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考虑和强化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及企业内各部门的沟通,从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建造、营销及废物回收全过程中考虑环境整体效益最优化,同时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实现整条供应链的\"绿色化\"。然而,绿色供应链节点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其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相冲突,环境兼容的原则在各成员间往往得不到遵循。因此,企业在合作方面,存在诸多短期行为,难以建立起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合作关系。
一、建筑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通过识别组织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并对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辨别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的方法。对我国建筑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的可行性进行SWOT分析,能够使国内企业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战略。
优势。国内企业已经能够充分意识到,只有满足现在和将来的越来越高的绿色消费需求,通过减少物料成本和操作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才能形成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并取得长足发展。此处,我国为保护环境而制定的法律法规越来越详细,越来越严格,使得建筑企业的环境保护行动与公众的期望紧密挂钩,从而把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劣势。首先,传统环境观念的障碍。传统供应链的设计是站在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没有考虑供应链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传统供应链模式的障碍。一般而言,绿色供应链强调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回收等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有效集成。但现实中,由于建筑企业供应链成员创新收益往往不能完全内部化,供应节点成员根本得不到绿色供应绩效的激励。
机会。我国企业加紧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的需要。此前,我国建筑企业经营者对绿色经营消费理念淡薄。因此,在发展供应链的同时,需要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建筑企业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来达到市场开拓的目的。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能赢得顾客,谁就能把握市场先机。
威胁。目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从发展形势看,“十三五”时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仍将处于推进阶段,钢铁、水泥等重化工业产品产能峰值将陆续到达,能源消费将延续低速低量增长,预期至2020年我国将新增6000万左右的城镇人口,带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生活型污染排放以及城市生态空间安全格局压力持续增长。
二、绿色供应链节点企业协调的层次
正是由于绿色供应链具有区别于一般供应链运作的异质性特征,众多的研究者就如何在绿色供应链成员间达成协调关系展开了多角度的研究。基于一般协调理论及绿色供应链运营的特殊性,结合已有的研究结论,将反映绿色供应链运营的协调分成如下三个层次与实施过程。
(一)建立战略层协调机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各个节点企业应该识别市场机会与威胁,通过对其自身以及整个供应链进行SWOT分析,判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由于规制与公众对绿色环保要求越来越迫切,建筑企业必须对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态势进行审视。在建筑企业确定了需要实施绿色供应链之后,就必须选择恰当的供应商,促进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并针对合作难的问题进行协调,进而建立协调机制。
(二)建立基础层的协调机制。在绿色供应链结点企业需要进行协调的诸要素中,无论是哪种协调其基础都必须要求节点企业之间互相信任,都必须要求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来促使其合作。因此,信任机制和激励机制是协调机制的基础机制,其贯穿着各个子协调机制以及整个协调机制的始终。
(三)建筑企业建立业务决策层协调机制。由于各个节点企业具有其自身的特殊矛盾,其具体情况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同时在绿色供应链不同方面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就需要建立不同的子协调机制进行协调,这些子协调机制包括成本协调机制、定价协调机制、利润协调机制、知识共享协调机制、技术共享协调机制。
三、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协调发展建议
(一)树立绿色物流的思想并进行绿色物流管理创新。建筑企业要围绕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经营,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更不能存在“环保不经济,绿色要花费”的思想。只有企业自身认识到企业建设和营运绿色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筑企业的绿色再造和规范才能有所突破。
(二)大力开发和采用绿色物流管理技术。建筑企业力争在各个供应节点全面实施绿色物流技术,主要包括标准化技术、信息和通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安全防卫技术、监控技术、保鲜技术、各种垃圾处理和废物利用技术、各项物流功能的专用技术、质量管理和流程再造等;在运作管理方面,要全面开展建筑企业的物管改造,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建立和对物流流程、环节以及各种设施器械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提高建筑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和货损,增强环保能力,防止二次污染。
(三)可以在各建筑企业间相互合作、借鉴。例如,可以共同投资研究无害化建造和废品再利用处理技术,以及借鉴减少浪费和有益于生态环境的逆向物流的成功实施经验,各建筑企业间可以定期开展学习研讨会,相互交流学习,形成虚拟的、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绿色供应链。
(作者单位为长春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