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良金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对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为此,本文探讨了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15-12-25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创设情境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克服困难的动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值得我们反思。笔者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认识到:学习兴趣是顺利完成学习内容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阅读内容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万事开头难,阅读课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教师要研究教材和学情,巧妙导入。例如,在《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位于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内的李大钊烈士陵园,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而修建的,在墓碑上有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碑文指出:‘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同学们,对于革命先驱李大钊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及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你们都不大了解。今天,就让我们通过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跟随作者一起回到那令人难忘的岁月,感受李大钊烈士的伟大情怀吧!”
二、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体验
俗话说:“人在山外觉山小,人进山中知山深。”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知识的主动参与者。”要让学生获得阅读体验,不只是靠教师的讲解就可实现的,而是要亲自去实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备课、上课关注的并不是学生的学习状态,而是经常以成人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把自己的阅读理解强加给学生,全然不顾学生接受和不接受。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参与和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小学生通过阅读探索课文内蕴含的意境和思想,把自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通过体验加以理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需求,就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思考和探讨。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会学习
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益。笛卡儿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不是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获得知识,而是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课堂的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使其终身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才能形成持续学习的理念,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小学生的阅读效率和分析能力均较低,对书中的部分内容不理解,达不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因此,要使学生的阅读变得有意义,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技巧,以提高阅读效率。
四、要把真金度予人——课堂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就是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多鼓励,少批评,不仅可以让学生有动力去思考,对于学生的心理发育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采用一种有趣、简单或是奇特的方法去思考阅读内容时,教师都可以对学生加以鼓励。往往一句口头鼓励,学生就会非常开心。这样让学生处在一个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阅读环境之中,对于提升阅读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通过鼓励学生,使其感到和谐放松,在鼓励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影响到日后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了解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优化阅读教学过程,保证阅读教学的高效性,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上一条高效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