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CO 流动社区

2016-04-29 00:00:00
安邸AD 2016年4期

街道两侧遍布咖啡馆和面包房的安福路,是上海自由职业者的“天堂”,抱着电脑随便走进一家,甚至无须消费,即可开始一天的工作。偏偏在这样一条路上,沈敏恺和他的合伙人决定创办一家旨在激发集体创造力的新型联合办公空间baseCO。

在此之前,从律师转身为地产创业者的沈敏恺已经在上海创办了9家由闲置老房改造的创意工作空间base OFFICE、2家设计型服务公寓base LIVING,他看准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线下社群的需求,想要通过base旗下的各类物业建立起一个能把人相互连通的空间生态系统。而新成立的baseCo被视作base整个系统上的接口。这里向所有人开放,促进各种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形成一个流动的社区。正如baseCO的负责人Jovce所说“空间是壳,内容是人”。

不同于大多数短则几天、长则数月进行工位租赁的联合办公空间,baseCO提供以小时为单位的选项,这显然让那些并不想告别现有办公室、只想找个地方脑力激荡、认识些新朋友的人大松一口气。这里鼓励合作和灵感碰撞,经常组织各种活动。不论是单枪匹马的自由职业者还是想要头脑风暴的团队,在一期一会之间兴许就可以交到新朋友、想到新点子,甚至开发个新项目!

来自新加坡、从事活动策划的自由职业者Lilian已经数不清在这里和合作伙伴开了多少次会议了,以至于空间里不少人都听说过她。而性格活泼也因此免不了常常受到环境干扰的她,还特别爱把这里当作“自习室”进行工作。在这里,室内颜色主打稳重的木色和墨绿,空间通透敞亮,桌椅被整齐地摆放在中间,令人立刻就能安静下来。刚从意大利回来的董谧和她的合伙人方静峰正在筹建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他们平时有自己的办公空间,两人却喜欢来baseCO会见客户和头脑风暴。“和客户开会的地方也折射出自己的风格和形象。”这里明亮舒畅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无疑大大好过咖啡馆,自带VPN的高速网络也相当方便。新加坡广告人Daniel看中的则是baseCO几乎每周末都会举办活动的特点。多年来他一直推广黑胶唱片文化。这里灵活的空间划分和自带的咖啡馆功能,是举办黑胶交流活动的理想场所。在一个暖和的午后,喝着咖啡与新老朋友翻翻各自的黑胶存货,试听、交换,大概就是最美好的时光了。在baseCO成功举办了一次这样的活动后,Daniel也期待与即将开张的其他空间的合作:侧重活动举办的徐家汇baseCO、提供摄影studio服务的宋园路baseCO……

而对于志在打造连接起人的空间生态系统的沈敏恺来说,扩张的版图远不止于此。接下来,他还要开发将用户们连接起来的自行车租赁服NbaseGO、满足用户度假需求的产品baseESCAPE……用立体的方式连接起不同空间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