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2016-05-04 11:42罗巧灵沈云龙林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效果分析

罗巧灵 沈云龙 林珍

【摘要】 目的 探索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60例行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患者, 随机分为临床护理组和对照组, 各30例。临床护理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服务,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临床护理组围术期恢复情况、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垂体腺瘤切除术;效果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195

本文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进行了垂体腺瘤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拟行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垂体瘤纳入标准, 排除有其他严重疾病、垂体腺瘤切除术禁忌证、滥用酒精和精神药物服用史者。其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17~62岁, 平均年龄(36.9±8.4)岁;按垂体瘤常规分级(0~E)及临床分期(Ⅰ~Ⅴ), Ⅱ期0级19例, Ⅲ期0级16例, Ⅳ期0级13例, Ⅳ期E级7例;增强CT和(或)MRI检查结果显示:直径<1 cm 13例, 1~3 cm 37例, >3 cm 10例;内分泌检查结果:泌乳素升高29例, 生长激素升高21例;鼻内镜检查:萎缩性鼻炎3例, 下鼻甲肥大6例, 鼻中隔偏曲23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临床护理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单鼻孔经蝶手术治疗垂体瘤, 对照组采用垂体腺瘤切除术常规护理模式, 从入院后开展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服务, 主要包括术前简单介绍、术前准备, 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基础护理、术后巡视、出院指导等。临床护理组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服务。具体如下。

1. 2. 1 编写临床护理路径 收集以往本院神经外科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护理资料以及各种诊疗手段, 然后由多个科室高年资医护人员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合现存的护理常规标准、高年资护理人员及相关科室医师的意见, 制定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

1. 2. 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所有护理人员在参加研究前, 进行为期1个月专业知识培训, 2次/周, 90 min/次。邀请专家以讲座加PPT的形式向护理人员详细讲解实施临床路径的重要意义和详细内容。再具体培训护理人员如何填写表格、处理变异、实施各项临床治疗。培训完毕后, 由专家及相关科室主任根据路径的内容制定相应考核问卷检查学习结果, 考核通过的护理人员方可参与实验。另外对护理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临床资料的查询能力。

1. 2. 3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患者入院第1天, 首先向患者详细解释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及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内容, 在患者签署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后, 马上根据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服务, 从入院到出院, 联合放射科等相关科室共同参与, 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相应护理服务。全程监测患者每天的进展, 根据病情变化, 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恢复情况, 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了解程度以及护理人员满意度, 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围术期恢复情况比较 临床护理组和对照组围术期恢复情况等待时间分别为(3.6±1.8)、(5.2±2.4)h, 下床活动时间(2.2±1.9)、(3.4±2.6)h, 总住院时间(11.6±2.1)、(14.1±3.9)h, 临床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2 两组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健康知识了解程度比较 临床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分别为96.67%(29/30)、93.33%(28/30), 93.33%(28/30), 对照分别为80.00%(24/30)、 73.33%(22/30)、80.00%(24/30)。临床护理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临床护理组共有3例并发症, 对照组共有5例并发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通过分析既往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诊治护理过程总结出的规范化、一体化的护理模式[1], 将入院后的一些护理手段具体细化, 让患者从入院后就开始接受全程照顾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诊疗规程, 避免了诊疗过程中不必要的程序, 很好的控制了诊疗中的质量环节。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临床护理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提高了护理质量, 节省了医疗成本。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能跟本研究中选取的研究对象较少有关。本研究中, 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 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 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护理过程,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有利于开展护理服务, 更能深入了解患者的需求, 增强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相互理解, 不仅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更提高了护理质量, 从而发挥护理最佳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 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垂体腺瘤切除术中, 缩短了院内治疗时间, 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同时规范了医疗护理行为, 提高了护理人员满意度。但本研究仅针对的是垂体瘤患者, 而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其他手术患者是否存在局限性, 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尹宏.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瘤效果分析.吉林医学, 2013, 34(3):497-498.

[收稿日期:2015-12-14]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路径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