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ABO血型正反鉴定不符病例分析

2016-05-04 10:53袁晓阳陈洁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1期

袁晓阳 陈洁

【摘要】 目的 加强对检测减弱的ABO血型抗原的重视。方法 针对1例异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存活后的抗原减弱导致ABO血型正反鉴定不符, 用吸收放散等试验进行鉴定, 并结合病史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确定ABO血型。综合考虑为其输注供体血型的去白洗涤红细胞。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ABO血型正反定型是否一致很重要, 异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 输血要谨慎。

【关键词】 ABO血型;血型抗原;造血干细胞移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152

一般情况下, 人类血型系统终身保持不变。但和其他红细胞血型系统相比, ABO系统有其特殊性, 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抗原强度减弱、血型改变的情况。如某些疾病状态可能使红细胞抗原减弱或产生假抗原;还比如异型造血干细胞移植会因基因型的改变而导致血型表现型的改变。本院今年就曾发现1例由异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引起的血型抗原改变,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患者, 男, 57岁, 2015年7月3日因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入本院骨外科行双髋关节置换术, 术前备血时, 在做常规术前血型检查的过程中, 发现其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经详细询问病史, 得知患者28年前因患“白血病”于外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大剂量激素治疗”, 患者自述AB型, 而移植骨髓为B型, 并且患者在3年前因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及左侧淋巴结清扫术, 输注过B型去白悬浮红细胞。

1. 2 试剂与仪器 抗-A, 抗-B标准血清 (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抗D(IgM)单克隆抗体血型定型试剂, A1 、B红细胞试剂, 不规则抗体筛查红细胞, 以上试剂由斑珀斯公司提供;A、B、O型标准红细胞(本实验室自制);微柱凝胶正反定型血型鉴定卡(DiaClon ABO/D+revers grouping)及抗人球蛋白配血卡(Dia Coombs);全自动血型及配血系统(西班牙, WADIANA);血型血清学离心机(Dianafuge离心机);血型血清学孵育器(Dianafuge孵育器);电热恒温水浴箱(DK-420型)。

1. 3 方法

1. 3. 1 血型正反鉴定试验 参照文献[1]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正反定型血型法进行检测, 后又采用试管法复查。

1. 3. 2 吸收放散试验 将患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 然后取压积红细胞与等量的效价为1:32的抗-A、抗-B标准血清试剂4℃下混合进行吸收试验;红细胞放散试验:用洗涤后的患者压积红细胞与抗-A、抗-B标准血清4℃混合1 h后, 洗涤5次, 在红细胞中加入1/2容量的生理盐水, 然后在 56℃下摇荡, 后离心, 以热放散法获得放散液, 再用A、B标准红细胞鉴定抗体。具体方法参照文献[1]。

1. 3. 3 增强反定型反应 将患者血清分别与A1和B细胞的混合, 在室温下孵育15~30 min, 无反应后又在4℃下孵育, 离心, 观察结果。

1. 3. 4 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自身对照) 试验(DAT) 将患者红细胞生理盐水洗涤3次后, 用低离子液配制所得5%红细胞悬液50 μl, 与患者自身血清25 μl, 加入到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中混匀、孵育、离心, 观察结果。

1. 3. 5 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 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测定患者血浆的不规则抗体, 记录相关结果。

1. 3. 6 交叉配血试验 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 用正、反定型的两种血型的献血员分别对患者进行交叉配血, 以助对其血型鉴定。

2 结果

2. 1 经过1.3.1之方法, 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的反应格局见表1。结果鉴定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 正定型为B型, 反定型为AB型。

2. 2 吸收放散试验 本试验已先将抗血清效价稀释到32倍, 否则抗血清被亚型红细胞吸收后, 效价下降不明显。实验结果, 患者抗A血清效价吸收后较吸收前下降。患者红细胞的吸收强度较强, 放散液的抗体强度较弱。见表2。

2. 3 增强反定型反应仍表明患者为AB型, 其不规则抗筛试验和直抗结果均为阴性。用B型献血员和AB型献血员分别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 结果均主次侧无凝集无溶血, 配血均为相合。

2. 4 患者血型确定及术中术后输血情况 综合患者病史及上述试验结果, 确定患者ABO血型为AB型, 由于患者年轻时曾异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因此A抗原非常弱, B抗原正常。患者术中出血500 ml, 左侧关节置换切口引出约400 ml, 共引流900 ml左右。考虑其近年有过B型红细胞输血史, 故术中给予输注“B”型去白洗涤红细胞2个单位, 术后又输注2个“B”型去白洗涤红细胞。输血后患者无不良反应, 手术恢复良好, 术后14 d出院。

