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专业化与自主成长的路径探讨

2016-04-29 00:00:00朱曦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6年11期

【摘 要】专业化是当前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一种主流导向,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具有特殊性的专业角色,因而其专业成长也有自身的特殊性。专业自主发展是班主任核心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探讨适合一线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路径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任何班主任教师的专业成长都要经过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其成长的关键节点,然而所有的成长都建立在班主任专业自觉的前提下。立足校本,从实践和问题出发是班主任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专业能力;自主成长;专业化;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8-0017-03

【作者简介】朱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哲学、教育基本理论。

班主任应该是教师队伍中具有特殊性的一个专业角色,因此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指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并能化意识为动力,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付诸实践,激励自己不断更新,通过自主反思、设计与筹划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方式和进度等,以达到专业自主发展和自主更新的目的。

一、从新手到专家的历练

班主任专业自主发展是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在履行班主任职责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动态过程。因此,班主任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是班主任顺利完成自身专业自主发展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这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工作的效率,乃至工作完成的顺利程度。

班主任与一名教师的成长路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也会经历新手适应、角色巩固、稳定上升、成熟发展等不同的阶段。这是班主任在其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是班主任的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方面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其本质特征是自我更新与自主发展。

教师的成长通常被概括为“经验+反思”,相比之下,班主任的成长不仅要“熬”年头,更要注重“实践+经验+反思+再实践”的成长方式。实践的环节是每一个班主任成长的动态基因,因为班主任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处理好“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关系。新手教师容易将“教书”与“育人”相对立,往往会顾此失彼。只有在熟练教育教学基本常规以后,才能逐步掌握“教书育人”的内在原理。

有一项研究表明:在班主任专业发展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区。调查显示,86%的被访者听说过“班主任专业发展”,93%的被访者认为班主任专业化非常重要,64%的被访者认为班主任专业发展关系着班主任的生存与发展,57%的被访者进一步认识到学校育人目标的最终实现与班主任专业化程度密不可分。然而,仍有14%的被访者认为,班主任专业化是难以实现的,它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目标。至于对班主任专业化内涵的认识,学者普遍认为其内涵应包括:专业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专业化的教育态度、良好的教育心理和正确而充分的教育动机。对于班主任是否要搞教育科研这一话题,高达86%的人表示肯定,7%的人持反对意见,另有7%的被访者保持中立。

在对优秀班主任的素质进行排序时,票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独特有效的日常管理方法、正确引领学生发展、有较强的教学业务能力、高尚的师德、一定的德育研究能力。在“影响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因素”方面,64%的被访者认为“班主任自身的观念和兴趣”对班主任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57%的被访者认为“缺乏班主任专业培训”会阻碍到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有一半以上的被访者觉得“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班主任的待遇”等因素深深影响着班主任专业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班主任把专业化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教育态度以及专业化的作用归为班主任专业化内涵。在他们看来,教育科研工作能否展开,是能否实现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重要渠道,而理想的班主任能够做到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将教育与教学并重。这些观点一方面表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不仅不排斥教学业务的发展,还认为应将其包含在内。该部分调查同时传达了这样一些信息:影响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班主任自身素質、自身的观念和兴趣爱好等,超过半数的班主任非常重视学校对班主任的评价,甚至将其归为影响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也可以看出,班主任评价是一种重要手段和机制,对班主任专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另一种相反的观点是:班主任专业发展被大多数的班主任排在了教学业务之后,甚至有些班主任将其放在教师发展的末位。原因大致有以下三方面:(1)社会和学校并没有足够重视和尊重班主任工作,家长对班主任的工作更多的是从责任方面给予期待;(2)在教师评价工作中,班主任评价集中在他们日常工作方面,过于计较量化工作的评价,忽视了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分量;(3)部分班主任对班主任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没有进行妥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水准。因此,虽然班主任对专业发展有着高度的认同和需求,但具体到现实的教育环境和评价制度,它却是一些教师不得已的选择(如评聘职称的需要)。任何工作如果缺乏工作者的原动力和坚定的信心,那么要做好这项工作是非常困难的。从另一方面而言,如果一味强调班主任的工作良心而不考虑其专业成长方面的吸引力,那么这对很大一部分年轻的班主任来说是不公平的。

二、立足校本行动研究的专业成长

从班主任成长的方式看,应该立足校本,走行动研究的路线,结合日常的班级工作与理论学习,研究自己的问题,创新自己的实践方式。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刘永存曾就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做过系列的实验,并提出了专业阅读、主题研讨、班级叙事、实践观摩和建立学习共同体等五种方式。这个系列方式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值得广大班主任教师借鉴。

专业阅读是指班主任通过文献阅读和资料分析等获得理论知识的活动,是形成班主任专业理论素养的必经之路。班主任教师不仅要具有通用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更应该形成自己独特的实践知识,这样才能将阅读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实现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首先要深度阅读、把握他人的经验乃至行为方式,同时进行有限度的尝试性操作,将知识转化为班级管理经验,将阅读所得的文本体验和心理体验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

