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头士”击溃超级大国

2016-04-29 05:13章鲁生
特别文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列侬当局苏联

章鲁生

一支摇滚乐队可以促使超级大国崩溃?英国纪录片制作人伍德海德的《披头士如何震撼克里姆林宫》一书指出:冷战年代,西方流行音乐对苏联年轻一代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后果深远的影响,加快了“文化铁幕”的瓦解速度。

支持摇滚乐曾是种冒险

20世纪60年代的一天,在列宁格勒的芬兰火车站,苏联青年瓦辛被一名警察拦住,原因是他留着一头“另类”的长发。

“你不是苏联人!”不容瓦辛辩解,警察便伸手扯住他的头发,拖着他穿过站台。周围的人群发出哄笑,瓦辛痛得大喊大叫,生怕自己就此被送进拘留所。作为“披头士”的粉丝,瓦辛的长发既是对偶像的模仿与致敬,也是受其影响而“离经叛道”的表现。然而,追逐这支英国摇滚乐队的代价是沉重的。他多次被捕,进而被控“破坏社会秩序”。

瓦辛认为,披头士在苏联一度成了衡量正义与否的标尺。“当局说,听那种音乐等同于散布西方思想。而在我和很多同龄人看来,如果有人说披头士的坏话,我们就认定他和我们不是一路人。”

俄罗斯作家和乐评人特洛伊斯基,用更直接的话语评价披头士的“政治效应”:“当年,西方世界不惜花费数百万美元成立各种机构,意图使苏联政权垮台。但我确信,这些愚蠢的冷战机构引发的冲击,比区区一支披头士乐队所造成的要小得多。”

彼时,东西方之间正尖锐对立,不时发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这样的局部摩擦;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西方世界则面对左翼浪潮的压力。此外,二战后长大成人的一代青年,面对高速工业化带来的剧烈变化无所适从。而苏联摇滚乐的处境要艰难得多。1957年,官方媒体称摇滚乐是“西方腐化堕落”的标记,接着,摇滚乐唱片大批被没收,类似摇滚乐的演出遭取缔……

至于披头士的声音是如何传入苏联的,乐评家和史学家至今未有定论。20世纪60年代时,披头士乐队的磁带已在不少年轻人中间私下流传。当时是一名建筑师的瓦辛,正是在偶然听到“披头士”们的演出后,“发疯般地”喜欢上了这群英国人,冒着踏入“雷区”的危险,搜集他们的每张专辑。1966年,他在家中成立了苏联首个“地下”披头士俱乐部,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者。

列侬战胜了列宁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年轻人的叛逆情绪日渐增长。如伍德海德所指,对当时的苏联披头士粉丝来说,“西方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好的……人们开始按照相反的思路去理解这么多年来被灌输的思想,认为如果当局把某种事物说得很糟,真实的它必定无比美妙”。一些模仿披头士的苏联本土乐队随之诞生。现年56岁的谢夫恰科说,他是在勃列日涅夫掌权的“停滞”时期迷上摇滚乐的,于1980年创建了未获官方许可的DDT乐队。

曾任俄罗斯副总理的伊万诺夫,也曾是狂热的披头士粉丝。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伊万诺夫一口流利的英语就是借助听西方流行音乐打下的基础;听歌过程中,他还悟出了这样一条道理:“苏联官方的宣传是一回事,现实生活是另一回事。”

苏联政府当然不会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他们意识到,披头士的“煽动性”不可小觑。因此,除了对前者的歌曲加以查禁,当局还开动宣传机器,试图贬低这支乐队的形象。

应该说,克里姆林宫对西方摇滚乐的防范并非精神过敏。“维基解密”网站公布的一份备忘录披露:20世纪70年代,华盛顿制订了一项计划,打算派麦克林、米歇尔和泰勒等著名流行歌手前往苏联巡回演出,以赢得公众支持,为“击败苏联共产主义”服务。

直到戈尔巴乔夫上台,当局对摇滚乐的控制才渐趋放松。戈尔巴乔夫的一位助手后来证实,“披头士使我们开始抵制苏联体制”,“列侬战胜了列宁”成为包括官员在内的许多人的共识。1991年9月28日,一场规模空前的摇滚音乐会在莫斯科拉开帷幕。彼时,距苏联解体只有3个月而已。促使苏联崩溃的因素非常复杂,但以披头士为代表的西方流行文化无疑是推手之一。

(摘自《青年参考》 图/亦晨)

猜你喜欢
列侬当局苏联
Imagine
“豆荚中的两颗豆子”
基于资产负债表的货币当局绩效分析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