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6-05-04 05:09吴淑湘
俪人·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教学方法测量

吴淑湘

【摘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生成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好奇倾向。小学数学教学关键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教学目的是否能够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生成了,人的思维就比较活跃,感知也较敏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还应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揭示教材中存在的矛盾, 设法满足学生渴望学习的天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欲得”的境地,能引起学生的好奇,诱导学生在思考中寻疑,从解题的方法中去寻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到数学带来的惊喜、神奇、美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结合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探索最佳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以旧导新,深入浅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对概念的理解,对性质、法则、公式以及定理的应用。数学又在于内部结构的严谨,对概念的精确定义,因而在讲解概念时用读读、议议的方式提出关键性词语,要一字不差地按照教材上的书面语言讲,讲性质、法则、公式、定理时,可用发现法、比较法进行多方面联系,纵横扩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习题课或复习课,采用“一题一设”效果甚佳,或者用议论、练习或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为学生搭建起自我创造和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索,创造。

二、培养自信心

学习数学要有自信心,不能对数学的学习有误解, 过去没有学好数学并不意味着现在或将来也学不好数学;一两次没有考好不等于永远学不好数学了;前面的知识没学好,不等于后边的内容就无法学好了。教师要努力消除这些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帮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每个学生都希望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成就,这种成就动机是推动学生的学习主要动力之一。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刀切,要面向全体,因人施教,分等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让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成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每堂课、每个提问、每道题的点滴成功中不断积累,会提高他们的志向水平,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最终凝聚成较充沛的“能量”,促其扬起前进的风帆,促使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进而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数学兴趣。教师要正确地运用评价机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地、有技巧地、艺术地进行评价。对优等生,教师要让他们得到精神上的鼓舞,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引导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继续努力;对学困生则要多帮助、多指导,鼓励他们在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进步。

三、让数学回归生活

兴趣发生的基础是需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通过学习它去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让学生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易于接受。使得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当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时,这种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快乐,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我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我们要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数学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教师若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确信生产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便可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单亮.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初探[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09,(5).

[2]叶上雄.中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李彩云.如何激发学生想学数学[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09,(5).

[4]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教学方法测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测量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