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OHO3Q的网站上,赫然写着“中国最大的共享办公”。在这点上,潘石屹当然相当自信。作为中国最为著名的地产商和公众人物之一,过去的10年间,潘石屹和他的SOHO中国早已在北京、上海中心区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借助SOHO中国已有的地产,共享办公空间SOHO3Q自然不愁无处安家。
从去年2月宣布推出联合办公空间SOHO 3Q以来,潘石屹已经在北京、上海分别开设了10家3Q,这些项目共计有超过1万个座位,最短1周起租,每人每周的定价在500元左右。其中,最早开设的北京望京SOHO和上海SOHO复兴广场内的SOHO3Q项目,已经基本满租。随着SOHO 3Q的推出,潘石屹也开始和一些互联网大佬走在一起。他声称自己要成为“地产界的乔布斯”,推出“让生活更加美好的产品”。
“我都50多岁了,今天和‘90后’混到一起,才发现我们创立的旧体制效率太低了。互联网企业都是以秒为单位来发展的,靠互联网技术再加上这样一批年轻人,会带来一个新世界。”在上海SOHO复兴广场内的3Q开业之际,潘石屹踩着一辆平衡车到达现场,对前来参观的媒体记者毫不忌讳地说道。
原本整层的办公楼被透明玻璃拆分成多个小隔间和开放办公的大空间。一大块公共区域可以用来会客和举办活动,吧台则为租客们提供免费咖啡和茶水。“我们是做房子的,懂得装修,懂得空间设计,但是唯独不懂互联网。”这种“危机感”逼迫潘石屹一定要将SOHO3Q打造成互联网化的房产项目,而在3Q的租客中,互联网公司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对接设计师与设计项目的互联网公司“特赞Tezign”支持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共享经济模式,他们是自己找到同样支持共享经济的SOHO3Q的,成为上海SOHO复兴广场内30的第一批用户。他们几乎和3Q同步成长起来,一年里,从6人团队发展为30人的小企业!特赞的CEO范凌坦言:“创业遇到瓶颈时,能从潘总那儿得到一些宏观商业点拨,特别难能可贵。”更重要的是,他在3Q和处于不同创业阶段的公司共事,能够预见自己公司之后的发展状态,也能向其他创业者取经,这远远好过闭门造车。比起坐在办公桌前,范凌和很多公司的创始人都会经常出没在3Q的公共区域会见各种人,以至于这里被戏称为“CEO区”,闲暇之际他们也会交流各自创业的苦与乐。范凌也是在这里认识了专营沙拉的互联网轻饮食公司SalMbox的CEO沈乔路。经常需要会见投资人、召集实体店员工进行培训的沈乔路认为,办公室给人的第一印象特别重要。SOHO3Q位于商业中心的选址、符合大众口味的创意装修风格,既能让应聘者觉得这家公司靠谱,也能让投资人和合作方觉得公司有发展前途。此外,周围其他公司的员工热火朝天的工作状态,也能激发自己的团队天天向上。
为了满足下一步扩张,特赞即将搬往开放不久、由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的上海虹口SOHO 3Q。而不久前,在北京,潘石屹宣布光华路SOHO3Q正式开业。这家由购物中心改造的办公场所,有3200多个工位,是目前SOHO 3Q中最大的一家。将原本计划用作商场的3万平方米的三层空间转化成为共享办公场所,这对承担设计的AIM设计事务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延续了SOHO品牌的纯白基调的同时,AIM的团队为空间加入了色彩跳跃的装饰图案,不仅划分了区域,还营造出活力蓬勃的气氛。各个办公区域内分散着风格和色彩各异的沙发区、开放茶水间,底层中庭被改造成竹林掩映的舒适绿洲,还有一个贯穿连接两层楼的橡木楼梯报告厅——化整为零的空间划分,给人们提供了各种相遇交流的机会。设计师还重新营造了人性化的空间尺度,将原来用作零售店铺的空间改造为不同面积、适合不同规模团队的独立办公室,又将原本用作商场行人通道和公共空间的地方摆上木质办公长桌,成为灵活的开放工位。也许正是这样富有创意又不过分小众的空间设计,令这里开放2个多月以来,已有不少工位租出,而更多的3Q还在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