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引发父子大战,“古玩医生”难补亲情裂缝

2016-04-29 00:00:00刘志杰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2016年6期

虽然始终受到国家管控,但是受近年来收藏市场不断升温的影响,作为“国之重器”的青铜器的私下交易一直暗潮汹涌。家住河北保定的王毅,原本是一位出色的古玩医生,不但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时代风格深谙于心,更对那些繁密的纹饰了然于胸。多年修复的经历,让他们见惯了文物升值后的得意张狂,也见惯了器物尽毁后的黯然神伤。他便从不多管闲事,直到前不久,他违心地接手了一件赝品复制,本打算修复一段破裂的父子关系,却想不到围绕这件看似精美的“青铜器”,却导致了令人意外的结局……

传家宝引来父子之争

2015年10月,保定的退休老人周作明因买房和老伴儿独住的事又和儿子周顺吵得脸红脖子粗,最后父子俩不欢而散。

当晚,周作明气得吃不下饭,多年来的艰难和辛酸也齐刷刷涌上心头:二十多年前,妻子因病离世。周作明唯恐独子周顺受委屈,拒绝了很多人想为自己再找个老伴的好意。硬是一个人既当爸又当妈地将周顺拉扯成人,送他考上大学,找到工作。

在儿子娶妻生女后,他又变成了家里的保姆,不但天天接送着孙女,还做着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就在他感觉儿子已经用不到自己时,晚年的爱情也悄然来临,他结识了同小区的丧偶妇女明香,明香为人朴实善良,平时给经常出差的儿子看家。周作明平时的缝补洗刷她没少来帮忙。两个惺惺相惜的人情投意合,很快便有了再组织一个家庭的想法。

谁知周顺却根本不体量老人的心情,在他看来,反正老人都已经单身过了这么多年,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再说,自己工作不到十年便辞职下海,开办了一家服装企业,已经混成了有头有脸的体面人物,可不能因为老父又闹着娶媳妇遭到人们指指点点。为此,父子两人没少闹矛盾。最后,周作明一气之下,从家里搬了出来,住进了明香儿子的家里。

周作明想单独买一个小房子和明香居住。可是因为没有退休金,手头并不宽裕,他想让周顺出一部分钱,可是同儿子商量了三次,连一分钱也没要出来。

其实,周顺这么做有着自己的担心:自从手里有了钱,他便迷上了收藏,尤其是那些器型雄伟、纹饰瑰丽的青铜器更让他痴迷心动。

在他的记忆里,父亲有一个老是挂着大锁的箱子,那是从懂事时起,父亲就告诉他那是家里祖传的青铜宝贝,也是不许任何人触碰的禁区。几乎每次他想打开,都会遭到父亲的呵斥。如今自己大了,周顺便想让父亲传给自己。不料,父亲一口回绝:想接到咱家的传家宝,等我咽气了再说吧。

为此,周顺常常怨恨父亲的抠门,那件从来没见过什么模样的青铜器也成了他整天惦念的宝贝。如今,父亲又要娶后妈,还要买房子,万一两人登记结婚,那件青铜宝贝可就多了一份被瓜分的危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坚决不肯给父亲买房子,想通过这些手段逼两个老人分开。

想不到,和父亲争吵后的周顺突然交上了好运气:几天后,发小王毅给他打来一个电话。王毅是保定有名的青铜修复师,人称“古玩医生”。年少时曾跟随修复大家马承源学来一手青铜器修复的精湛技艺,如今已经从事专业的修复工作二十多年。

周顺能从一个门外汉变成青铜收藏的行家里手,平时也没少向他请教。知道他认识行里人多,周顺叮嘱他:遇到什么好货,不要忘记给自己留着。

王毅告诉他:自己刚刚接到一桩生意,有个藏友托自己修复一件青铜豆,并有意以20万的价格出手,自己见这件器物不错,想让周顺前去看一看。

周顺听了很高兴,马上赶了过去。眼前这件蟠虺纹青铜豆让他非常惊喜:通高二十多厘米,子母口,圆鼓腹,有两个卧兽作耳,不但构思巧妙,纹饰也繁密精美。看了后周顺不禁惊呼:这绝对是青铜器中少见的精品呀!明显属于春秋时期豆的风格。