3 讨论

人类的血型错综复杂, 尽管至今已发现 26个血型系统, 仅红细胞上就有 200多个血型抗原, 但ABO 血型仍是人类血型系统中抗原免疫原性最强的一个血型系统[2], 因此ABO血型在输血工作中是最重要的, 具有很大的生物学意义。正常情况下, 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强度不会轻易发生改变[3]。但是, 当患者机体的造血功能减弱, 或某些病理情况发生时, 会导致红细胞表面血型物质的抗原性减弱, 或者产生假抗原[4]。这种由于红细胞血型抗原表达发生改变或血清中抗体改变, 会致使血型判断困难或者判断错误, 不能轻易输血[5]。

本例中, 患者本身可能在未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表现为AB型, 而移植B型骨髓后, 致使自身造血干细胞功能改变, 引起机体血型血清学发生变化, 自身红细胞上的A抗原受到抑制, 因为在给患者做交叉配血试验时, 用B型供者结果为主、次侧均无凝集无溶血, 表明患者可能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一段时期内表现为B型。并且在3年前输注过B型悬浮红细胞, 并无溶血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B型配血是相合的。然而, 这种改变是暂时的, 当患者病情缓解、自身的造血功能开始活跃或生长时, 减弱的血型A抗原也逐步恢复正常表达, 这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本例中出现的ABO正反定型不符就可说明这一点。当出现正反定型不一致时, 切忌以正定型或反定型一方面结果做为 ABO 血型鉴定的唯一依据。本实验进行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结果表明, 患者机体内可排除可能引起抗体减弱或缺乏以及获得性假抗原的物质。考虑由于红细胞抗原减弱或缺乏而导致的ABO正反定型不吻合, 进行的吸收放散试验证实了这一点, 即患者体内存在有减弱的A抗原。再进一步了解患者情况, 如诊断、年龄、妊娠史、病史、输血史、用药史、免疫球蛋白值等, 发现患者曾异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因为异型造血干细胞移植会因基因型的改变而导致血型表现型的改变[6], 这为区分是病理情况下引起的 ABO 抗原减弱还是ABO亚型表现出的抗原减弱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因此该患者ABO 血型仍可以确定为AB型。但有数据显示, 27例血型不相合患者的血型分别在移植后25~153 d(中位时间 61 d)转为供者血型[7]。并且有学者认为, 这种异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 原有红细胞凝集素逐渐消失[8], 血型变异在受血者的血型跟供血者的血型一致后, 不会再出现其他变化, 不能再去除疾病或外界刺激等诱因后血型恢复到最初。而本例中, 因为患者并无白血病复发症状, 认为由于异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患者的体内呈现人工嵌合状态, 2种血型物质都被机体认做自我, 不产生抗体, 所以对其进行AB型供者的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同样表现为主次侧相合。但对其输血要求格外慎重。考虑其近年输注过B型悬浮红细胞, A抗原弱化, 为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继续输注了B型去白洗涤红细胞4个单位。

综上所述, 正常人红细胞上缺乏A或B抗原时, 其血浆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 这是正反定型试验的基础。ABO血型检查, 一定要做正反定型。多数情况下, ABO血型正反定型是符合的。但由于疾病改变了红细胞的表面结构, 或血浆蛋白发生变化, 临床上会遇到正反定型不符合的情况。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找出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血型鉴定错误, 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避免发生输血反应。对于异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输血, 要综合考虑, 可以遵从以下原则: 移植后对于交叉配血主侧不合者, 红细胞输注受者血型, 血浆输注供者血型, 至患者原凝集素消失后均改输供者血型;对交叉配血次侧不合, 红细胞输注供者血型, 血浆输注受者血型, 至患者原血型抗原消失后均改输供者血型;主、次侧交叉配血均不合, 红细胞输注 O 型, 最好是洗涤红细胞, 血浆输注AB型, 最好是滤白的, 至患者原凝集素消失改输供者血型。血小板最好配型输注, 不合者输注AB型。而对于异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尽量用其他补液手段代替输血, 防止即发型溶血反应、迟发型溶血反应、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和过路淋巴细胞综合征(PLS), 影响干细胞移植的疗效, 甚至危及受者生命。

参考文献

[1] 黄菲, 李翠莹, 甘新宇, 等.白血病致 ABO血型抗原减弱 4例. 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1):67-68.

[2] 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89-192.

[3] Dentali F, Sironi AP, Ageno W, et al. ABO blood group and vascular disease: an update. Semin Thromb Hemost, 2014, 40(1):49-59.

[4] 吴敏华, 陈活强, 蔡葵.恶性血液病引起ABO血型鉴定困难的探讨.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08, 26(6):690.

[5] 孙六娜, 罗恒, 蔡振华.急性髓性白血病引起ABO血型改变1例报道.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18):2396-2397.

[6] 郑柳.人类 ABO血型变异的原因分析.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9):1153-1154.

[7] 陈激扬, 王智, 采云.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型改变 1 例.武警医学, 2012, 23(6):523-524.

[8] 毛晓露, 胡丽华. ABO 血型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引起免疫性溶血的研究进展.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0, 23(4):251-252.

[收稿日期:2015-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