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一处幽深的巷弄里,有家只在周末营业的个性厨房,通过网络招募来的临时厨师可能是明星、催眠师、公关女汉子,但个个厨艺精湛。食材则来自一对80后白领小夫妻,在大别山承包的800亩广袤山林间。
为品尝到久违的山野健康食材,城市精英们不惜以竞价拍卖的形式,抢购一顿深山美食,却要经过老板夫妇从品格到兴趣爱好的筛选!就餐之余,还能欣赏和购买老板娘设计的棉麻裙、贝壳项链等复古服饰。本不打算藉此赚钱的夫妻俩,却在活色生香中年赚得数百万。
放弃50万年薪种菜去
在上海华亭路一条深深的巷子里,有一个用竹子搭成篱笆的独门小院,石径通幽,鲜花盛开,这便是“吃好·穿好”社交厨房。黑板上的一段话阐述了厨房的宗旨,以及主人阿彬和妻子韩勤儿的初心:“这里不是餐馆,这里没有大厨。每个周末,我们都会邀请几位朋友掌勺,他们有手艺有故事,用深山食材做拿手菜,围坐在一桌吃吃喝喝,在食物的色香味里,学几道美食,识几个朋友。”
广告人出身的阿彬,如今在大别山养鸡放牛种菜,然后运回上海弄堂,每周做几桌有故事的菜。在把山野食材带给都市人,并交到众多精英朋友的同时,他和妻子也赚足了名气和“绿色钞票”。
1981年出生的阿彬,本是上海一家4A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月薪四五万,堪称白领精英。但在这一行埋头做了13年后,他不由心生隐退之意:“总觉得广告世界很虚,满脑子天花乱坠的创意,有点包装过度,内心却渴望一种真实。”他坦承,广告圈的规则是客户告诉你,它的东西有多好,你就负责技巧性地说服消费者。但实质上,广告人压根不知道产品终端究竟是好是坏。
2013年底,他带着韩勤儿回湖北老家过春节,看到一大片荒芜的山地。置身其间,天高云淡,空气清新,远处几声鸡鸣,反而添了份宁静。“这里不就有我一直渴望的诗酒田园生活吗?”那一刻,阿彬想起小时的梦想,就是脚踏实地劳作,有个“贴地气”的人生。何不回农村,做些有乡土情怀的事儿?例如种些食材,让真实从吃进嘴里的食材开始?
刚开始,阿彬的父母非常反对: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在城市里打拼,好不容易扎了根,又回来做农夫?阿彬说,他这叫顺应内心,回归乡土。倒是妻子很支持。韩勤儿也是广告创意人,同时还是服装设计师、室内设计玩手、旧物收藏者、涂鸦爱好者等。总之,是典型的朝三暮四没个定性的城里姑娘。对阿彬回家开农场,她也是向往的,觉得比起城市里虚浮生活更有意义。
就这样,阿彬辞职带着妻子从城市来到深山,包下了800亩山头,把十几年的血汗钱全搭了进去。从鸡苗、牛犊、黑毛猪仔开始,纯粮喂养,还“绑架”了父母、亲戚、邻里,全都帮他看农场,做农活,阿彬给大家发薪水。
在阿彬的“真食农场”中,家畜都是吃纯粮长大的,比如玉米、谷子、黄豆,坚决不使用化工饲料豆粕。他说,现在市面上的大豆油,大部分是使用“化学浸出法”提取的,把粉碎后的豆子放在氢气油里浸润,让油脂分离,充满了健康隐患。
他用玉米、稻谷打粉,炒黄豆磨粉,给自己养的鸡补充蛋白质,人工成本极高,费时费力。阿彬的叔叔说:“照你这样的养法,迟早要亏本。”阿彬回答:“如果光从挣钱的角度,我肯定不会做农场,我希望从我的农场出来的家畜,是品质好的稀缺产品。”
老家大别山的好山好水好人家,让阿彬的梦想很快成真。农场里有了产出后,阿彬两口子开了个淘宝店,经营自己的品牌。因是纯绿色无污染产品,他卖得很抢手。
在上海小巷开个“社交厨房”
一开始,阿彬的“真食”只在线上售卖,后来之所以过渡到线下,是夫人的创意。2015年初的一天,韩勤儿回上海探亲,看中了华亭路老弄堂里的一个小院。她想在此开间厨房,适合发呆会友,供朋友们闲来组个局,把阿彬的“真食”在这个私享厨房里变成一道道美味,让深山和厨房构成了一个连接乡村与城市的载体。
两口子一筹划,弄堂的位置较偏,空间也不大,怎么开食堂?韩勤儿的定位是将它做成有趣的社交厨房,名字叫“吃好·穿好”。提供美食之余,还能展出她设计的个性服饰。于是,就这么开张了。
既然是厨房,就须有厨师。但在这里,只做得一手好菜是“上不了台面”的。首先是厨师要有趣,每个人都可以申请当厨师,分享自己的拿手菜。作为回报,厨师可以免餐费。但在正式被阿彬接受之前,“大厨”还要先露一手,征服老板和老板娘挑剔的味蕾。如能过关,阿彬夫妇还会为厨师在电脑上存档,记录下他的个人情况、兴趣爱好、擅长菜品等。
但厨师不仅要会做菜,还得是个有故事并会讲故事的人。在社交厨房,厨师是客人们的朋友,他不会一直在后厨忙活。他会在拥挤的厨房里交流菜肴的做法,会在餐桌上讲述个人经历,在觥筹交错中感受食物的爱意。
其次食客也要有趣。一顿饭结束,要让每位来客多一段人生经历。“这或许就是我们的本意。在这个小空间里,见识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故事,让自己的生活也过得活色生香。”阿彬满足地说。
至于收费,一开始他定位每位食客300元左右。因为从大别山老母鸡到黄牛肉、黑毛猪,再到采自雨后山林的野蘑菇等食材,不仅品质有保障,也是都市人难得能品尝到的。当然,如果你是位足够有趣的食客,老板乐意请客!
