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伊始,他用5000多件纯手工定制旗袍,扮靓了几代女人。如今,98岁高龄的他,依然将每个渗透着优雅的美丽故事缝进旗袍的针针线线中,任时光荏苒,岁月沧桑。他书写了百年上海的旗袍传奇,被誉为“最后的上海裁缝”,他就是海派旗袍大师褚宏生。
“不受待见”的小裁缝
上世纪30年代,褚宏生只身从苏州来到上海,进入当时很有名气的“朱顺兴裁缝店”学艺。因父母的朋友引荐,褚宏生有幸拜店里的招牌旗袍师父朱汉章为师,但顽皮好动的褚宏生并未给师父留下好印象。师父默不作声,主要是碍于朋友的面子,他心里盘算着,褚宏生早晚都会因沉不住气跑回老家去。
褚宏生和所有学徒一样,7点准时到达店里,开始学习第一项基本功——叠起三层布。不到半天时间,其他学徒都先后过关了,唯独褚宏生迟迟不得要领,那布就像故意整他一样,任凭褚宏生如何捣腾,它总是没好气地七歪八扭,急得褚宏生满头大汗,旁边的学徒也跟着紧张起来,频频用余光扫向师父,等待着师父动怒。不想,师父视而不见,示意学徒们进入第二个步骤的学习,用不带线的针穿布,练针法。
一向调皮但不服输的褚宏生,丝毫没有放弃,他快速调整好心态,努力不受其他学徒的影响,终于在天黑前叠起了漂亮的三层布。因为错过了练针法的时间,待其他学徒离开后,褚宏生只好一个人留下偷偷地练习。从未拿过针线的褚宏生,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此时又没有其他学徒可以请教,一针下去,直接刺中自己的食指!但褚宏生仍没有气馁,一针一针地比划着,终于慢慢找到了感觉。
一个月后,最不被师父看好的褚宏生,竟坚持了下来,而不少学徒因为适应不了师父的严苛要求,纷纷撤退,改行去了。此时的师父,虽未对褚宏生完全改观,但多少有了好感。在教盘扣时,师父故意刁难褚宏生,让他必须扎出不同的花样来。本来枯燥的盘扣练习,因师父的要求,反倒让褚宏生觉得有趣起来,他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着各种不同的动物,竟也有模有样。看到成品的师父,心里大喜,却面不露色,训斥道:“鬼点子不少,还得下真功夫!”褚宏生谦恭地领命。
一天,师父突然把褚宏生叫到身边,问:“你喜欢旗袍吗?”褚宏生点头说是。“为什么?”看着一脸严肃的师父,褚宏生不由得内心不安起来,支吾半天回答不上来。师父瞪了一眼,训斥道:“快说!”褚宏生战战兢兢地答道:“以前我最羡慕村里的裁缝,时时有新衣穿,所以我一直想当个裁缝。但是跟着您学做旗袍后,我发现同样一件旗袍,被不同的女子穿了,感觉完全不一样,这点让我非常着迷,我决心这辈子就做旗袍了。”此时,师父才舒展眉头,满意地点了点头。
两年后,褚宏生在量体和打样上,又超越了其他的徒弟。但其他徒弟陆续开始动手干活了,师父却迟迟不让褚宏生动手,继续严格要求他练手工。褚宏生非常不服气,又不敢违抗师命,只能继续在盘扣、手工缝边、开滚条斜边、熨烫、量身、设计中打磨,这个过程,褚宏生规规矩矩学了足足六年。在这六年的漫长时光里,褚宏生终于练就了“手到眼到,眼到心到”的量身技巧,无论顾客高矮胖瘦,一看身形便知尺寸,成了日后褚宏生最绝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