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黄旭华接到北京秘密召集的任务时,妻子刚刚生完孩子三天。妻子拖着虚弱的身子把黄旭华送到门口,对他说:“祖国这个大家需要你,我们这个小家你就交给我吧。”黄旭华用力地拥抱了妻子,亲了亲妻子怀中熟睡的女儿,踏上了去北京的征程。
1962年,思念妻女心切的黄旭华干脆把家安在了荒岛上,但是忙于工作的黄旭华早出晚归,女儿很少能见到父亲。黄旭华有三十年从未回过老家,就连父亲和二哥去世,也没能回家奔丧。直到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成功,黄旭华顺道回家探望老母亲。95岁的母亲终于见到了阔别三十年的儿子,她抚摸着儿子双鬓上的白发,老泪纵横。黄旭华用衣袖擦去了母亲的眼泪,跪在母亲身前哽咽地说:“母亲,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国家需要您的儿子,请您责骂儿子吧。”“儿子,你的事情妈妈都知道了,妈妈不怪你。”
原来,前几天,黄旭华的母亲在《文汇月刊》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这篇两万多字的报告文学记录了黄旭华隐姓埋名的水下人生。读着读着,母亲的嘴唇哆嗦起来。她没有想到,三十年杳无音信、被兄弟姐妹们骂为不要家的不孝之子,竟在为国家做着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黄旭华来到父亲的墓前,仔细地把杂草清理干净,并将刊有自己事迹的那本杂志放在墓前,含泪说:“儿子的事情,相信您也能理解……”陪了母亲两天后,黄旭华就告别母亲,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因其在核潜艇研制方面功勋卓著,黄旭华于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被媒体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因为年龄的原因,黄旭华早已不再从事第一线的设计工作,他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了对人才的培训上。但闲不住的黄旭华在教学之余总会到设计院看看,给研究部门提些建议。在此期间,中国的核潜艇更新换代,迈进了世界一流的行列。
2016年6月,在上海交大120周年校庆上,92岁的黄旭华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勉励上海交大的国防生:国防事业艰巨,要做好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好好学习,锻炼体魄,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