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多措并举加快老区建设

2016-05-04 15:33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全旗公益金富民

近年来,喀喇沁旗委、政府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保证,做到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十个全覆盖”工程统筹推进,贫困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4年,在“十个全覆盖”61个重点村中,纳入贫困村27个,投入资金1.2亿元。2015年,全旗73个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其中贫困村26个,投入资金1.87亿元。通过各项举措,贫困村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有力地促进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文明向贫困地区延伸覆盖。

西桥镇雷营子村是革命老区,2013年投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25万元,新栽植高效经济林450亩,配套水源2处,铺设管路1900延长米,新建食用菌大棚50亩,6个单户建和15户自愿联建农家乐项目已投入运营。近年来,投资1182万元实施新农村建设,发展“农家乐”,建设采摘园,修建龙王庙景观瀑布、爬山栈道,乡村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新建了集灌溉休闲为一体的方塘、村民广场、通村组路等基础设施。实施了庭院美化、村内绿化、院墙整修、危房改造等绿化美化项目,使村庄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根据全旗不同地区和产业发展基础,旗政府规划了沿河沿路高效农业示范区、东牛西羊生态牧业集中区、山区沟域林果采摘区等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彩票公益金项目的实施,积极推进畜牧养殖、高效林果、食用菌、农家乐等优势特色产业项目,为项目区贫困群众创造了持续稳定增收的发展条件和致富途径。贫困地区每年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家畜存栏总量达到110万头(只),增长20%,养殖户总数达2.4万户。新建棚圈面积13万平方米,建成规模以上养殖小区30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40%。新建经济林1.08万亩,打造北山根、十家村、吉旺营子、通太沟等千亩经济林示范区10片,贫困地区群众增收基础不断增强。

喀喇沁旗始终把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实现农民增收脱贫的有效手段,通过订单式培训、企业委培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地区的初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年轻富余劳动力进行劳动技能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掌握1—2项农牧业实用技术。近年来,全旗累计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以上,每年培训输出贫困户劳动力近万人,为发展生产、促进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创新扶贫工作投入机制方面,喀喇沁旗启动实施了“杠杆式”扶贫,在此基础上,在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支持下,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持续加大支农贷款发放力度,推动富民产业发展。累计发放扶贫贷款3亿元,其中“杠杆式”扶贫贷款8000万元,金融扶贫贷款2.2亿元,有效地破解了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同时,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与彩票公益金项目有机结合,实现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与扶贫措施互补,扩大扶贫效果。截至目前,为革命老区贫困村发放金融扶贫和“杠杆式”扶贫贷款1.1亿元。

(作者单位:赤峰市扶贫办、喀喇沁旗扶贫办)(责任编辑/曹云峰)

猜你喜欢
全旗公益金富民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喀喇沁旗气候资源分布特点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鄂托克前旗林业和草原局开展退化林摸底调查工作
富民,幸福如花绽放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茶果飘香 富民一方
公益金救孤的“东莞样本”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佛山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