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岛的南端,Sylvie Lamboote一家住在赤柱海边一幢三层景观小别墅里,独特的山顶位置和室内设计,令室内外完美结合,别具风情。
在寸土寸金、格外看重私密性的香港,能拥有一栋临水而居、坐拥海景的房子是十分奢侈、幸福的事。Sylvie在意大利长大,6年前从英国搬到了香港,她和丈夫Federico及5个孩子住在一起。“我们一搬到香港就生活在赤柱,当时租住在旁边的公寓,我们非常喜欢这里。每天看着大海很享受,而且,这儿的私密性也很好。”后来,这栋三层景观房一开售,Sylvie就把它买了。“我们是最早来看房子的。在香港,买房要快,水畔房很抢手。”
Sylvie边笑边回忆房子最初的模样。“房子建于20世纪60年代。房子整个是粉红色的,窗户又窄又小,让人很难受。”但这反而给了Svlvie很大的改造空间。为此,Sylvie请来了好朋友、英国MIK Interiors工作室的室内设计师Michela Imperial负责这项工程。“Sylvie和我是多年的朋友,”Michela说,“我们有很多共同点(包括品位和性格),这让整修变得轻松了很多。我们一起构思,一起讨论。Sylvie总是充满激情,喜欢探索。更重要的是,她信任别人!”
她们最先考虑的就是光线和自然环境,尤其是不时袭来的强台风。Sylvid说:“对我来说,窗户一定要大,这样才配得上周围的美景,房屋的光线也会很好。房子的地理位置虽然不错,但不是最好的,所以我一定要尽可能地让房子更光亮。”她们换掉了临岸的小窗,新装了落地玻璃窗。Michela说:“窗户的设计很重要,每一扇窗户都像一件艺术品。我需要把台风天气考虑进去,还有风速。所有的窗棂都是从澳大利亚买的,在香港买不到。”
在空间安排上,Michela更倾向于流线型,使整个家更具功能性。“空间之间相互关联,感觉非常温馨。这点在装修城市公寓时其实不太容易做到,因为受空间限制。”房屋每层的设计都按功能划分:最上层是主卧和办公区,孩子们的房间在二层,一层则是起居室和正式的会客室,厨房、餐厅和电视区及户外朝向山下的阳台则位于最下层。为了更畅通,家庭房中的金属书架和配套的梯子一直穿过起居室的天花板,伸向楼上的起居室。Michela说:“空间有限,我想让两层联系更紧密。所以,我借用了书房的设备连接两层。”同样,灵活的空间连接思路也用在了楼下餐厅和电视区。4面镜面屏风收起时可创造宽敞空间,拉开时又可营造温馨密闭的用餐空间。餐厅两侧的古董镜面既可反射光,又可以确保用餐的私密性。
Sylvie和Michela选用了光亮的纹路,一些具有雕塑感的家饰,定制工艺品和现代艺术品。“我喜欢有纹路的设计,也喜欢一些具有标志性的摆件,”Michela说,“我喜欢或低调或个性的灯光,入口处的壁灯和餐厅的吊灯不只用于照明,它们看起来更像是装饰用的雕塑。”
装饰品经过精心挑选,有很多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我喜欢将不同的饰品组合,这些都是我从世界各地选购的。”Michela说,“我喜欢意大利品牌CatellaniSmith,工艺感很强。Baxter也不错,是我经常合作的品牌。”她还会将复古摆设与香港本土艺术家根据她的设计创作出的艺术品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感觉。
Svlvie自己的艺术收藏也是不可错过的一道风景线,包括LiuBolin、VicMuniz、Shirin Ashat和Thomas Ruff的设计。Michela一再强调房屋设计不能围着艺术品转。“其实,你经常会发现一两件美丽的艺术品。我不喜欢针对某件艺术品搭配设计室内风格,我觉得艺术收藏可以和任何室内设计搭调。”
房屋设计虽美,但最终是为家服务的。“我们喜欢户外。能在香港拥有一片户外天地是种奢侈。Sylvie说道。他们全家经常聚在楼下,开着阳台门,围坐桌旁或一起游戏,享受阵阵海风。“我们不需要在户外再多放一张桌子,阳台门打开以后,已经很有置身户外的感觉了。”Sylvie盛赞她的设计师朋友。“即使再来一次,我还会这样装修。我们非常喜欢这里的设计,一切简直太美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