“眼光不错。”王毅夸奖老友,开始指向器物上的残缺:除了断为两截外,豆盖上还有个明显的洞,腹部还出现裂痕而扭曲变形。因为青铜器破损是很正常的事,正所谓“十器九修”,周顺相信:凭王毅的技艺,肯定能修复如初,仍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见价格相当,周顺马上将20万交给了王毅,并叮嘱王毅快点开工修复。

古玩医生妙手回春

为了催促进度,周顺此后便成了王毅那里的常客。整件青铜器的修复,竟如同一位病人住院:王毅定神凝气,先捧着青铜豆“看病”。通过观察分析,方好对症下药。

为了正形,他给宝贝扎上了“绷带”,他沿豆腹的裂痕外固定好两根细绳,在豆口的两根细绳间插入一根小木棍,通过搅动让绳子慢慢收紧,紧到一定程度便置之不理。

为什么不收紧了呀?周顺忍不住催促。王毅慢条斯理地告诉他:两千年的器物,老胳膊老腿的,可不敢急着掰扯。

此后,不论周顺急得怎样抓耳挠腮,王毅仍不紧不慢地一天只紧一扣。漫长的等待中,他也只好陪着王毅看书喝茶,无事可做。

正在这时,周顺又接到老爸周作明的电话。周作明告诉他:自己已经买上了一套小房子,虽然不会和明香举办婚礼,但是想叫上双方的孩子凑到一起吃个饭。周顺本来就因为青铜豆的修复心烦意乱,哪有心情顾上老爸的事情,他很不耐烦地说:我不去凑热闹,你们愿意吃就吃!然后毫不犹豫地挂了电话。

坐在一边的王毅早也知道了他的家事,一再劝他回去看看老人,至少不要失礼。可是,周顺心里又因另一件事乱成一团:父亲哪来的买房钱?难道是明香掏的私房钱?那“欠了债”的父亲会不会把传家宝拿出来抵债呢?他越想越后怕。

在周顺又望眼欲穿地等了近二十天后,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通过细绳不断收紧,涨裂的豆腹终于恢复了周正的模样,那条裂痕变成一道几乎看不到的细线。此时,王毅也终于敢大刀阔斧地动手术,将细柄也与豆腹牢牢地接合在一起。

周顺几乎要拍手叫绝,可是,王毅告诉他,盖上的那个洞才是最大的难点,因为缺失需要“无中生有”。几天下来,终于最后一点瑕疵也被成功解决,整件器物已经完整无缺。

“太棒了!”周顺开心地大喊着,一把将青铜豆捧在手里,再不肯放下。

人欢无好事,偏偏在这时候,老爸周作明又前来给他添堵:原来,从老爸外出独住后,周顺就再没付过赡养费。如今周作明血压高的老毛病犯了都没钱医,不得已才厚着脸皮找到儿子要。本来好好的心情被破坏,周顺顿时冷下脸:以前只养你一个人,出多少钱我都没意见。现在你让我掏钱,到底是养你还是养她?一顿奚落差点将老人气得浑身发抖。

见儿子不出钱,周作明正要离开,却看见了周顺捧在手里的青铜豆,因此气更不打一处来:逆子!有钱买青铜器,却没有钱养老人!

想不到,因为他的话周顺还得了理:“还不是因为你当初不肯将传家宝给我,我才被逼花钱到外面买的。”说着他还冲父亲炫耀,“怎么样?不比你手里的宝贝差吧?”

周作明气得两眼发黑,不再搭理他便拂袖而去。

尴尬真相引来一地鸡毛

第二天王毅又打电话告诉他:在修复过程中,通过对青铜豆铭文的辨识,自己分析那本来应该是一对宝贝,如今通过向藏友询问,也确定了自己的判断。因此他问周顺,想不想将另一只也买下来。

听了这话,周顺才知道自己只顾一时高兴,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青铜豆起初是盛肉酱或黍稷之类的器皿,后来演变成祭祀场合的礼器,往往是一左一右成对出现的。如今藏家只卖一件,肯定是“留根”想卖个大价钱。

