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小孩教不坏

2016-04-29 18:59林清玄
特别文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身教红豆杉榕树

林清玄

有一回参加有关青少年问题的座谈会,与会的专家都大谈教育问题,最后轮到我发言,我说关于教育我的看法很简单,只有两句话,第一句是“好的小孩教不坏”,第二句是“坏的小孩教不好”。与会的人都大感惊诧,既然是这样,教育就无用了,还需要教育干什么呢?

这两句话并不是反对教育的功能,而是说透过教育所能做的事情实在是非常有限,因为每一个孩子投生到这世界就像是一粒种子,种子虽小,却一切都具足了。假如这一粒是榕树的种子,那么就要以榕树的特质来帮助种子的成长,纵使用尽一世资源,也不可能使榕树的种子成长为松树,或成为现在最昂贵的红豆杉。

教育可以做的范围大概如此,即使再天才的教育家也不应该渴望把榕树变成松树。我们很多教育,似乎都是在努力着,希望每一个小孩子都成为红豆杉,于是耗神费力地做改变种子特质的工作,这是因为大家都相信红豆杉才最有价值的缘故。其实,红豆杉固然可以做雕刻、做家具,平凡的榕树又何尝不能做风景呢?

教育,是在使一棵红豆杉长成好的红豆杉,尽其所用;也在使一棵榕树成长为好榕树,不负其质。如果教育是使红豆杉变成榕树,或让榕树长得像红豆杉,那就完全错了。

“好的小孩教不坏,坏的小孩教不好”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教育最要紧的是唤起人内在的渴望,而不在于填塞什么内容。一个小孩如果内在的渴望被唤起,真正想为这渴望去努力,他就不容易变坏了。这渴望,就是我们幼年时代常常写的作文《我的志愿》,那志愿如果不是口号,而是了解自我本质后的确立,渴望就产生了。很多充满创造力的人物,他们并没有成为艺术家的教育环境,由于他们的成就动机(也就是渴望),他们走上了自我教育,就比较能成功。

反之,一个孩子的内在渴望没有被唤醒,他可能造成两个极端,一是庸庸碌碌终其一生,一是充满反社会的倾向。这就像我们不管土质,把洋芋、番薯、稻子、西瓜、松树全部种在一片地上,有的不会结果,有的就会破坏水土。其实,教育的原理由大自然的培育就可以看到。

“好的小孩教不坏,坏的小孩教不好”的第三个原因,是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要孩子有好的本质,必须自己先有好的本质,这样孩子们就不至于因环境的关系走上岔路。这道理很简单,就像小的孔雀一定要养在孔雀群中,它才会知道如何学习开屏,做一只美丽的孔雀,孟母三迁的道理也在于此。

这种身教重于言传的说法,用现代一点的语言就是“典型的确立”。我们的孩子如果从小有好的典型或偶像,那么纵使教育没有提供足够的资源,他依然有成就动机,成功的可能就大得多。

我们大致上都可以同意,关于教育,人格比学问重要,智慧比知识重要。一个孩子若有健全的人格,而且有生活的智慧,不仅他自己会过得平安快乐,也会成为社会的正面因素。如果我们教的许多有学问、有知识的人,人格不健全,生活贫血,那才是整个教育、整个社会的悲哀。“好的小孩教不坏,坏的小孩教不好”的结论是,如果钻石被磨出来了,不管怎么包装,依然都是耀眼的。

(摘自《广州日报》 图/亦晨) 本栏编辑:九木

猜你喜欢
身教红豆杉榕树
榕树街121号
浅谈在教育中身教大于言传
榕树
红豆杉
言传不如身教——漫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
南方红豆杉濒危原因及保育技术
榕树
身教重言传 最美孝为先
TACE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对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研究
身教重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