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学的信息化进程飞速发展,但是我国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对于会计信息化的本质内涵的认知还存在欠缺。本文分析了了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现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可以作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和改革的一些参考。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起步于20 世纪70 年代末,其经历了萌芽阶段、自发发展阶段、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和具有人工智能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
(一)会计信息化萌芽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化萌芽阶段始于上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极少数的企业中应用,用语对数据的快速处理。但是当时由于计算机的价格昂贵,而且相应的会计人员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极大缺乏,导致会计信息化的萌芽阶段,计算机信息技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用于会计的计算。
(二)会计信息化自发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会计核算软件,有条件的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就开始不断尝试采用会计核算软件对整个企业的会计资源进行统计和管理,会计信息化自发的向前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也不断增多。
(三)有规划的稳定发展阶段。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财政部对于我国会计信息化的需求有了很长远的认识,制定了一系列长远计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建立了会计信息化评审、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并且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进行大理的扶持,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进入一个稳定高效的发展时期。
(四)人工智能型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会计核算软件涌现,并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在有些会计核算软件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会计核算软件中,由电脑人工智能系统完成一些初步的记账、报账功能,同时还参与到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甚至决策的过程中。
二、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重实际轻理论。会计信息化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进行着变革和完善,由于计算机技术是偏向于实际应用的技术,所以我国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只注重实际的技术应用,对于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不够。传统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主要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高效准确的核算,减轻会计人员的负担,这对新世纪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而言,例如人工智能的应用,是远远不够的。
(二)缺乏复合型信息化会计技术的人才。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通常具备较强的会计业务能力,但是对于计算机技术一般都不精通,甚至一知半解。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精通会计业务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我国信息化会计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两种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复合型人才,是信息化会计真正需要的人才,这也是我国目前最缺乏的会计人才,是制约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财务软件缺乏规范。由于会计财务软件的种类繁多,并且使用费用价格差距大,所以大大小小的企业都用不同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会计信息资源的统计和管理。这些财务软件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其质量参差不齐。
三、如何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一)重视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学发展的趋势,是会计学理论发展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变革,是未来会计学存在的一种必然形式。会计信息化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从而增加经济效益。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肯定会对会计从业人员和部门进行一次深入的变革,同时也会对会计相关的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 提高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素质。随着会计信息化不断发展,需要不断加入新的技术,这也就需要一大批同时具备计算机技术和会计业务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来不断的推动我国会计信息化技术朝着“高效”、“智能”、“健康”的放心发展。
(三)建立会计信息化标准规范。会计信息化缺乏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导致不同企业甚至各行各业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良莠不齐。建立一套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和规范,不仅能够增加不同企业甚至行业间的会计资源处理技术的共享和互补,还能促进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结语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会计学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和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迫切需求。会计信息化过程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会计信息化发展和当前经济的需求力度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建设,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作者单位为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