋从上船开始吃,直吃到抵京下船还剩一小半,他拿来赏给挑行李的随从。随从哪敢吃这个吃了两个月的咸蛋,当面客气接过来,背地里却悄悄地把剩蛋丢了。
潘华珊的长孙孟伯是一名教师,他待人以诚、豁达开朗的品格,刻苦勤奋、孜孜以求的学风,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师德,堪称为潘华珊的遗风,给学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孟伯书房中满满三大柜全是当年潘华珊的藏书,琳琅满目,不仅有英法意等国的文学经典名著,而且还有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法国启蒙思想家和社会学家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政治家佩恩的小册子《常识》和《人权论》等论著。这在今天的书市中不难看到,但在晚清,敢于购买、阅读并收藏这类书,可见潘华珊当时开明与革新的思想已达一定的深度。
潘华珊于1903年辞去灵川县教谕之职,离开当时广西的政治文化中心桂林,举家迁回苍梧沙头老家,置白水山场数百亩,遍植松树、杂木百余万株,营造茶山果园,名号“草蓬别墅耕读山庄”,并从事勤工俭学活动,直到1911年病故。潘华珊晚年绿化青山和创建耕读山庄,都是造福家乡、福泽后世的大好事。
责任编辑:傅燕兰
小说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