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学
45年前我还在上中学,那时候日本还是工业时代,十个人中就有八个人在工厂上班,工厂每天按照既定的生产目标源源不断地进行生产。这种工业化的生产模式被全盘搬到了学校教育中——政府把生产目标变成了教育目标,把学校变成了工厂,把校长变成了厂长。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过多的情感交流,学生每天的学习方式一成不变,普遍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因此,日本政府和专家们一直在试图寻找解决之道,打破僵化的教育模式,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改革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共同体教学在中日两国的成效
我先后有三十多次来到中国,访问了中国许多省市和地区的学校,尤其是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我发现这几年中国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七年前我和福建师范大学的余文森教授一起做了学习共同体教学改革的研究,他指导了很多学校,邀请我一起去看了他所指导学校的发展情况。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福建省厦门市的蔡塘小学,它是福建省比较贫困的学校,大约有96%的学生都来自农村。蔡塘小学三年前引进了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改革,建成了四人一组的学习共同体形式。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掉队,所有的学生都在全神贯注地学习。仅仅用了三年时间,蔡塘小学就从一所落后的农村学校成长为厦门市比较靠前的学校。还有一所是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这个学校是从今年才开始引进学习共同体教学改革的。他们采用的是两人一组的学习共同体形式,书桌的摆放成一个U型的样子,这样的摆放形式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翁。还有福建师范大学第四小学,这个学校开展学习共同体已经七年了,他们开展得很深入,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2014年我去了中国重庆市的某个地区,这个地区有25所小学和12所中学都推进了学习共同体改革。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进城务工子女人员,我听那里的老师说,以前只有到学校发午餐的时候学生才来,而开展学习共同体两年以后,学生都会按时到校,并且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当我看到他们上课那种认真的表情时,我真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日本,我经常被那些特别不好的、暴力问题频发的学校邀请,去帮助他们推行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改革,那些学校的玻璃全被砸光了,厕所也被严重破坏。一年以后,凡是开始改革的学校都没有了原来那些混乱的局面。如果学生的学业成绩按照100分满分算的话,他们的学业成绩平均提高了30—50分。我记得东京一所六年一贯制的中学,学生原来的学业水平都很低,可是在他们实行了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改革后,学生基本都考上了大学,其中有三分之一考上了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和庆英大学等名牌大学。在教学改革之前这所学校没有一个学生能考上东京大学,现在这所中学的名牌大学录取比例已经超过了东京很多重点的学校。
学习共同体的三个原则两个关系
学习共同体的实施要遵循三个原则和两个关系。三个原则指的是公共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卓越性原则;两个关系指的是互相倾听的关系和互相关怀的关系。
1.三个原则
公共性的原则就是要摒除学校之间和教室之间的壁垒,将学校和教室作为公共空间进行再构建。对一个教师而言,无论他教得多么好、多么优秀,如果他不能把他的优秀经验传授给其他教师,那么就公共性这一点来说是不合格的。因为这样的教师把他的工作、学生和学校都私有化了,认为学生是“我”的,“我”教的学生,学校是“我”的学校。我们要消除这扇无形的门,要联合所有的老师来共同教育孩子,联合所有的家长共同支持学校的教育。
民主性原则指的让是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主人公。中国的很多教师喜欢上课比较活泼、踊跃的孩子,其实,很多认真思考的孩子都是比较安静的,我们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公。老师们经常谈论的孩子都是有限的几类:喜欢惹问题的孩子、学不好的孩子、学习特别好的优等生和在文体活动中比较突出的孩子。老师们关注的重点大都放在了这四类孩子身上,这哪能算得上是民主的学校呢?我们要把所有的孩子都纳入到老师的视线和谈论的话题当中,这才是民主的教育。
卓越性原则指的是在学习中时刻追求最好。现在老师的授课水平较之以前是有所下降的,因为一节课上完之后,大概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学生能听懂,老师喜欢对学生已经会了的问题反复强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问题还有一些学生不懂。这里面有两个误区,一个是没听懂的孩子不愿意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另一个是老师们总想找一个平均的水平,让学生都能达到,可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总有学生达不到平均的水平,也总有学生会大大地超过平均水平。学生的智力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高有低的,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高有低。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超越他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而不是盯着少数不会的学生看。
2.两个关系
