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上的巨石神殿

2016-05-03 08:08苏溪
晚报文萃 2016年3期
关键词:木筏神殿考古学家

苏溪

神秘巨石神殿

南马都尔位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主岛波纳佩岛东南侧。它的面积只有13平方千米,是一片珊瑚礁。你可以说它是一座岛,但其实它是由92座人工小岛组成的。涨潮时大半的建筑变成独立的小岛,人们需要通过独木舟来往;退潮时这些小岛又会连成一片,小岛之间的水道变成了沼泽,有些小岛之间步行就可以到达。因此南马都尔也被称为“太平洋上的威尼斯”。据记载,南马都尔是绍德雷尔王朝的大酋长下令修建的,它曾是绍德雷尔王朝的宗教和政治中心。

这里不仅地形奇特,它的建筑也非常奇特都是在珊瑚礁上用巨石建造的。岛上最大的建筑就是南特瓦西神殿,这座神殿由大约1300立方米的玄武岩建筑而成。在神殿的四周还围着高达8米的围墙,也都是由巨大的玄武岩垒起来的。而其他91座人工岛上的建筑也同样是用巨大的玄武岩垒起来的,只是规模相对较小,其中包括神殿、贵族生活区、陵园等等。

更神奇的是,天气晴好时,在南马都尔的西边浅海,可以看到水下有一些巨石柱,样式与岛上的巨石一样,但是要大许多。这些石柱按照10米左右的间隔排列,像是某座建筑的支柱。据说,曾经有人潜入这片海域,发现海底巨石柱的下方还有一些巨石垒起来的墙。

尽管是一个神圣之地,但是当地人对这片区域敬而远之,因为他们相信这里有一股神秘的力量,而这股力量就隐藏在南马都尔的秘密中。

来历不明的巨石

据一些考古学家不完全估算,建造这将近一百座巨石建筑,大约需要50万块玄武巖,而南马都尔不产玄武岩,所以这些玄武岩肯定是从其他地方运来的。

但玄武岩是从哪里运来的,研究者们一直没有定论,原因主要是研究者无从下手。一方面南马都尔的建筑只是由巨石垒起来的,并不像玛雅文明或者其他文明那样有特殊的雕刻、壁画来让考古学者研究;另一方面,当地的文明一直比较落后,没有相关的文字记载。另外、尽管南马都尔早在600年前就被葡萄牙人发现了,之后的几百年中德国人、日本人都曾经占领这个地方,但他们都无暇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直到1985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才将这里列为国家保护的历史遗迹。

不过,一些考古学家还是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提出了一些观点。

作为地标的史前建筑?

20世纪中期,有个名叫埃利希·冯·丹尼肯的记者来到此地考察,他同时也是一名业余的考古爱好者。

这次,在对南马都尔进行考察之后,丹尼肯提出一个惊人的观点,南马都尔上的巨石建筑中的一部分很可能是史前建成的。他认为,在太平洋上,海水有升高和降低的时候。海水上升时,只有少数一些地势较高的岛屿部分露出海面,其中就包括复活节岛和波纳佩岛;海水退去时,很多原先被淹没的岛屿就会露出海面,而像复活节岛和波纳佩岛这样原本地势较高的岛屿会变成高山。

为了应对这种巨大的潮起潮落,生活在这些岛屿上的人们会在海水退去时,从周边运来巨大的石块,制作成一些特殊的物体,比如复活节岛上的巨石像、南马都尔的巨石建筑。

丹尼肯认为,当海面上升时,这些巨石建筑往往不会被淹没,因此可做“地标”,为过往的人指明方向,还可作为临时避难所。

巨石建筑来自史前的说法富有传奇色彩,但似乎并不靠谱,考古学家曾利用碳-14测年法对这些巨石进行过检测,发现这些石块不可能来自史前。并且历史上也没有海水大涨大落对太平洋岛屿影响的记载。

木筏一次又一次地运输?

根据考古学家的调查发现,在波纳佩岛上就有几处采石场。因此考古学家推测,当地人可能是利用大型木筏来运输石块。借助着海水的浮力可以减轻石块的重量,将石块运到南马都尔。由于每座建筑在涨潮时会变成单独的小岛,所以可以直接将石块运到每一座小岛,然后人工搬运到合适的位置,将石块一块一块垒起来。那么,南马都尔的石块来源是否就此解开了?

也许并没有。尽管波纳佩岛上有采石场,但是这些采石场并不在海边,将石块运到海边并不容易。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南马都尔的地形特殊。木筏确实可以用来运石块,但是要到达南马都尔需要在涨潮的时候才可以进出,退潮的时候木筏是无法进入的,所以给工人们运石料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一艘木筏每次只能运两到四块石块,所以要运几十万块石块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此外,绍德雷尔王朝统治时期的波纳佩岛上人口很少,大约只有2.5万人。所以除去老弱病残,能参与建造南马都尔的人并不多。

看来,要解开南马都尔的建造之谜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易茗摘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5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木筏神殿考古学家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穿越回古希腊过“现代生活”
瀑布前的神殿
原始人的神殿
顺流而下的木筏为啥比流水快
通天木筏
小木筏挑战太平洋(下)
小木筏挑战太平洋(上)
考古学家
考古学家是怎么知道地下有遗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