饭后,在“吃好·穿好”享受一段音乐,一杯咖啡,再选购一两件老板娘亲手设计的棉麻长裙、粗布汉服、贝壳项链等服饰,也成了不少食客的必选项。“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能带给陌生人惊喜,我觉得很幸福了。没想到竟还能赚钱,太爽了!”韩勤儿开心地说。
2015年4月,阿彬夫妇邀请到了一位心理治疗师当主厨,这顿饭的主题是“催眠师的销魂午宴”。当天,那位催眠师烹饪了番茄烩牛骨、香椿炒土蛋、油焖春笋等拿手菜,还有香甜可口的荠菜馄饨作主食,黑芝麻汤圆作甜点……在赢得一片赞美、心中无比愉悦的同时,他也通过边吃边聊,与一众食客们成为了相谈甚欢的朋友。
一顿午餐结束后,食客们开始要求催眠师“施魔法”,催眠师用了20分钟时间把大家催眠并唤醒,又为在座的各位朋友普及“催眠”的各类知识。
“我们常聊些有趣的话题。”阿彬说,比如有一天,两对家长带了两个孩子过来,他们就聊关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在讨论中,食客们总可以听见些有意思的观点,不管你同意与否。比如有位家长说“要允许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平庸的”、“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活的美好”……这些萌生出来的观点会让这顿午饭或者下午茶变得有趣。
接下来,厨师有作家、插画师、“有1001个故事的公关女汉子”……有时大家还会带上自己珍藏的好酒、好茶、好果、好特产,与阿彬夫妇一道分享。作为回报,阿彬夫妇也会回赠大家山野特产。饭厅门前挂着一个开饭钟,到点开饭了,就摇摇铃,吃饭也变得有了仪式感。
活色生香中“玩”出大事业
因为每一种食材都堪称深山野味,每一顿饭都很有意思,每位厨师都有各自的拿手菜……“吃好·穿好”渐渐声名鹊起。各路吃货会争相报名抢板凳,带着各自奇妙的珍藏,来这里一道分享。这里不缺天南海北的特产、美酒美食;再搭配女主人设计的各色以“自然舒适”为主旨的服饰售卖,最终应了这个家的名字“吃好·穿好”。
但随着食客的应接不暇,阿彬和韩勤儿不得不考虑扩张。2015年8月,他们又在延安西路附近的老弄堂里,租了个带小院的两层楼房,第一个分号正式成立。
不同于传统饭店的是,这种“社交厨房”只需一人就能管理过来,当然也要身兼主人、收银员、服务员数职。免费大厨,依然是从“网络海选”中来,既为店家节约了不菲的工资开销,还能为食客们带来“每一餐美食的口味绝不雷同”的惊喜和新鲜感。
现在,阿彬的父母和舅舅在帮忙经营着农场。每个周一,他从上海回老家,打理农场的琐碎事务,周五带着新鲜食材赶回食堂。尽管生态食材的成本较高,但阿彬夫妇靠着真实、细心和创意,培养出了一批忠实的粉丝,其中甚至包括韩寒、黄奕等明星。
一个周六,韩寒携夫人和朋友们来“吃好·穿好”时,还自带了俩厨师:一位IT名人,一位女演员。韩寒一落座就笑着报怨说:“你们家的店好难找啊,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阿彬认真地说:“其实我们不希望太多人知道,首先是因为食材的小众以及高成本,其次周末是放松的时间,朋友们当然希望能在一个清静地方休息,而不是在大街上。”韩寒很赞同他“不是在开店,而是给深山食材在大都市找了个落脚点”的理念。
餐后,韩寒喝着阿彬夫妇亲手加工而成的果饮,与这对不走寻常路的夫妻越聊越投机。“阿彬,你直接搞个会员制吧,我和朋友们先定一些。”临走时,韩寒意犹未尽地说。显然,他对阿彬从千里之外运来的深山食材,情有独钟。
发展到2016年3月,“吃好·穿好”已在上海开了3家分店,通过向都市人提供山野食材和妙趣横生的“社交厨房”,阿彬每年可赚六七十万,韩勤儿经营的自创服饰,每年也有近30万收入。
阿彬觉得很多时候,对于美,对于服饰的一些灵感是来自于对身边事物的接触。“生活的基本就是吃、穿、住、用。吃是第一位的,然后就是穿,穿来自于吃那是很正常的。”他开始列举古代人用贝壳做项链,动物骨头做饰品的例子。“我夫人在这一块有自己的灵感,天马行空的。”在吃好·穿好的空间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摆设,比如羊毛毡戒指,小猪长袜,这些都出自韩勤儿之手,食客喜欢什么都可以带走。
“我们本来只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理念输送给大家,让忙碌的城市人享受一个‘田园周末’。没想到,在800亩农场的收益之外,竟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回报!有时你不奔着赚钱去做事,反而更容易赚到钱。”阿彬说,他和妻子大爱眼下的生活,平日“隐居深山”,周末品美食交朋友,每年还有数百万元收益,何乐而不为?
编辑/杨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