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2016-04-29 00:00:00赵永楷陈琪
今日财富 2016年16期

随着社会经济和全球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经济效益的竞争,转化为人才的竞争。人才作为企业建设的重要资源,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性的意义。为了更好地保留人才,企业管理阶层采用激励理论的方式,激发员工的潜能,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其次,这种人才激励制度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如果企业管理阶层能够对激励理论与激励方法进行科学、合理地运用,则会在企业管理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励理论

(一)基本概念

激励属于心理学的一种,能够对人的潜力进行持续激发,使人的心理状态长期处于兴奋状态,鼓励人朝着蓬勃向上的方向发展。在实践探究中发现,形成激励理论的因素众多,例如:个人的行为和动机、外部环境的刺激与影响等。其中个人行为动机是激发激励产生的重要因素,并通过与行为之间的共同作用,形成一种有效地激励方式。

激励理论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企业管理阶层通过对员工实际需求的探究,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进而满足员工的需求,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

(二)微励理论的分类

激励理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探究,已成为心理学与管理学等学者关注的重点,并将激励理论分为以下几种:

1.过程式激励理论。过程式激励理论主要将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结合,对将它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形成一种激励理论。其中,激励理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是: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弗鲁姆的期望效价理论两种。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是对人工作的积极性进行强化,通过薪酬或福利等因素的影响,控制人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员工通过自身劳动所得与他人进行对比,进而对员工产生多种某种程度上的激励。

2.内容式激励理论。即对员工的心理进行激励,其主要研究对象为人的心理需求与动机。内容式激励林论最具代表性的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这种需求层次理论,通过对人的需求进行层次上的划分,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激励,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行为改造式激励理论。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与管理,实现激励员工与和企业经济的共同进步。而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为:斯金纳理论。斯金纳理论认为外部环境的刺激与影响能够对人的行为进行改变,当外部环境对人有利时,人会多次重复某种行为动作。在此过程中,企业管理阶层通过对员工消极心理的削减,强化员工的积极行为。

二、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一)提升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凝聚力

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存在的凝聚力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内部环境的凝聚力越强,则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的个人目标成长时间较快。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理论和方法,实现员工价值观和企业发展核心理念的相一致,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性发展。

(二)提高企业绩效工作的管理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绩效作为管理人员首要关注的问题,只有保障良好地绩效经济效益,企业才得以健康以及稳定的发展,并在市场的竞争范围下快速成长。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的绩效与激励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企业员工个人能力和潜力存在不同,但是在激励理论的影响下,员工自身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则会不断地对自身的素质能力进行提升,使其在工作中有着良好地工作态度和拼搏向上的精神。与此同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应用激励理论制度,还能增加员工对自身工作能力的满意度,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素质水平双重提升的效果。

(三)改善员工综合素质水平

在企业日常工作管理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引导,进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工作能力较为优异的员工,企业管理人员应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奖励;而对不思进取或安于现状的员工,可适当对其进行严惩,使员工在心理方面产生一种压迫感,为了增加自身的薪酬、福利,只有不断地对自身工作能力进行提升。在这种方式的影响下,企业内部形成良好地工作氛围,员工工作态度也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从而驱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管理应重点关注激励理论的运用,并将其作为企业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阶层如无法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激励,则不能完全胜任领导人员的职责。因激励理论能够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所以,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员工在工作中拥有积极性的态度,不仅能够快速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还能与其他员工之间的工作进行协调,强化团队意识,促进企业内部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五粮液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