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浇混凝土施工缝的有效处理方法

2016-04-29 00:00:00王虎
今日财富 2016年31期

摘 要:施工缝的设置形式、处理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内在质量,处理不好甚至会造成较大的质量隐患,引起质量事故,轻则产生裂缝.重则影响安全不能使用。本文介绍了施工缝的设置原则和留置方法,总结了施工缝的有效处理方法,阐述了如何加强施工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施工缝; 处理方法;质量控制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好是连续浇灌混凝土,但是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施工缝若处理不好,往往会形成弱点,对结构受力、整体性及防水都不利,还对楼板的耐久性、抗渗漏能力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施工缝的设置形式、处理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内在质量,处理不好甚至会造成较大的质量隱患,引起质量事故,轻则产生裂缝.重则影响安全不能使用。因此,对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一定要十分重视。

一、施工缝的设置原则

(一)施工缝的设置要尽量减少,应该考虑到结构及构件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尽量减少留缝以便减少结构的薄弱环节,保证结构的整体刚度。若施工缝的留设位置过多,使结构和构件存在裂缝隐患较多,必然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二)施工缝的留设应充分考虑到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缝应设置在剪力、弯距较小的部位。应尽量避开钢筋锚固区及主筋搭接部位。

(三)施工缝的设置应考虑施工工艺要求。某些整体结构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必须在某些指定部位设置施工缝.否则会影响混凝土构件的内在质量。

(四)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应避免裂缝的产生。充分考虑温度应力和收缩变形因素的影响,避免结构收缩裂缝和温度应力裂缝的产生。

二、施工缝的留置方法

(一)现浇板施工缝沿着横向设置在现浇板跨中1 /3 范围内虽然这种施工缝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处,但是很难保证结构计算时的力学假定( 即不能保证楼板的整体性) 。由于混凝楼板的收缩或者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在这种施工缝处产生裂缝,甚至会出现管通缝,将地板砖拉裂。这主要是因为砖混结构楼房的砖墙刚度太大,限制着现浇板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当收缩达到一定程度时,首先在现浇板施工缝处产生裂缝,因为这个截面新旧混凝土粘结力差,结合不牢固。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缝的处理需按规范要求,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达到不小于1. 2MPa,而且需要剔凿掉松动的石子和软弱的混凝土层,用压力水冲洗干净,而且要求充分湿润保潮不小于24h,然后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一层10 ~ 15mm 厚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二)现浇板施工缝留置在承重横墙中线处。这种留置施工缝的方法符合规范规定在剪力较小处,能消除因施工缝在跨中1 /3 范围内处理不好引起裂缝。具体做法是:

1.在承重墙中线上设置垫木或钢管,一是作为现浇板负筋的临时支撑,二是可以作为现浇板混凝土的临时侧面模板;浇筑混凝土完成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 2MPa 时,将中心线处多余浇筑的混凝土剔凿掉;

2.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并且要求保持湿润24h 以上,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清除;

3.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一层10 ~ 15mm 厚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4.二次浇筑现浇板混凝土。

三、施工缝的有效处理方法

(一)混凝土初凝以后, 不能过早的在上面浇筑新的混凝土, 必须等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 2MPa 以上时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混凝土达到这一强度的时间决定于水泥的标号、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等, 可以根据同条件下试块试压强度来进行确定。

(二)继续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清除施工缝表面的水泥浆、垃圾、松动的砂石和软弱层, 以及钢筋表面的油污、泥锈和砂浆等杂物, 用压力水冲洗, 使石子外露。由于水平施工缝前后混凝土的结合是通过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的压力,接触面的摩擦力以及前后层混凝土的粘结力和接触面产生的咬合力来提高其抗剪能力的, 因此施工缝表面要粗糙。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其表面凿毛, 然后把施工缝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 但低洼处不得有积水。

(三)在浇筑混凝土时, 为防止水平施工缝处表面石子密集区而影响混凝土强度, 宜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水平施工缝处先铺设一层厚度为10- 15 mm 的标号较高的水泥砂浆; 垂直施工缝处也应先刷一遍水泥浆( 水泥: 水= 0. 4: 1)然后浇筑混凝土; 或者刷二遍混凝土界面剂, 两个小时后再浇筑混凝土, 效果会更好。

(四)处理重要部位的混凝土垂直施工缝时, 可采用后浇带法。可在距缝30cm 处设立钢板网, ( 钢板网平面平行与施工缝, 网面要有缝面大小) 网外混凝土浇筑2- 3 小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后浇带混凝土要提高一个混凝土标号, 掺入膨胀剂。

(五)当设计无规定时, 为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可在施工缝处补插钢筋, 直径为5 12- 16, 长度为300 mm 。钢筋数量视施工缝表面积和结构重要性确定, 但每处不得少于两根, 也可在前层混凝土面层上涂一层环氧树脂粘结剂。但这种粘结剂应采用受水分影响较小的固化剂, 并应在粘结剂固化之前开始浇筑混凝土, 对地下水位以下的混凝土施工缝, 则必须做防水处理。

(六)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 在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 其直径一般为5 12- 16, 长度一般为500-600 mm, 间距为500 m m 左右, 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也应补插钢筋, 光圆钢筋两端加弯钩。

四、加强施工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在施工中,尽可能不留施工缝,必须留施工缝时,一定按规定留置,要特点注意接缝的时间、接缝的质量情况。浇筑完的混凝土初凝以后,不能过早地在其上浇筑新的混凝土,否则在振捣新浇筑的混凝土时。就尝破坏已初凝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当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1.2Mpa 以上时,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首先清除施工缝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垃圾、松动的砂石,钢筋上的油污、锈斑和砂浆等杂物。采用表面涂缓凝剂(如纸浆废液)处理垂直施工缝时,应在拆模后即用钢丝剧或压力水清除表层水泥浆,使石子外露。水平施工缝前后层混凝土的结合是通过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的压力、接触面的摩擦力以及前后层混凝土的粘结力来实现的;垂直施工缝是通过接触面产生的咬合力和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粘结力来提高其抗剪能力。因此施工缝表面粗糙,对先后层混凝土结合有利。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其表面凿毛,然后把施工缝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低洼处不得有积水)在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水平缝处形成石子密集区,影响混凝土强度。浇筑前水平缝处应先铺一层厚度为l0~15mm 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垂直缝也应先刷一层水泥浆(水泥:水=1:04),然后开始浇筑躐土。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在垂直旗正缝处应补插钢筋,其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缝,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宽度比不得大于1),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脚螺栓进行观察校正。

结构复杂和重要结构的混凝土施工缝应根据设计部门要求进行处理。当设计无规定时,为加强其整体性,可在施工缝处补插钢筋,直径为12~16mm。长度为300mm,数量视施工缝表面积和结构重要性确定,但每处不得少于两根。也可在前层混凝土面层涂敷一层环氧树脂粘结剂,但这种粘结剂应采用受水分影响较小的固化剂,并应在粘结剂固化之前开始浇筑混凝土。对地下水位以下的混凝土施工缝,必须做防水处理

参考文献:

[1] 周连华. 钢筋混凝土温度控制与防裂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19) .

[2] 韩松梅. 论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处理[J]. 现代商贸工业, 2015,(20) .

[3] 陆荣臻. 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