主题研讨是班主任获得观点支持与提高反思能力的可靠保证。班主任可以与同行、专家等就班级管理中的事务,拟定主题进行对话和讨论,如班主任的第一次如何演讲、如何给学生排座位、如何构建家校联合体、如何组建班委会、如何拟定班级管理制度等问题。一线的班主任可以在专家的引领下就某个具体问题或共同的问题进行诊断与讨论,以求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对策。还可以利用头脑风暴,这种形式可以解决班主任对自我经验的依赖问题,同时也可以丰富他们的日常管理经验和技巧。

班级叙事是班主任进行专业研究并积累成果的有效方式,这同样是促进反思的方式之一。班主任可以每月撰写一到两篇班级管理叙事,并且上传至网络共享平台,通过不同视角的批评,提高班主任自我反思的质量。许多研究表明,反思的质量决定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大多数教师的实践和反思的程度很低,导致他们无法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要克服这个障碍,班主任教师可以与专家进行更多的联系,听取专家的分析,接受专家的批评和建议,也可从同行那里获得有益的反馈意见。

积极参与实践观摩是班主任积累教育经验的快捷方法。上述阅读、叙事、研讨三项活动都是借助符号媒介(包括语言、视频、音频、文字等)进行交流,在场感较低。而涉及切实的班级管理活动,现场观摩至关重要。学校应定期召开实践观摩会,组织班主任教师观摩,并展开讨论。

三、班主任的职业适应与反思能力的增长

新手班主任刚刚在教师这个职业中生存下来,紧接着就面临着要适应学校的教学制度、评价制度以及整个教育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用思考坚定职业信念。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这是每一个年轻的班主任都要经过的职业生涯阶段。然而现有的教师评价制度与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的工作环境、实际的教学工作情况又产生了冲突。外界让他们发展,他们自身需要发展,他们想要发展,但是又与自身的情况相矛盾,这时他们无奈、忧虑,为了“专业适应”他们再次选择了妥协。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困惑,思考或反思才是最好的自我解脱的方法,而这对于一个年轻的新手教师来说,这又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位年轻的教师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对于我们这些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青教师来说,几乎不知什么是“教育科研”,更不知如何进行“教育科研”,对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教育科研”完全是陌生的。我们犹豫着、彷徨着。

一次,学校请来了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的张爱勤副校长,她为我们作了有关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的讲座。她告诉我们:“如果一句话来概括自己多年来从事教育科研的感受的话,就是:迷惘-痛苦-有意义-自觉需要-乐在其中。走过了这个过程,回过来谈教育科研的感受,我就带了一些理性的思考。首先,我觉得教育科研并不高深莫测,小学教师有胜任教育研究的能力与潜质。长久以来“教书匠”的定位,使我们成为一名“教育事务长”,以为我们的天职就是教好书,其实我们并未教好书,只是将一本书枯燥乏味地读给了学生,完成了“饭碗”工作的任务。其次,在工作中我发现,教师对待教育科研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把教育科研看作是駕驭工作的一部分,另一种是把教育科研看作是教育工作之外的一种负担。由此,引出我的第三个感受,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是深远的,在教育研究中开展教育工作,在开展教育工作中借助教育科研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同时提升自己,提升学生。最后我想说,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富有热情。热情就是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所赋予的炽热的情感。”

她的一番激情洋溢的话打消了我们对“教育科研”的望而生畏,给我们前进的步伐添加了动力。于是我们毅然地投入了教育科研的行列中。

反思并不是简单的苦思冥想,也包括整理自己的经验材料,提炼工作素材中的智慧精髓。因此,反思应该包括实践、读书、思考、创造等过程。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年轻的班主任来说,没有思维的行动会失去工作方向,没行动的思维会耗尽我们的工作激情,学、思、行结合才能提升班主任教师的专业能力。

2.用反思提升专业水准。

我们都行动在习惯之中,无论理论怎样丰富,支配我们日常行动的主要还是习惯。特别是对于那些依靠习惯应付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班主任,新的挑战和要求则变成了一种负担。因此,倡导教学的反思性质,提倡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化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则是:“我为什么要反思?”

《礼记·学记》中说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而“自反”和“自强”便含有反思的意思。教师的“自强”是指他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总结经验,并且发现不足。班主任教师可以经常问自己这几个问题:我的教学方法是什么?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吗?我该怎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深刻的反思,才能得到明显的进步,因此班主任要时常保持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反思型教师”相对“经验型教师”而言,首先表现在反思方面。舍恩提出了“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假设,反思性实践既要“反思”又要“行动”,思考和研究不应仅仅是个理论,实践也不仅仅是去“做”,还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和研究。同时,“专家”的活动也是一种实践,只是形式不同。想和做都是认知的途径,并且导致了不同种类的认知。“专家”的传统角色正在向着顾问角色转化,他们与实践者一起反思,一起行动。

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并没有普遍适用的公式可言,这不仅是因为教育本身有许多不确定性,而且教育活动会因教师的个人风格而异。实践证明,每位优秀的班主任成长道路和过程都不尽相同,因而发挥班主任自身的特长或优秀,适当地借助外在的专业资源,通过行动研究和实践创新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专业水准的上升。

【参考文献】

[1]傅桂花.努力构建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个案调查及其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8(4):40.

[2]刘永存.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追求与困境——基于一项实验的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0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