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二:为什么而收藏

2016-04-29 00:00:00
智族GQ 2016年4期

在我们办公室的5位同事中,有4个都有收藏的嗜好一主编大人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玩紫砂壶,如今开了好几个专栏教人赏壶:我收藏变形全刚玩具:另一位编辑收藏TAKARA出品的微型汽车模型:而我们管市场发行的同事有天生酒精过敏的体质,却热衷于收藏各种迷你酒版。

事实上收藏这一余兴活动或许比你想象的更普遍——我读到过一份关于收藏的调查报告,其中的社会调查称,有各种收藏嗜好的人大约要占到总人口的六成——我本以为收藏会是少数人的爱好,但十个人里有六个人都会收藏各式各样的东西,这一比例实在令我吃惊。

在那之后,我就一直都想搞清楚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囤积那些对日常生活毫无意义的物品,并且乐此不疲。

主编大人说他玩壶并不是为了保值升值,他一直买进,却没有卖出过任何一把壶——他说玩壶令他养成细心周全的性子,因为紫砂壶是娇嫩的东西,若是不能静下心来,就很容易在把玩的过程中损坏。但变形全刚玩具大概谈不上什么修身养性的爱好。收藏微型车模的编辑说几柜子的车模让他有种安心的感觉——那代表他有着稳定的居住环境。但我老爸生前热衷集邮,他的十几本邮票用一个纸箱就能装走,如果不算邮册,仅仅是邮票本身,那更是轻便到可以随身带——那似乎和居住环境没什么关系——他开始集邮时我家的卫生间都还是公用的。

唯一没有收藏爱好的那位编辑说,我们是压力太大,需要营造一个“自我世界”来逃避。我问她,难道你没有压力吗?她想了想,说,她会把闲钱和空余时间花在美食和旅游上——真是毫无说服力的答案。

直到后来,有一部电影,给了我一个似乎说得通的答案——在托纳多雷的电影《最佳出价》中,杰弗里·拉什饰演一名孤高的艺术品估价师,他收藏女性肖像画,在现实生活中却缺乏感情生活,最终让一个他爱上的女人骗走了他所有的藏品。

收藏的心理动因或许是来源于被长期压抑的审美需求,尤其是少年时的——父母拒绝给我买昂贵的变形金刚玩具:主编大人被迫去读他讨厌的核子物理:搞市场发行的同事的酒精过敏体质:以及父亲因为是家中老幺而逃过了上山下乡的命运,兄弟姐妹中就只有他没有家信可收……至于那名没有收藏嗜好的同事——她的成长环境大概真的很宽松吧?