高质量的学习需要构建相互倾听的关系,倾听他人的声音是构建相互协同合作学习的基础。一说到共同学习,很多人的理解可能是大家共同讨论学习,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可是共同学习强调的是互相倾听,争着抢着说会非常影响学习。因为争论也好,谈论也好,说的都是自己会的那部分,所以没有学习的价值。其实学习是对未知的探究,不是对懂的东西进行反复讨论。对于课堂上发的学习材料,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会的部分自己写,不会的再拿出来讨论。合作学习并不是吵吵囔囔的,反而是很安静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就是大家安静地互相倾听。此外,教师应该静下来,不要给学生刺激,而且多余的话不要说太多,老师说的话越少孩子们越想注意倾听,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此外,高质量的学习还要结成相互关怀的关系。指导方法有三个,第一,老师要注意倾听,无论是哪个孩子说话都要认真倾听,孩子看见老师听得那么认真,就会把老师当成一面镜子,潜移默化地也会注意倾听别人说话。第二,班级里总会有说话声音很小的孩子,当他发言的时候老师千万不要说“你再大点声”,应该说“现在有同学正在讲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大家要认真听”。第三,让其他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刚刚发言的学生的话,如果他刚刚并没有认真倾听,那么我们可以让刚刚发言的同学再说一遍,然后再让他解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如果我们能这样反复引导,就会形成相互倾听的课堂氛围。
学习共同体要注意的问题
1.低年级学生建议采用两人一组的共同体学习方式
小学三四年级以上,包括初中和高中,我们一般建议采用四人一组的形式进行分组学习,小学一二年级则是两个人一组。因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共同学习的程度,他们的语言发展程度是由两套语言系统决定的,一个是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另一个是作为思考工具的语言。用于思考工具的语言叫内部语言,用于交流工具语言的叫外部语言。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无论是内部语言还是外部语言,发展都还不健全。因为内部语言,也就是用于自我思考系统的逻辑性的语言一般要到孩子九岁时才会发展成熟。假如你在一个一年级的孩子面前摆了两个点心,让他只能选其中的一个,那么他会一会儿选择这个,一会儿选择那个,在两个点心之间徘徊不定,因为他两个都想要,换句话说,他有选择困难。一二年级的孩子缺乏选择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逐渐发展。他们需要一个小伙伴,也就是说需要一面镜子来对照,所以两人一组的学习共同体方式是最有效的,一个人不会思考的问题,另一个人来帮助他想,问题也就解决了。
2.教学形态和办校规模要改变
现在中国的很多学校仍然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整齐地坐在各自座位上认真地听。这样的教学方式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在20年前就已经请进博物馆了。世界上基础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国家有芬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几个国家的共同特点都是小学的人数在60人左右,学校的占地面积很大,学生数量很少,这些学校不是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取胜。比如加拿大的中小学,教室里只有一个很小的白板,学生们坐在地上,围成一圈。这种轻松自如的教学方式在欧美国家是很普遍的。芬兰的一所小学平均学生人数只有65人,欧美的小学一般不会建超过150人的学校。现在你们应该知道中国的中小学校规模有多么大了。我曾经有一次到访了中国的一所小学,有8 000多名学生,实在是太吓人了。
3.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对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改革,有人说我们没有时间,没有金钱,没有人手,怎么改?可能所有的人都会提出这三个问题。但是最重要的问题谁也没想到,就是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想要建设怎样的学校、班级和教学环境?教师的工作就像玩杂耍,需要一刻不停地接住手上的球,不能让任何一个球掉下来。很多学校还要忙于应对外部的各种压力和检查,其结果就是手忙脚乱,顾得了这个球,顾不了那个球,而有目标的校长和老师就会有目的、有计划地接住他们认为最重要的那几个球。
那么对老师来说,最重要的那几个球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不落地保证所有孩子学习的权利,让每一个教师都成长为教育专家,要获得超过80%以上的家长的认可,这就是学习共同体的目标。
亚洲的很多国家崇尚竞争的学习方式,单人一个课桌,课堂上学生之间很少交流,各自独立。其实我们要选择的正是相反的做法:不孤立任何一个学生,在学生中间建立一个有机的联系,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我们不是要管学生,而是要促进他们的发展。基于竞争的学习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许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非常努力,而到了大学就松懈下来了,因为他们不再需要分数来实现升学。因此,越是在亚洲这样一个学习竞争激烈的地方,我们越是要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发展水平。很多数据都表明,学习共同体的小组合作形式是最让学生感到幸福的学习方式。
现在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改革已经在世界各国逐渐普及,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还把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改革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中国应当有信心进行更大规模的改革和试验。中国的教育改革可以根据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开展这种基于协同的高质学习?师资的配备、教育经费的投入等都是要考虑的问题。但是一旦决定改革,就要大胆向前,切忌瞻前顾后,走出教学改革的一小步,就是教育前进的一大步。
责任编辑/李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