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在北京郊外的罗马湖畔,“齐所”就如一个从容的艺术之家。主人杨海莉说之所以建造这个空间,是想在事业之外有那么一转,让生活的步调慢下来。最初,她也是凭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爱而促成这段因缘——“想找个空间请老师来教儿子国学和艺术,偌大的空间与其独占不如分享”。从最初想让儿子的小伙伴跟他一起来此上课,到后来发现很多妈妈也都有求知的愿望,于是把心延展开,花大半年构思设计,最终打造出眼前这个充满美感的生活艺文空间。
走进齐所,右边墙上是艺术家徐冰的新英文书法,墙后“藏”着一间清雅素净的茶室,外间大厅则敞阔得多,全开放的空间内由深色幕帘与白色书架划分出不同功能区。由老榆木做成的大餐桌质感厚重,洁净纯白的宽大岛台则让人充满“动手做”的欲望。但视觉焦点还是不自觉地落在那面肌理丰富的灰色水泥墙上,配合点缀其间的植物,于艺术性之外又极富刚性的生命力。
女主人说,以后希望能充分利用这里——餐厨岛台可以用于开设厨艺和烘焙课程;茶室则可以习茶、学香、插花;而那个故意留白的空间可作为小型画展的举办场所,“不一定都是大艺术家的作品,我们还可以为小朋友们办个展呢!”杨海莉言语间充满了慈母的爱意,同时又朴素、诚恳:“我希望人们到了齐所,就能直接接触到艺术作品,仿佛让艺术品进入我们最日常的空间里。”她说能做成这个空间,与寻美之人共享一个“家”,正是她的初衷。“每一个我们遇见的人,都以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促成我们的幸福。”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的这句话让她坚持做好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