收藏圈里,从来都是成套的文物才值钱,缺了另一半的搁谁头上都是心病。王毅的话马上让周顺一下便心动了,他马上委托王毅尽快和藏家联系。

几天后,王毅果然从藏家手里将这个豆也带了过来。虽然藏家不愿出面交易,可是却探出了藏家的底限价:60万。

周顺发现眼前这件青铜豆的器形、纹饰都和自己那只极为相似,一看就是天生配对的宝贝。可是,明明是两件宝贝团圆的好事,周顺这次却总感觉高兴不起来,因为自知别人设局自己还要跳,并为此花了大价钱。

偏偏在这时,他因收购一件兽面纹尊结识了河南的方老板。为了显示自己的阔气,他还向方老板炫耀了自己的藏品。不料,方老板对后来收藏的青铜豆却提出了质疑:我怎么瞅着象是烟云涧的东西呢?

周顺连连笑着摇头,看他不以为然,也为了揽下他这个大客户,方老板表示愿意管吃管住,再三邀请他到国内青铜器高仿第一村——烟云涧去看一看。

步入河南省伊川县烟云涧后,周顺才彻底傻了眼:随处可见“出售青铜器”、“批发天子驾六”等招牌。方老板告诉他:这个村里,有300户人家的男女老少都做青铜,年产值过亿元。小到1公斤的扑手,大到超过千公斤的人面鼎。每年这里都有难以统计的仿古青铜器流向世界,加起来绝对能做两艘青铜航母。

周顺随便走了几家家庭作坊,发现虽然都规模都不大,但是产品却琳琅满目。他还特意将自已新添的青铜豆给几个工人看,工人不屑一顾地回答:这一看就是假的,别说是这玩意,就是马踏飞燕、莲鹤方壶等声名显赫的珍贵文物也能仿出来。听了这个回答,周顺感觉胸口如被人重重捅了一拳。

方老板帮着分析说:我估计,你是钻进别人设的套里了。那人事先带着一件真货前来仿制了一件,然后将假货卖给了你。

因为花大钱买赝品,周顺非常生气,可是他想不明白:到底是藏家还是王毅在其中搞了鬼。回来的路上,他就将这个真相告诉了王毅,声称就算讨不回钱来,也一定要为此事讨一个说法。很显然,他的盛怒让王毅有些手足无措,对方含糊地匆匆挂断了电话。

周顺没有回家,而是径直去了王毅的工作室。他一脚将门踢开,却惊讶地发现老爸周作明也在。他的手上还捧着一只青铜豆,那件豆和自己后来买到的一模一样。没等儿子开口质问,周作明就大声说:不要难为人家王大师,主意都是我出的。

这一幕出乎周顺的意料,就在他发愣的时候,王毅将他按进沙发里说:半年前,老爷子托我修复青铜豆并转手给你,从中我了解到了老人的不易和心酸。为了帮他,我也曾多次劝戒过你。可是你不知悔改,还变本加厉。不得已,我才听了老爷子的主意,利用去河南为朋友进货的时机,仿制了一件你们的传家宝,才让老爷子的赡养费有了着落。

弄了半天,自己竟被亲生父亲骗到了头上,周顺一肚子恼火无处发,忍不住埋怨老爸:你为什么要骗我呀?!

周作明冷冷地告诉他:就是要让你明白,原来该成双成对的东西,可是有人从中横加阻挠,乱生枝节,凑不到一起的滋味那是多么痛苦!如今,钱我拿到了,不管你甘不甘愿,这事与小王师傅无关。

周作明没想到,周顺当即就拨打了报警电话,状告王毅用古董造假骗钱,周作明自然也脱不了干系。父子本已破裂的关系,跌入冰点。周作明一怒之下将手中的另一青铜豆砸向地上,人也气得晕死了过去。

此后父子俩与古玩医生,因为这个官司对峙公堂,几次下来,亲情没了、信誉没了,最后不得不私了。周作明不到两个月抑郁而终,王毅也因此将工作室关闭了。周顺背负着为了钱状告亲生父亲的名声,也悄悄搬出了原来的院子。

一对青铜豆惹出了家破人亡,人财两失。如今,王毅总会伤感地摆摆手:修复青铜器算不了什么,如果能将亲情修复如初,那才是真正的高手。

编辑/张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