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字这件事情是个学问。每一个写武侠小说的遇到的第一个考验,就是给人物取个好名字。这不但影响到小说的流传度,而且直接暴露作者的爱好和品位。
《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在汉水上救了一个船户的闺女,一问名字,叫作“周芷若”。老张顿时很惊讶:“船家女孩,取的名字倒好。”后来他对这个女孩也一直高看一眼,关照有加。
相反,一些看似不错的名字其实不一定经得起推敲。比如“岳不群”,大多数读者可能觉得这是个好名字,又傲娇又霸气。事实上古代儒生不大可能会起这个名字,因为“小人党而不群”,儒生取这个名字,会显得自己粗鄙无文的。
反而是岳不群老婆的名字挺贴切——宁中则,孔子先生说“虚则攲,中则正,满则覆”,他一定是在表扬华山玉女不覆不攲,一辈子作风都很正派。
小说里名不副实的人物也有很多。比如《侠客行》里的雪山派有两个师兄弟,一个叫齐自勉,一个叫廖自砺。师父给他俩取名的初衷,大约是希望两人互相勉励,和睦友好。但在小说里,他们从来都不互相勉励,反而互相拼命拆台,巴不得把对方砍死。
所以,当你拥有了一个好的名字,千万举止要谨慎,不要让它成为讽刺。
一般来说,小说人物的名字总体还是比较响亮的。现实中,有的家长确实不太擅长取名字,包括一些知名人物。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距今天160多年前,有一位广东花县的读书人生了个儿子,铆足了劲要取个好名字。他让人准备了一堆洋气的备选方案,经过筛选,一个最洋气的名字被敲定了——“洪天贵”。
过了几年,这个读书人突然成了暴发户,当了大官,发了大财,觉得儿子的名字不够完美,要改。他又铆足了劲,拼命想了半天,最后敲定“洪贵福”。
又过了一阵,这个读书人的事业越闹腾越大了。他觉得儿子的名字还不够完美,铆足劲又改了半天,终于脸露出微笑,改出了他无比满意的牛掰名字——“洪天贵福”。
真是洋气的好名字。顺便说一下,这位读书人名叫洪火秀,又名洪秀全。
洪秀全先生曾经四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落榜了——千万别误会,他不是考进士落榜的,而是考秀才落榜的。从他给儿子取名的文化水平来看,大清朝的考官倒还是挺公正的。
当然,我知道洪秀全先生尽力了,他带着诚挚的爱,把自己所认为最美妙的字眼给了儿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得到的名字固然是良莠不齐的,但其中蕴含的父母的爱,却并不因此而有差别。
好的姓名固然给人增色——比如我认识的姓上官的姑娘,姓端木的姑娘,她们碰巧都是美女(可能是心理作用)。有个理论叫“大姓吞噬小姓”,就是说经过长期自然的婚姻组合,人口多的姓氏会越来越多,而人口少的姓氏会逐渐被吞噬。也许过了几百年,全中国人都会姓李王张刘陈了。
名字还有一项功能,它不只是父母给的,而且是环境给的,是一个时代在你身上的烙印。把千千万万个人的名字串联起来,能读出很有意思的东西。
以我自己的家族故事为例。我叔伯们的名字叫作“刚”“强”“斌”,给他们取名字的是我祖母,她是个老师。相比之下,我祖父的名字居然文艺得多,叫“玉湖”,给他取名字的是他爹,是内蒙古草原上的一个铁匠,祖上八辈贫农。
结果,50年代的教师,给孩子取的名字不如20年代的铁匠。
再看看母亲这边,舅舅们的名字都叫“勇”“勤”“卫东”。给他们取名的是我外祖母,她是个干部;相比之下,我外祖父的名字居然也更有文化,叫“厚德”,竟然还用上典故了。给他取名的也是他爹,是个地道的南方的农民。
结果,50年代的干部,给孩子取的名字又不如20年代的农民。
这个小小的家族姓名演变史说明,曾经我们的品位是不差的,我们给孩子取名的时候,曾经也是力求美好和隽永的。不然为什么一位内蒙古的铁匠给孩子取名叫“玉湖”,一位南方的农民给孩子取名叫“厚德”。
但忽然间,这种对美好的追求就断掉了,我们把品位丢掉了,给孩子取名只剩“勇猛刚强”了,好像随时和人有仇。
只能说这与个人的志趣无关,而是时代的烙印。可以想象,东方不败的教主如果继续当下去,下一辈的教徒都要叫“李向日”“王葵花”“张割鸡”;洪秀全先生如果混一四海,全国同胞的名字大概都要向福贵之类靠拢了。
(摘自“六神磊磊读金庸微信公众号” 图/陈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