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余:股市新掌门

2016-04-29 00:00:00浦东
莫愁·时代人物 2016年6期

近几年,中国股市经历了大起大落,有人把证监会主席的位子描述为“火山口”,因为“总有灭不了的火,救不完的灾”。

2016年2月20日,证监会主席再次换帅,原农行董事长刘士余出任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原证监会主席肖钢卸任。新掌门为什么是刘士余,他又能否再造牛市?能否解决资本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这些都牵动着亿万股民敏感的神经。

实干家

对于寒门子弟来说,那个年代读书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出生于江苏灌云县鲁河乡一个农民家庭的刘士余不负家人和乡亲们的众望,考上了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在大学里,有看不完的书、听不完的讲座,尤其是身处首都北京,更有探索不尽的花花世界。当时水利工程还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清华大学毕业的学子都能进入中央部委一些很好的单位。但刘士余看重的并不是毕业后的金饭碗,他也没有埋首于书斋之中,而是从师长的言传身教和在一些单位实习的实践思考中,看到时代发展的大势和国家的需要。

刘士余毕业的那一年,已过而立之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按理说正好是进入社会施展才华的好时机,但他心中早有考虑,他要去管理学院继续深造,让自己的知识底蕴更加丰厚,锻炼复合型的本领,才能在改革的浪潮中看清方向,找到国家需要和自我理想实现的契合点。于是他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了朱镕基的学生。

刘士余跟着经管学院的名师学习,他们有的带着海外游历的背景,有的身居中央部委的高位,但教学中老师们从来不讲空乏的理论,而是从一个个民生实际事件中,努力探求出符合中国经济市场和国情的模型和结论。刘士余耳闻目染,养成了严谨务实的学风。

三年的学习时光飞快过去,转眼刘士余硕士毕业。正好这一年,朱镕基从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任上调任上海,随后出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问学业优异的刘士余:“上海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正是需要优秀人才的时候,你愿不愿意和我一起过去?”能跟在老师的身边继续学习,刘士余当然求之不得,于是他打包好行李,进入了上海改革创新的中枢:上海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

朱镕基在上海推动了意义深远的住房体制改革,并公开征求市民意见,上海市有80%的职工与居民参与了讨论。这是刘士余进入社会后触摸改革脉搏历练的好时机,他不仅亲历了此项重要改革,并在随后形成了一些理论上的成果。在三年一线的调研后,刘士余发表了一篇论文《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他在文中提出向住房商品化过渡必须进行六大改革建议,还清醒地意识到改革需要时间稳步进行,但是一些方面却可以快速突破,例如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公房租金、大力发展合资建房和集资建房,继续向居民出售公有住房,坚持实施新房新制度,逐步扩大住房金融制度的试点范围。这些观点和建议,很多都在随后的住房制度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实施。

1991年,邓小平来上海视察。朱镕基向邓小平汇报了浦东开发开放中“金融先行”的一些打算和做法,邓小平听后说:“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邓小平提出了对我国经济建设至关重要的金融战略,指出了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刘士余被邓小平敏锐的思维和非凡的判断力深深折服,从此对于金融领域的关注与日剧增。

银行家

1991年3月,朱镕基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之后,刘士余也从上海回到了北京,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任职,随后进入中国建设银行和央行,从此再也没有离开金融领域。

在央行工作期间,刘士余分管过金融稳定局、金融市场司、条法司、支付司和部级协调等央行的核心部门及重要事务。在央行诸多学者型的同事中,刘士余的经历并不算特别丰富,没有在海外教书的经历,且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及著作也并不充栋,但他的研究思考很多都是切中我国经济金融体系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透彻且建议准确。

这一切来自于他一贯的实干派作风,真知来自于实践。他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奔赴各地一线调研,具体了解实务的路上,在亲身感受和实践基础上,形成针对性的发展和监管思路。

在金融领域,刘士余算是半路出家的,但他坚信勤能补拙,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钻研和学习,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专家了。在刘士余的办公室背书架上,摆满各类经济类书籍,《最新国际金融工具》等金融类书籍与WTO等经济类书籍一字排开。这些书并不是摆设,刘士余每一本都精读过,经常看书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所以即使面对比较陌生的领域,他也能很快进入状态。

在担任央行副行长期间,刘士余是几位副行长中最低调的一位,媒体露面频率不高,公开的个人资料也比较简单。但这并不代表他对新事物的嗅觉不敏感,恰恰相反,因为深潜于一线调研,他拿出的往往是最有见地的方案和意见,曾被调侃称“刘行长的公文包里满满的重要文件,随便拿出一份都是独家新闻”。

互联网金融兴起后,刘士余喜欢实地走访各类型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企业,听听企业的汇报,也经常召集企业去北京开座谈会。在主管支付和互联网金融期间,他的思路颇为开放,在调研时也不会先预设一个态度,而是听取意见。在深度调研,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他开始积极推动《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同时,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他也有清醒的看法,指出互联网金融机构不能“越界”触碰法律“底线”:一个是不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另一个是不能非法集资。纵观2015年互联网金融P2P行业的发展,无论是e租宝、金赛银、MMM等平台引发的互联网金融地震,还是鑫琦资产跑路事件,刘士余早在两年前警示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都很深刻。

在调任农行之前,18年央行的工作经验早已把刘士余打造成金融专家,有中国互联网金融“大家长”之称。

新掌门

2014年年末,刘士余正式从央行调任到农行任董事长。过去由于农行主要经营农村领域的贷款,网点多、人员多,在四大国有银行中,农行的资产质量并不出色,但中央希望农行在上市时能够打得漂亮,所以为了推动农行的改制上市,将很多尖兵都集中到农行。

刘士余踏上新的征途,他并不畏惧啃硬骨头。作为农民的儿子,能够为农行可持续发展做点事,为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做点事,他感到很光荣,更感到责任重大。2015年3月,刘士余来到广东清远考察时指出,农行一定要尽快实现“惠农通”助农取款服务点覆盖每一个中心村,加快金融服务站的使用,进一步完善村镇地区的金融服务环境。

大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方面,截至2015年年末,农行贷款余额达5907亿元,比2011年年初增长128%。刘士余领导下的农行在发展的同时并未放松对农村和农户的支持。随着刘士余这位互联网金融专家到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他也带给农行诸多变化。2015年4月,农行升级了B2C平台——掌上银行3.0,融入了消费电商和社交即时分享功能,将作为农行互联网金融战略中未来B2C核心平台。

2016年2月,刘士余又开始了一个新角色,出任证监会主席,成为中国股市的新掌门。2月23日,刘士余履新后的首个交易日,沪指上涨60余点,重新站上2900点。股市的表现反映出股民的心态,但比技术性反弹更艰巨的是真正管好资本市场。

2015年以来剧烈波动的中国股市,让刘士余深感“责任重大,而且越来越重”。他长时间从事民生金融,深知老百姓挣钱不容易。因此,他在上任后首度面向证监会官员的讲话中称,当前证监会主要任务包括:严格监管市场、严查操纵股市和积极引导外部资金入市。而他的监管思路很明确: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只有监管才能保证改革的措施顺利实施。

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刘士余多次提及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两个简短的回应,让刘士余的法治化思维跃然清晰。

股市新掌门刘士余虽然没有证券市场职场经验,但他依然有后续的杀手锏,就如他挑战过的一段段经历,先沉下来研究市场,然后以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中国股市症结,制定治理当前股市乱象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